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毒的代价,茅台跌破生命线,市场再次遭遇剧痛

刮骨疗毒的代价,茅台跌破生命线,市场再次遭遇剧痛
2024年06月12日 15:31 wwarming

世事难料,人生几度秋凉,无常人生,值得更多温暖。叶檀老师决心做一件身体允许且力所能及的温暖之事——定期回复读者来信。生活、家庭、工作、事业、疾病、痛苦……任何想要倾诉的话,都可以发送到我们的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或者在公众号长留言,更多归属可在公众号菜单栏寻找。温暖一个是一个,一起好好活着。

文/青城桢楠

不知不觉,3000点保卫战再次打响。

从微盘股暴跌到茅台、宁王们领跌,市场再度陷入低迷。

(图源:pixabay)

端午节之后第一个交易日,如果不是半导体为首的科技板块逆势崛起,A股市场会非常难看。曾经的市场渣男,成了如今的“救市”猛男,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悲伤。

茅台跌破生命线

如果说万科是房地产最后的堡垒,那茅台就是整个内需最后的城堡。从2013年塑化剂事件至今十一年,茅台没让人失望过。

但最近的茅台,强健不再,不仅没有贡献稳定,反而成为压垮指数的主要力量。

6月11日,茅台股价跳空低开,跌破250周生命线。

(图中黄线为250周均线)

如果我们统计得没错,这是2013年塑化剂事件以来,茅台十一年来第一次跌破长期趋势线。

本轮茅台下跌,从5月7日开始到6月11日,一个月左右,茅台股价下跌200元,累计跌幅超过10%。同期上证指数从3147跌到3028,跌幅不到5%。茅台跌幅比大盘多一倍。

茅台一直是外资的心头好,但从5月7日开始,外资一直在卖出,截至6月10日,一个月左右,沪股通累计卖出近200万股。

6月11日,根据盘后公布的数据,沪股通一天卖出26.77亿元,创2年来,单日净卖出新高。

一个月时间,茅台发生了什么?

端午节逆跌,飞天茅台遁入凡间。6月9日开始,不少自媒体传言,茅台价格跳水,导致黄牛集体暴动。

6月11日,据券商中国报道,据业内传来的消息称,近日,“黄牛”集体反水。

短时间内,有几万黄牛在酒品行申请开票。有黄牛在微信群称:“让电商砸黄牛的碗,那我们就砸他们的锅。”

据南财快讯,黄牛反水根本原因是茅台价格杀跌,导致电商平台出货规则发生变化。据业内人士分析,茅台身份特殊,不像一般消费品当日或隔日发货,电商平台一般把茅台的发货周期设定在20天。这意味着,售卖茅台的电商可以根据行情,择机收货。

过去,茅台不愁卖,有货才是王道,电商的逻辑是尽快收货,赚取平台补贴,和黄牛之间的关系相对和谐。如今,茅台单边下跌,电商收货越晚,越有利可图。

(图源:pixabay)

黄牛可就惨了。20天收获期拉满,对现金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边手里的货没出去,那边还得购进新货。一来一往,资金消耗巨大。

关键是,随着茅台市场价格越来越低,黄牛从赚取价差,变成倒贴价差。2400收来的货,可能2300才出得去。

赔了价格,折了现金流,这“生意”没法做了。

黄牛的动态,是茅台供需关系的重要观察指标。

6月11日,据财联社消息,今年端午节前后,茅台酒(53度 500ml)批价持续下跌。据今日酒价数据,今年以来,茅台酒批价已由年初2700元/瓶左右,跌至2445元/瓶左右,目前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售价约2409元/瓶。

从2700跌到2409,还是在节假日前后下跌,茅台信仰岌岌可危。

在黄牛反水前,角落里已经出现,茅台信仰跌落神坛。比如,含“茅”量最低的茅台冰淇淋。

财经网6月3日消息,近日,茅台冰淇淋小程序显示,北京、广州、深圳、青岛等地的7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处于暂停营业状态,成都万象城店状态为搬迁中。

据橙柿互动,杭州一位茅台冰淇淋经销商表示,之前自己囤了一批货,但因为卖不动,亏了很多。在杭州开了50多家棒冰集合店的辛老板同样表示,茅台冰淇淋刚上市的时候火过一阵,“但后来销量一般,我也很少进货了。”

(图源:多彩贵州网)

茅台是中国市场上少有的具备金融属性的消费品,其市场需求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总和。

