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来的巨头:干不成 可以跳江 吃饭砸锅的事 绝不能做

被逼出来的巨头:干不成 可以跳江 吃饭砸锅的事 绝不能做
2023年12月06日 19:07 wwarming

文/顾天杰、青城桢楠

面对转型,看看中国制造业初起时发生了什么,看看当初是怎么过来的。

1997年,发生了很多影响世界格局的事情。

这一年,北约在马德里,宣布冷战后的第一次东扩计划。这一变化影响深远,2022的突发状况,某种意义就是对1997年的历史汇总。

中国经济当时刚好处于90年代以来的小高峰,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000亿人民币,达到3354亿。同一年,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开始突破4%,从此没有回头。

对于全球经济的底层变化,金融大鳄们异常敏感,他们不断找破口,最终掀起了巨浪,从泰国的蝴蝶翅膀扇动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

自从1992年《大时代》上映,TVB成了春江水暖的鸭先知,总能踩上市场动荡的节奏。

1997年,TVB上映的是天龙八部,这部剧的主题曲叫《难念的经》。

1997年,成为一段历史的开端。

90年代初,遭遇特大洪水侵害的安徽芜湖,正在寻找新的经济拉动点,一来灾后恢复,二来替代江河日下的纺织业。

新产业需要产值大,链条长,芜湖政府在欧洲转了一圈,合计了许久,认为搞汽车最合适。

安徽省全力支持,甚至启动了代号“951”的秘密工程,考虑到当时国内的对汽车项目的限制,对外用“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这块牌子行事。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汽车绝对是高科技,从发动机到底盘,从零部件到玻璃,烤漆,样样都有难度。

当时中国制造业的明珠是汽车,就像现在的明珠是芯片制造。

项目启动之初,寻找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缘分确实很奇妙,安徽老乡巢湖人尹同跃当时正在一汽大众总装当车间主任,主抓生产捷达,对底盘等关键技术了如指掌。

懂技术,能生产,还是老乡,这样的人才确实天赐。

詹夏来考察一汽发现人才,三顾茅庐,最终用一句:“总是为外国人做事没有出息,你来,我们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打动尹同跃,加入951工程。

有意思的是,自从加入951,很长一段时间,尹同跃一直是副职,正职空悬。

尹同跃常用你来当我领导作为诱饵,招揽更多人才。

草台班子搭起来,真正唱戏可没那么容易。30万启动资金,一片茅草屋,十几个赤诚青年,这汽车工业的经不好念。

1997年3月18日,正值俄罗斯、美国历史巨变,尹同跃和一帮兄弟站在一排草房内规划厂房,调试模具,挖空心思“草创”奇瑞。

这一刻,被记录了下来,挂在奇瑞总部,他们内部管这叫“小草房精神”。

汽车出口的“头马俱乐部” 凭什么?

2023年10月17日,尹同跃做了一场名为“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的全英文演讲,长度有10分钟。

公开场合,曾经马云刘强东雷军们在国际化时期,流行过英文演讲,车企掌门人很少这么做,即便尹同跃也是第一次。

作为出口新三样,汽车企业到了雷军时刻。雷军的英文曾经被调侃,尹同悦的口音同样很重。全英文演讲,是一种融入国际市场的姿态。

奇瑞和一般车企不同,奇瑞一直把出口作为重点。

2021年以来,奇瑞出口业务连续三年高速增长, 2023年前十个月,出口占比更是突破了50%。在所有车企里,奇瑞出口仅次于上汽。

几乎不太有话题度的奇瑞,为什么出海能表现这么亮眼?

