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事件:小象与白犀牛

邯郸事件:小象与白犀牛
2024年03月19日 16:12 叶檀财经

文/青城桢楠

比悲伤更让人心痛的,也许是遗忘。

邯郸肥乡初中生事件,牵动整个社会。

三个初中生,做出如此泯灭人性的事情,社会各界非常愤慨,人们宣泄着内心的情绪,表达着内心的不满。

截止目前,大家的讨论多数,从人性、从法理、从道德、从情义出发。

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1550.56万。

最近的讨论很重要,对于解决当下的问题也有帮助,但从长远看,如何让1550.56万留守儿童,不再重演类似的悲剧,也许更有意义,更值得探讨。

遗忘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我们不“从长计议”,也许几天、几十天、几百天、几年过去,我们已经忘记这个悲伤的故事。

在悲伤背后,1550.56万鲜活的生命、灵动的天使,值得我们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没了依靠 小天使会失去羽翼

邯郸肥乡事件,让人想起戈登·诺伊费尔德在《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里的几段话。

作者在书中写到:

在小说《蝇王》中,一群英国唱诗班的男生,被困在了一座热带岛屿上。由于没有成年人管教,他们变得很野蛮,自发地形成了欺凌方和被欺凌方,最后,这种对峙到了凶残的地步。一群青春期的孩子,瞄准了群体里最脆弱的目标,以发泄自己的挫败感和怒火。他们把年仅14岁的女孩里纳淹死在水里,其中一个男孩还一边抽烟,一边把里纳的头摁在水里,其他没有直接参与的人就在一边看着,但没有一个人试图去阻止,事后也没有一个人去报警。事情过了很久,才有成年人发现女孩的死亡。令人惊讶的是,这名凶手跟里纳年龄相仿,最多只差一两岁。

没有成人的世界,无序会造成灾难。

戈登·诺伊费尔德还举了一个例子。

在南非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白犀牛稀有而容易死亡。

保护区管理员一开始都认为是偷猎者作祟,没想到,导致白犀牛大量死亡的竟然是一群离群索居的小象。

据作者说,10年前,大象数量超出了园区的容纳能力,巡护人员决定杀掉一些成年象。于是,一些小象成了孤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失去父母的小象开始成群结队,出现了一些正常大象一般不会有的情况。它们向犀牛丢木棍、泼水,就像是住在邻家的欺凌者。一些雄象则更为暴力,它们甚至会撞倒犀牛,踩踏或者跪在犀牛身上,直到把它们活生生压死。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放入一头成年象去引导这些小象,去阻碍它们的欺凌行为。

当管理员把成年象放入失去父母的象群,杀戮就此停止。

图源:pixabay

戈登·诺伊费尔德认为,当孩子与成年人缺乏依恋关系的时候,自然等级就会混乱,欺凌随之产生。

秩序的坍塌,不再有人性,看似人性泯灭,背后是根本不知道何为人性。

一切的根源,在于成人的缺位。

在中国,经济版图是的划分,是神秘的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其实还有一个含义,留守儿童分割线。

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曾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结果显示:

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463万人,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35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

从省份来看,江西、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人以上。

中国的经济地理,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孔雀东南飞。

美丽背后的故事,是数以千万,可爱的小孔雀,孤独地守候在家中,等待着,等待着……

大龙华中心小学 也许是留守儿童最现实的选择

雨果曾说“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

在父母离巢的情况,学校的意义无疑更加重要,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在《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里,作者写到:

研究显示,有留守或单亲背景的农民工犯罪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年纪更轻,在情绪不稳定、具有暴力倾向和不公平感等几方面都更严重,而在性格外向性、亲和度、负责任等方面都低于农民工群体的平均水平。

这和他们童年生活在留守或单亲背景下,缺乏人性滋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乃至受教育机会缺失有密切关系。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个性养成极为关键。

如果是张桂梅这样的老师,或许有可能,主动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去家中探访,从心底关怀。

现实中,师资力量有限,老师们无法一一对应散落在各处的小天使,集中管理的寄宿式学校似乎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集中管理,确实是目前,中国解决留守儿童,最主要的措施,尤其在中学阶段。

据澎湃新闻,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含镇区和乡村)义务教育寄宿生人数已经达到2608万人,占农村地区在校生总数的27.5%。其中,农村小学寄宿生总数达942.5万人,寄宿率为14.2%,农村初中寄宿生总数达1665.7万人,寄宿率达58.6%。

毛坦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成为留守儿童集中管理的载体。

社会上对毛坦厂的非议很多,但不可否认,有人管和没有管差别很大。

据经济科学杂志公告的一篇名为《寄宿与留守儿童人力资本——来自学习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证据》的文章:

研究发现,学校寄宿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

毛坦厂自己则说,除了学习,毛坦厂花力气最多的就是教孩子们做人做事,替代家长补位家庭教育。

据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2017年6月6日报道,毛坦厂中学的老师们认为,来毛坦厂中学就读的不少是留守学生或者是成绩不好的落榜生,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家庭教育的“空窗期”,而学校半封闭化的管理,老师亦师亦长,则弥补了这一空白,可以有效矫正学生的言行和思想,从而使应试教育的效果最大化。这是毛中成功的关键。