2018年之前,不太有人质疑茅台的实际需求。自从茅台长期投资者董宝珍们抛售茅台,隔三差五就有声音,拿出开瓶率低等证据,怀疑茅台的实际需求。

好几年过去,茅台业绩和股价的坚挺,一度让淹没了质疑声。

一旦某种商品具备金融属性,其需求就会变得很难统计,看2021年之前的中国楼市,2023年以后的有色金属铜就知道。

这些商品上涨的时候,库存就“消失”了,而下跌的时候,到处是库存。

投资者、黄牛到底囤了多少茅台,谁也说不清。水分有多少,也没人清楚。

数字不清楚,好在金融商品有一个惯性,就是情绪极端,挤水分的时候会多挤出来一些,导致价格波动性超出想象。

如果我是茅台,现在肯定是坐不住的,不能眼睁睁看着价格滑落。

(图源:pixabay)

实际上,茅台新上任的管理层正在为价格而战。据搜狐财经报道,茅台新帅打响“价格保卫战”,最先采取的措施是:调整企业申购政策。

6月4日晚,市场消息显示,包括四川、重庆、上海多地已“暂停”达标企业申购1499元/瓶飞天茅台的政策。

茅台北京经销商表示,现在黄牛太多了。一些原价(1499)采购的企业自身用酒需求与购酒量并不匹配,好多到手都直接卖给黄牛了,这也是对茅台酒价格体系的一种冲击和破坏。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的加大直营和企业申购政策,导致市面上“原价飞天”流入过多,对流通价格产生了影响。

更早,5月29日,茅台召开股东大会,除了高管外,共有1700多位股东及股东代表、分析师、媒体等参与此次会议,创2019年以来参会历史人数最高纪录。

在股东大会上,老茅台人、新任董事长张德芹做了题为《让我们携手,共同致力于茅台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演讲,这个演讲一共持续了40多分钟,全程脱稿。据说参会的人,触动很大。

根据茅台《2024年度财务预算方案》,茅台预计2024年收入为15%,按照目前的分红水平和6月11日股价,茅台的股息率在3%左右。在如今这个环境下,不算低。

每次被疯抢的国债告诉我们,2%就了不得了。很可能再跌一跌,就会有稳健投资者冲着分红而来。

(图源:pixabay)

可茅台毕竟不是水电燃气,如果需求下滑,3%能不能稳得住是个难题。

茅台都这么难,其他白酒怎么办?

中国白酒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固的价格序列,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套价格体系的前提是茅台价格能稳住。

从逻辑上来说,如果茅台价格稳不住,整个白酒板块的价格体系就塌了,没有任何一家能稳住。每次茅台下跌,其他白酒往往跌幅更大,道理就在这。

从股价走势上来看,目前只有汾酒等少数白酒还在250周线以上,他们能突破茅台的约束,走出独立行情吗?

不容易。

以茅台为主的白酒板块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值得关注。他们是纯粹的内需板块,基本完全是内销。

经济环境一般的时候,成瘾性消费或者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按理说应该有提振。但白酒目前的情况不符合这个逻辑。

(图源:pixabay)

问题出在,年轻人不爱喝。如果茅台们不能有效培育年轻人喝白酒的习惯,长久期的白酒估值,可能还得打折扣。

坏事也有好的一面。记得茅台很多任董事长都说过,希望老百姓能喝得起茅台,希望茅台能让人喝得起。

现在距离这个目标,倒是近了一步。

宁王和茅王,成了难兄难弟

茅台不好过,宁德时代也不容易。

据东方财富报道,美国议员6月6日致信国土安全部,要求将两家中国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国轩高科(Gotion)列入实体名单。议员穆勒纳尔在信中呼吁应立即禁止上述公司相关货物进入美国。

因为上述消息,次日宁德时代股价大跌,最多跌幅超过8%,且成交量迅速放大,投资者夺命狂奔。端午节后第一天,继续放量下跌,最多跌幅超过4%,收盘跌幅为2%。

连续两天放量下跌,说明市场很担忧美国因素。

据直新闻6月9日报道,宁德时代几乎第一时间就发声明,驳斥美国国会议员的不实指控。我们查了下,中文媒体是看不到这个声明的,宁德时代的官微没有,上市公司公告也没有。

据新浪新闻,宁德时代是用英文发的声明,声明中说:

公司与信中提到的一些供应商的业务关系已经终止。对于其他供应商,宁德时代的业务往来是与其不同的子公司进行的,并且绝对没有涉及任何违反美国法律法规的行为。

宁德时代还强调,有些公司他们从未采购过产品,信中引用的信息是错误的。公司已经制定了有效的政策,确保建立一个负责任和可持续的供应链,符合全球最高标准。

此外,宁德时代建立了严格的采购内部控制,并部署了“CREDIT”审计工具包,用以评估电池供应链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这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讲道理只能对有理可讲,有理愿讲的人,现在很多事情政治逻辑替代了商业逻辑。

(图源:pixabay)

看光伏和CXO就知道,中国商品或服务物美价廉,美国需求又很旺盛,明明很合拍,但还是分道扬镳。药明康德被一点一点切香肠。

据招商证券测算,宁德时代今年直接及间接出口美国的动力、储能电池产品约为30-40GWh,以储能产品为主,估算收入体量占比约10%。

10%不多,对当下影响不大,可未来呢?