1997年发生在北约马德里的事情,在最近三年,对奇瑞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据统计,1-9月,奇瑞汽车在俄罗斯为11.6万台,占奇瑞海外业务的46.4%。近期,奇瑞仍然在以每月2万台的速度,销往俄罗斯。

俄罗斯人有很深厚的工业基础,能让他们喜欢,很是说明问题。

尹同跃曾说,奇瑞出口成功,因为发动机口碑好,国外用车历史长,对发动机很重视。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是核心,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才是最重要的。

刚开始造车的时候,奇瑞就把心思放在发动机上。1997年,曾花1980万美元,从英国威尔士引进了一条福特汽车二手发动机生产线。

那个年代,老外看不起中国,给你产线,不给你技术;给你人员,人员消极怠工。

从英国买回来产线,英国技术人员不愿意配合,只能发挥“小草房精神”自己来。

在外汇宝贵的年代,花费1980万美元要承担很大责任,尹同跃说:

我们来干吧,把英国人赶走,干不成我们跳长江。

500多天调试之后,发动机生产线总算调试成功,1999年4月27日首台发动机顺利下线,5月18日奇瑞宣布史上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

路风写过很多自主可控的书,他一直有一个观点,自主化往往是被逼出来的。靠买,靠合作,成不了自主可控。

2000年,奇瑞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和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发动机,知识产权划分明确,属于奇瑞自己。

2005年,acteco发动机下线,奇瑞成了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品牌。

如果从1997年算起,奇瑞在发动机上已经花了25年。

现在各种专业的测评机构,对奇瑞发动机的评价都很高,也是少有的自媒体会专门测评发动机的国产车企。

奇瑞在自主可控上,确实敢下本。

“东方之子”和QQ,这些曾经的爆款车型,出自曾经在二汽工作的一支团队。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曾说:

当别人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一个能够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当全部图纸做出来后,别人不知道好坏,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而奇瑞在这样的关头就敢于投下几亿元的资金将产品设计付诸实施。

奇瑞有很多老工程师传帮带,第一代从事发动机的,第一代车身开发的。老师傅带出来的徒弟,不只是手艺,还有一股劲儿。

干不成,我们跳长江!

出口不是抢人家的饭 而是一起种粮

中国企业出海,只有好产品远远不够。在贸易保护大行其道的今天,只有产品思维,更是不够。

2023年,尹同跃在公开场合说:

欧洲人是吃汽车饭的大国,如果我们去争夺人家的饭碗,这是换谁都不能接受的。

你要吃人家的饭,就不能砸了人家的锅,而且还要和人家一起种粮,一起分享收获才行。

提到印度,尹同跃评论到:

印度最大的车企其实是日本铃木,韩国的车卖得也很多,为什么这些国家的企业没有被罚?因此,我们还是要深入研究,要尊重对方。

最近几年,不少企业和国内某些声音逐步趋同,用激情替代理性居多,多了情绪的输出,少了产品的输出。尹同跃的说法理性、客观。

奇瑞能有这种意识,和出海早,出海深,不无关系。

早在2001年,奇瑞就出口了10台风云轿车到叙利亚。

获知消息的当天,芜湖海关副关长,还问了句,不会弄错了吧?

2003年,奇瑞和伊朗政府达成协议,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建立一个汽车整装厂,创造了出口汽车整装厂的纪录。

奇瑞一开始的出海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在欠发达地区,在欧美日企业不太重视的地方,做差异化竞争。

这些地区的用户,对价格敏感,便宜大碗是刚需。

做着做着,问题越来越多,有些地区因为资源禀赋原因,燃油调配特殊,普通发动机很容易出故障,有些地区山路多、沙路多,对车本身的钢性要求高。

传音能够做到非洲之王,适合非洲人的手机特色是法宝,针对当地调制特殊配方。

奇瑞也有类似的做法。

比如,为了适应巴西的路况和油品,奇瑞专门研发了Flex Fuel发动机。

再比如,在战火比较多的地方,奇瑞的瑞虎能抗能造,很是受欢迎。

2013年6月,奇瑞瑞虎曾在安哥拉上了头条。

据报道,在安哥拉发生的两起武装抢劫案中,两辆瑞虎防弹车成功抵御数十发近距离子弹的射击,保护了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瑞虎赢得了“中国虎”的美名。

产品本土化,人员也得本土化。大众在中国扎根这么多年用的是‘In China for China’,奇瑞有样学样,提出‘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