成绩只是表象,背后是学习的品质甚至是做人做事的品质,而这个是我们能保持高考本科80%上线率的关键。

学校在抓学生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花了很多力气教他们做人做事,比如认真负责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专心细心的素质,这些都是替代家长补位家庭教育。这是现在乡村教育面对留守儿童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

叶檀老师在去云南等地贫困地区调研的时候,也发现,第一步是做到有人管,然后再说管得怎么样,没人管后果太严重了。

对于身处一二线城市,享受完备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人们来说,从人性角度思考教育很是正常,但就像李迅雷说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用不起马桶一样,在广大偏远三四五六线地区,有没有才是第一步。

图源:pixabay

目前最棘手的其实小学阶段,正如澎湃新闻的报道,只有14.2%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小学阶段开始寄宿。

2022年7月10日,农民日报也写道,目前中国大部分县城小学并不提供住宿,中学才配备宿舍与食堂。

没有父母在身边,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从学校出来,几乎就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

几乎所有中西方的心理学理论,都把童年看做人生养成,最关键的时候。

这个阶段的养成缺位,就会造成小象踩踏白犀牛的恶,没有善的引导,孩子们如何知道什么是恶?

据动静贵州公众号,邯郸肥乡事件的几个孩子,是在寄宿式学校上学,每个周末回家。

这件事的发生,除了学校本身管理的问题,再次提醒我们,中学之前,白纸阶段的孩子们,一旦养成缺位,对人格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很多事情,也会因此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换一个角度,对于小学开始配备住宿,且校长等师长品格良好的小学,孩子们往往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在《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这本书中,河北易县的大龙华中心小学很让作者感动。

易县经济不发达,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有限,大龙华中心小学的校长就想方设法从有限的资金里节省钱来让孩子们可以接受很好的音体美教育。他在学校里给学生们开办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相当于城市的家长送孩子去上的课外班,但是这里的课外班都是免费的。

校长为什么要免费给孩子们开课外班呢?

校长说这个地方经济不好,很多家长都出去打工了,大量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家庭也拿不出上课外班的费用,但是他又希望他学校的孩子能接受基本的素质教育。学校放学后提供的社团有足球课外班、手工课外班、美术课外班,甚至还有军乐队。这些社团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孩子们尽量多地留在学校,免得去学校外面瞎玩,怕不安全,可见学校的良苦用心。

河北易县大龙华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来源:网络

在上海,崇明区庙镇学校是首个试点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乡镇寄宿制学校。

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有需要的孩子都可以在学校大家庭下成长。

据上海崇明教育局官网披露,2023年11月24日,庙镇学校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341人,其中寄宿生38人。

据崇明报2023年12月13日报道,这些寄宿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和关怀,因此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

据悉,庙镇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会通过在班级的观察,捕捉寄宿生身上的发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任课老师会精准分析学情,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夜辅导老师会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生活老师会在生活和思想上面给予他们帮助。

学校还为寄宿生特别开辟了一块阳光种植园,从播种到收获,寄宿生都全程参与,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庙镇学校想通过这些措施,营造家的感觉。

大龙华中心小学是校长的美德,崇明区庙镇学校则是制度化的产物,留守儿童需要人性的光辉,也需要制度的手段。

张桂梅的烦恼 留守儿童的命运

张桂梅是中国教育界的精神图腾,不离不弃,每日奔走,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好好读书。

她的执着,感动了无数人,也让她收获了不少的社会声誉。

但即便是她,也曾经遭遇过资金匮乏,师资力量难以为继的局面。

据中国教育报,用衡水模式,打造的免费中学——华坪女子高中,在学校建成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因为各种原因,面临停摆,9名教师因故离职,条件差、待遇差是教师们的抱怨。

人性经不起考验,在贫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张桂梅准备把学校移交给政府的时候发现,留下的八个老师有六名党员。

每天花十块钱,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张桂梅和这六名老师,堪称人性的奇迹。

张桂梅还说过,希望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钱要都用在孩子们的身上,才放心。

图源:pixabay

人性的光辉很伟大,也能够鼓舞人不断前行,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终归渺小。

面对1500万,留守儿童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

据中国教育部官网,2022年,全国范围的普通小学数量下滑到14.91万所,较前一年下降了3.35%,小学教学点的数量也降到7.69万个,减少了6690个。

结构性的问题,导致部分小学面临关停或者合并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可以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考虑进去,用制度的方式,弥补家庭,因为生计造成的真空。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官网有篇文章说:

过去10年,学前教育作为“短中之短”优先补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的经费,2021年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20.6%,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占比达到5.9%,比2011年的2.2%提高了3.7个百分点。

“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坚中之坚”优先支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费,占到50%以上。年均增速达到12.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2024年3月12日,重要会议有提到,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政策上,从上到下都在朝着,留守儿童的方向努力。

很多专家说,要警惕人才红利消失,鼓励多生育。

一个思路,在舆论上,在媒体端,我们还应该关注眼前,关注当下,因为他们已经是存在的希望和未来。

1500万留守儿童,如果都能成才,将是中国未来最为重要的宝库。

帮助留守儿童,不仅能解决人才问题,更能缓解社会问题,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德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