两年GDP平均增速全国第一!曾经的“炒房圣地” 突然开挂了?

两年GDP平均增速全国第一!曾经的“炒房圣地” 突然开挂了?
2022年06月15日 20:18 叶檀财经

文/檀扒爷

2021年,后疫情时代开启,各地经济纷纷“报复性”反弹,湖北毫无悬念夺得第一,高达12.9%。

然而,只看去年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痛,过去两年平均最高的,恐怕更值得吹。

结果看均值时,一个非常冷门的名字冒了出来:

海南2021年GDP增速11.2%,全国第二,两年平均7.3%,全国第一。

额,海南,我怀疑你开挂!

时隔30年 海南再次登顶全国第一

1984年春晚上,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替刚刚迎来对外开放大潮不久的海南,在全国人民面前打了一个大大的广告,由于前一年《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的印发带来的政策放宽和较多的自主权,让这个当时仅有589万人口的巨大岛屿,成了投资的香饽饽,每天的日常就是开公司、拿批文、倒卖进口商品。

故事才开始,海南依靠政策红利发展的体质已经一览无余。

1988年,海南升级为海南省及经济特区,虽然在初期要啥啥没有,85%的商品需依靠内地调进,但不少人却嗅到了下一个“深圳”的潜质。

1991年国家决定全面推进住房改革,结果一年后,海南的GDP增速就飙到了离谱的41.5%,冠绝全国,这其中房地产可谓功不可没。

早期的海南一产占大头,工业和服务业落后,但是地便宜呀,还多,卖地自然而然成了积累资本的渠道——可惜全都是泡沫

短短三年,海南的增速就断崖般跌落至3.8%,最终也没能避免像1923-26年美国佛罗里达房产泡沫一般的结局——1998年,海南开发银行由于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成了国内第一家破产的银行。

然而,虽然在房地产上吃了瘪,但直到2010年,海南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占总投资的35%以上(远高于全国的20.6%),同比增速高达62.5%,被描述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

这样的依赖,也直接导致后续要搞的国际旅游岛,最终的价值体现却依旧是在房地产上,创造大量当地相关就业的同时,还几乎把三亚变成了“东北”,成了百万北方人口候鸟式迁徙的目的地。

直到2018年至2020年,海南全岛在去房地产化的发展背景下,先后从自贸区演变为自贸港,总算是回到了对外开放的初衷上。

自贸港听起来和自贸区只差一个字,但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模式。

信息来源:《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探索》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相对自由度最低,苏州工业园属于综合保税区,自由度上升,而随着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全国自由经济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先后有20个省市拥有了本地的自贸区。

海南自贸港的话,更加特别,海南自身对自贸港的解释文件中显示,这是贸易、投资,尤其是金融开放等多方位的变化,是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非要找案例的话,其实就是香港和新加坡那种。

当然现在海南和这俩地没有任何可比性,香港在最新一期GFC世界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位居第3,仅次于纽约和伦敦,贸易制度宽松,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探索》一文的汇总,对于酒类、烟草、碳氢油类以及甲醇之外的商品都是零关税,同时投资制度自由度高,有自己的金融市场。

新加坡的话金融中心里排第6,同样拥有自己的交易所,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也同样非常宽松,还非常注重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大量跨国企业在当地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

可以看出来,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金融中心,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有着规模巨大的企业数量和总部集群,面积虽小在进出口贸易上却体量惊人,都非常符合自由贸易港的功能特征。

如果按“亩产论英雄”的逻辑,香港和新加坡的每平方千米产生的GDP,分别是目前海南的124倍和199倍,三者目前唯一的共同点,恐怕就是都具备发达的房地产。

海南想立刻变成下一个香港或新加坡,显然不现实,两者在自由贸易口岸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南在自贸港的建设上,首先需要通过区别于以往仅靠地产和旅游混合的发展模式,多元化开发产业,提升自身经济硬实力,毕竟这是全岛的硬伤,之后再朝金融化转型。

这两年,海南一边去房地产化(注意这个并不是不搞房地产了,去年开发投资就又上涨了),积极发展深海、航天、种业、医疗、免税店和冷链物流中心等,加速知识产权交易所的建设。

根据2019年的统计公报,海南在“壮士断腕”的第一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惊人,制造业同比上涨205%,科研的增速更是高达5721%,到了2021年,在固定投资上,金融业的投资增幅排名第一,达到了6711.4%,这个转型的方向还是蛮明显的,而且这些其实就是这两年海南发展的增速来源。

曾经的全国房地产头号粉丝如今“脱粉”,得鼓掌。

经济圈成了海南的新动力

海南论总量是垫底水平,可能还比不过长三角一个排名中等的地级市,再加上人口上千万,各种人均直接掉到全国平均线之下,不论是面还是点,海南都是“拖后腿”的那一个,非常对不起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身份。

数据来源:海南历年经济发展公报

从2010年开始,海南的经济增速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大幅下跌,2019年时5.85%的增速甚至低于全国水平,也就是这一段时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省总固定投资的比例越来越重,从2010年的35.13%急剧飙升至2015年的50.78%,超过一半的固投都用在了房地产上,对单一产业的依赖程度令人汗颜,和广东的中山非常相似。

那光靠房地产肯定没戏了,靠这么多年增速都低于平均了,得换换花样了。现在不是流行经济圈么?巧了,海南有4个。

信息来源:相关政府文件

海南的“十三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以琼海和儋州为东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到了“十四五”,“海澄文”扩展为“海澄文定”,并且要进一步打造轨道交通,打造“海澄文定”和“大三亚”各自的1小时通勤圈。