A股的投资者也许是全世界最在乎未来的,还记得有机构拿着计算器,给宁德时代按到2050年。

在机构们的计算器里,出口是很大一块,现在这块不确定,计算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和茅台在白酒行业的影响类似,宁德时代是整个新能源电池、甚至整个新能源的锚,估值变化影响着后面的小兄弟。

不少人立刻预期,海外受阻,会加速juan国内。juan国内的结果,就是一条船上的小弟们,日子更难熬。

除了美国,欧洲最近变化也挺多。

据中国青年报6月7日报道,欧盟委员会日前推迟了原计划在6月5日公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欧洲媒体称,欧委会推迟公布对华加征关税,是为了避开6月6日至6月9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

欧盟加税与否,和欧委会的选举结果关系密切。

欧委会的选举结果6月9日出炉,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仍然保持领先,但极右翼政党正在欧洲议会中快速崛起,美联社9日报道称,欧盟27个成员国明显右转。极右翼扩张,对中国来说,不甚理想。

法国此次将票选出81名代表法国的欧洲议会议员。根据法国多家媒体9日晚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获得31.7%的选票,在法国政党中得票第一;执政党复兴党获得14.9%的选票,位居第二。《纽约时报》称,这一结果可能使马克龙的主要竞争对手勒庞处于迄今为止最有利的地位,可以在三年后的总统选举中直接挑战他。

极右翼势力突飞猛进,马克龙的地位岌岌可危。

(图源:pixabay)

马克龙当晚发表电视讲话称,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对于捍卫欧洲的政党来说不是一个好结果。他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于6月30日和7月7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的两轮投票。

法国是中国稳定欧盟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6月8日,财新有篇文章提示去欧洲的风险,文中提到了一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信息。

财新援引美国《汽车新闻》欧洲版报道称,数以千计的进口汽车库存堆在几个欧洲海港,其中许多来自中国。几家汽车制造商在港口租用了大片区域用于停放车辆。

报道称,欧洲港口及物流体系无力应对大量汽车进口。《汽车新闻》报道称,汽车滞留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没有足够的卡车将这些电动汽车运走。

我们过去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不错,但不曾想到,很多车竟然在欧洲的港口,且长期无法运走。

财新的文章里没有明确,这些车是有主的,还是为了预防加税提前准备的。如果是有主的,那还好,如果是为了加税提前备货,这最终销售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据华创证券统计,2024 年4 月,受一季度末冲销量影响,欧洲12国新能源汽车环比回落明显,纯电动车环比-27%,插混环比-28%。

截至4月,欧洲12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19.7%,远低于中国。

随着欧洲补贴政策滑落,电动车需求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这些淤积在港口的中国汽车结局会如何?

希望是卖出去,而不是晾在那。

微盘股暴跌,市场出清的代价,

痛也得忍着

如果说茅王、宁王下跌影响的是大盘基本面,微盘股暴跌,影响的就是情绪面。

从5月20日,微盘股开启瀑布式下跌,截至6月6日,短短两周,最多下跌近300点,

累计跌幅最多超过20%。

微盘股为什么开始暴跌?

各种警示函雪花般落下,人们担心手里的微盘股成为下一个退市或者濒临退市的品种。

投资快报6月5日报道,4月12日新“国九条”颁布以来,约4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其他风险警示ST;5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叠加退市风险警示,即被*ST;另有33家企业发布了可能被终止上市的公告。

另据中国金融时报头版头条文章称,截至6月4日,今年以来,A股已有101家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含 ST或*ST),超过去年同期。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沪深北交易所年内已发布超300份年报问询函。300多家公司,意味着每16家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被问询,踩雷的概率越来越高。

(图源:pixabay)

从问询公司的股价走势来看,只要被问询,就是暴跌。

可能是对自己手里的股票没信心,也可能是为了规避风险,总之市场选择是逃跑,能跑多远跑多远。

监管本意是清朗行动,市场出清,让好公司好下去,让坏公司无所遁形。从实际情况来看,出清要带来刮骨疗伤的巨大阵痛。

6月5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原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发布视频,说现在中国上市造假高峰阶段的披露可能还没有到来,大家得有这个思想准备。

投资者要怎么准备呢?

除了跑,似乎没别的选择。

可往哪跑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