据奇瑞的公开信息,目前奇瑞巴西籍员工目前占总数的70%,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90%。

奇瑞当前在全球建立了10个海外工厂,在俄罗斯、埃及、乌拉圭、巴西、叙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000家销售服务商,“走进去,扎根发展”已成为奇瑞走出国门的模式。

能在国际市场扎根的中国企业,大都有相同特征。

一旦口碑起来,当地人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就会产生很奇特的化学反应。

在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16中东欧版)中,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2000个访问样本里,奇瑞的海外形象第三名,装备制造领域第一。

在埃及,奇瑞的购买人群主要是法官、律师、私营业主等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这是一种信任的力量。

有券商统计,奇瑞在海外市场的产品价格,普遍在15万以上,多数在20到30万之间。

不再用低价策略,也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尹同跃有句话形容这种变化非常合适:

奇瑞的发展历程,就像竹子一样,露在外面的枝叶,也许会在环境恶劣时,遭遇摧折,但是根却一直地下不停地生长,根扎得足够深了,再差的环境也不畏惧,反而会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海外业务好,还有一个显性好处,回款速度快,到货后20天左右就能收到货款,而在国内账期一般是6个月。

这也是奇瑞未来竞争的资本之一。

终于有家燃油车企 业绩超过去年全年

2023年前十个月卖了165万辆,十一月单月销售超过21万辆,前三季度收入2130.2亿元,同比47.4%,超过去年全年……

对奇瑞的期待在不断攀升。

近期,有媒体报道“奇瑞集团今年的销量目标为200万辆,2024年将冲击400万辆”。

400万辆是不是奇瑞的目标不清楚,但有一点很明确,国内销售,尤其新能源的销售起不来,400万几乎不可能达到。

比亚迪今年的销量目标是300万辆,最后一两个月,压力越来越大,降价的传言越来越多。

相比海外市场,国内车市卷得厉害。

和海外靠燃油车打开局面不同,国内的主战场在新能源,这方面奇瑞是短板。

2023年10月,奇瑞科技DAY上,尹同跃自己也说,奇瑞在新能源方面起了个大早也赶了个晚集。

和华为比亚迪的判断差不多,奇瑞判断,未来国内可能会只剩下3-5家中国品牌,3-5家合资品牌。

这么卷的局面怎么破?

36氪AUTO的消息:

如今,尹同跃更愿意去研究华为、苹果这些科技公司,同时还会看一些大模型、AI技术之类的学术论文。“他最近反复思考的一件事便是,如何让消费者一提起智能汽车就会想到奇瑞。”

奇瑞计划在两年之内连发39款新车,涵盖混动和纯电动两条技术路线。

和华为的合作,也是奇瑞新能源领域的一部大棋,不久前推出S7。

为了应因变化,奇瑞新能源动作频繁。2023年双十一,尹同跃卸任法人、董事长,由鲍思语接任董事长,章红玉任法人、总经理。2022年立讯精密入股,作为最后一家没有上市的主要车企,这似乎是要在资本市场上要有所作为。

奇瑞未来每年将拿出200亿用于研发,5年投入1000亿。根据公开资料,过往奇瑞研发投入比大概在7%-10%,中位数是8.5%,以此推算未来每年收入至少得在2400亿以上。

奇瑞会不会用新势力的方式,亏损跑销售,先上船再说?

尹同跃说,明年他们非常有信心,在新能源行业排名当中,不像今年这么客气了,他们一定会进入全国的头部位置。当然绝不是在新能源领域靠亏损来换取销量,这是奇瑞不做的事。

新能源领域,目前能赚钱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不亏损,还能跑销量。

难归难,相比于草屋时代的干不成,跳长江,这点难度对尹同跃来说不算大。

历史上,奇瑞至少经历过三次逆风局,每次都以逆风翻盘告终,这一次,海外业务的强势,给了奇瑞前所未有的支持。

一场不那么逆风的逆风局。

多了一个老江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修罗场,会开始又一轮空前激烈的争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