“海澄文定”的定位是海南的发展核心,光是省会海口的GDP全省占比就已经高达38.72%,再搭配澄迈、文昌和定安3个县区,GDP全省占比直接超过了50%,同时七普数据表明,这一市三县的常住人口总量达到了421.7万人,占了全省人口的41.83%。可以说,这个区域是海南经济和人口的双料冠军。

海口虽然名气可能没三亚大,但实力却要强得多,根据2021年经济发展公报显示,海口进出口总额占了全省的32.26%,实际利用外资占比72.92%,总部经济上,拥有43家总部企业,占比71.67%,增市场主体占比58.04%,拥有27家上市公司,海南全省共34家,拥有全省超过六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等,资源聚集度之高,完全就是“一市独大”。此外,海口还汇集了全省80%以上的医药研发,已经创造近400亿元的产业规模,正在打造属于海南的“药谷”。

数据来源:网络汇总

澄迈的发展稳居15个县级行政区之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省第三,产业遍及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以及油气勘探;文昌拥有航天航空大学、航天发射场以及国际航天城;定安则把本地的定安粽子发展成了特色产业。

很明显,“海澄文定”就是海南的缩影,其强大的外贸进出口、外资吸引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会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主要动力。

相比之下,“大三亚”则是海南给世界的名片,是海南的脸面。2021年,海南接待的过夜游客人次为5783.13万人次,其中三亚独占2162.04万人次,比例高达37%,而如果算上以其为核心的“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总数,那占比将会达到48.95%,将近一半。

“大三亚”的定位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城市带。据海南省商务厅统计,2021年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的总销售额达到了601.73亿元,同比增长84%,而三亚一地就占了其中的4家,作为消费中心的展示功能显露无遗。

陵水、乐东和保亭三地虽然也有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比如乐东的发展方向中就有先进制造和数字科技产业的培育,但总体来说依旧是发挥旅游以及毗邻三亚的优势,来承接和发散三亚旅游和服务业带来的热力,这一点在房地产方面尤为明显,“大三亚”一市三县的房价均价在全省位居前列,三亚的价格甚至已经超过目前不少大热的二线城市,直逼一线,而一旁的陵水也在楼市限购后得到了“飞升”。

最后看看琼海-万宁、儋州-洋浦。琼海经济不怎么样,人也少,出名的是琼海籍的华人华侨多,据说有55万,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的称号,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十四五”规划中对琼海和万宁的定位是东部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了,大量的侨民预示着海外投资的潜力,如果能吸引企业家回国支持建设,对海南的进一步国际化也有帮助。

儋州-洋浦的话,按海南的一个报告中说的:两地一体化,可以解决“儋州有城无产,洋浦有产无城”这个问题,从战略决策角度来说,儋州-洋浦的目标是建设“环新英湾”港产城。这个思路主要来源于世界各地“湾区”的建设以及取得的成果,可以说野心很大,儋州目前是以旅游和农业为主,而洋浦则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而且作为经开区,在石化、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上都有发展,两者结合,在通过有序规划各类用地吸纳人口流入,达到人才和产业的循环。

分工还蛮细的,不知道海南能不能成为抱团经济的新一批受益者。

通往自贸港的路上 充满了机遇

海南的目标是自贸港,虽然距离还略远,但是可以学习的案例是有的,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发展的机遇,就看能不能抓住。

首先,海南有机会建立财富管理的新市场。

《2021年德勤国际惯例中新财富管理报告》显示,2020年香港的财富管理国际市场容量达到了10000亿美元,新加坡达到了7500亿美元,庞大的财富管理规模是成熟自贸港的“标配”。

国内财富管理的盘子已经很大,根据招商银行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持有1000万元可投资资产的人数高达262万人,个人投资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241万亿元。而根据2022年4月毕马威发布的《未来财富管理-全球及中国行业趋势及展望》来看,2025年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

如果想朝着香港、新加坡等自贸港的方向发展,金融这一块不可能放弃,而且由于目前国内投资的结构较为单一,这片市场仍可成为一片蓝海,海南如果能抓住机遇,那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当然这首先需要大量的国家政策支持,解决融资渠道、资金流通不便、投资范围受限等问题。

其次,县域经济的潜力巨大。

海南的构成比较特别,是由4个地级市和15个县级行政区组建而成,因此就数量上来说,海南绝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好苗子,只不过现在占比不高,40%左右。

5月的时候,《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发布,通过对全国前列强省的经济结构分解,可以发现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的县域经济占比极高。

海南虽然县域GDP占比更高,但是这与其地市数量少、整体经济规模低下关系很大,如果可以激活县域经济的增长,那不仅仅是GDP上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刺激县域消费,从而提高全省消费。

最后,就是充分利用海外侨胞资源。琼海在规划中是朝着国际合作平台的发展去的,这一点与其大量的侨民关系很大,而放眼整个海南,据统计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多达370万人,分布在60多个国家,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企业家群体,不少相当有名:泰国华人企业家郑有英,泰国“中央洋行”集团总裁,祖籍海南文昌;泰国“饮料大王”、红牛创办人许书标,出生于海南文昌;新加坡电器工程集团总裁朱国儒,祖籍海南琼海,等等,足见海南籍的企业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资源,要知道一些巨头的诞生,就是从一段“老乡”关系开始的。

以上,作为第一个真正“壮士断腕”的地区,海南的发展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房地产比重很大的,都是一个重要参照,如果发展的道路可以复制,那就更好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