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围堵城投隐性债务,这次金融机构的压力大了!

全面围堵城投隐性债务,这次金融机构的压力大了!

文/宋光辉,添加微信 jobofbr 可获赠宋光辉所著《资产证券化》电子书

城投和地产相关的融资业务,是中国这十几年以来,金融行业的两大主要业务。这两类业务具有和一般的金融常识不太符合的风险收益特征,即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收益,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套利机遇。

如今,地产融资现在基本已经被严格控制起来了。关于地产的新闻,要么是爆雷,要么还是爆雷。

城投近年来也出现爆雷事件,但是都是局部的零星的个案,只是星星之火,还未形成燎原之势。然而,未来的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城投出现大量违约或许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事情。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的股灾、地产市场发生的行业大面积爆雷、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的团灭,都表明了一种特征,就是一个行业:

要么不出问题,

要出问题就是成批出现。

当前很多行业都是粗放式的发展,属于一放就乱的状态,一旦政策觉得这种乱局对于整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出手整治,整个行业便进入一收就死的状态。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文件,业内有人称为是15号文,但是这份文件据说是涉密文件,虽然内容很多人都了解到了,但是却没有得到权威证实。

这份文件的精神实际上和从2017年以来的关于城投融资及隐性债务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没有任何新意。

相关的所有政策,归根到底就是:

严格按照预算法,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体系,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以地方融资平台来形成地方隐性债务,未来不在预算体系之内的债务,政府不会承担偿还义务。

之前财政部在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时候,也出台过很多类似政策,对于金融机构与地方融资平台开展业务,进行了限制。然而,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县官不如现管“。

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下,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属于金融监管部门监管,金融机构更在意的直接监管部门的意见,对于财政部的政策,有点不以为然。

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时候,在遵守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之下,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达成一种默契,基于“城投信仰”继续合作。

财政部的这种“捞过界”的做法当时还引起了争议。市场上当时流传出来一个段子,形象的表明对这种事情的看法。

战争很激烈,医生正在抢救一位将军,旁边的护士脸色很奇怪,突然她掏出一把刀捅向了医生,在场的人都震惊了,护士带着泪水说:“对不起,我是卧底,我知道你对我很好,但是我不能让你救活他,不能让他再说一句话。”

医生捂着伤口颤抖的说:“那你为什么捅我,你直接捅他啊!”

然而,在财政部门已经直接表明并且再三强调,财政不对融资平台业务的债务负责之后,基于城投信仰的融资,已经隐含了巨大的风险。

城投信仰已经没有了基础,只剩下信仰自身在支持着信仰。

融资平台不断依靠新的融资偿还旧的融资,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在不断扩大债务规模。这是正反馈机制产生的一种无法持续的状态,总有一天将会达到临界点,导致崩溃。

如今,银保监会出台文件,对于金融机构涉及地方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的业务加强监管,这份来自“现管”的文件,得到了金融机构的重视。之前流传的文件的内容,也已经具体落实到了金融机构的行动上面。

根据券商中国的报道,多家银行保险机构正在加紧安装端口,与财政部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及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联调测试。今后,银行保险机构向地方政府相关客户提供融资前应查询上述监测平台:

对于不涉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客户,不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对于承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客户,银行保险机构不得新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或流动资金贷款性质的融资。

文件的要求是不得新提供融资,但是据说很多银行一刀切,不但不新增,而且还在缩减存量。

当前金融机构全面封赌地方隐性债务,已有多家金融机构的项目被叫停。据机构人士反映,目前市场上出现不少因融资方存在隐性债务被暂停放款项目,即便募集资金已到达机构账户。而如果担保人涉及隐性债务,相关项目也存在叫停风险。

目前各地区各机构对管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规的执行尺度不尽相同,但整体氛围已与此前大相径庭。

目前全国已经有多起暂停放款的案例出现。

有信托公司一个重点项目因为担保方涉及隐债,虽然投向是经营性项目,仍是未获放行。因为按照最新的监管指示,对确因经营需要且符合项目融资要求的,必须由地方平台报本级人民政府书面审核确认,这是机构提供融资的前提条件。

有股份制银行之前推进顺利的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因隐性债务被叫停。这些案例大量出现,资金抽离,将会对高度依赖再融资的地方融资平台,产生巨大的的资金压力,压力之下,资金链条将有可能断裂,形成连锁反应。

银保监会出台最新文件的这种做法,有点类似2015年的时候,证监会在面对股市因为资金推动而产生泡沫时的做法。

当时的情况也是正反馈机制,因为相信股票上涨,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资金进入股市,引起股票上涨,产生股票牛市信仰。但是牛市却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持。

证监会出手打击配资和HOMS,掐断资金来源。这使得正反馈机制反转,走向另一个方向,造成越卖越跌,越跌越卖,流动性枯竭的局面。但是证监会不这么做,后面股市泡沫进一步变大,总有破灭的时候,那个时候问题将变得更加难以收拾。

当前的银保监会也面临着与当时的证监会类似的尴尬境地。

一旦出手,肯定会引发各类的问题,大量的融资平台可能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违约,这会给银行和保险公司带来坏账。然而,问题没有办法一直拖下去,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一旦出手,即使出现问题也得硬着头皮,一直狠心走下去。

2015年的时候,很多炒股高手如徐翔,在股灾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洞到形势的发展趋势,知道泡不可持续,在传出证监会将要整顿场外配资等信息之前,就果断降低劲情位乃到清空部分股票。

他多年股市历炼,早已形成了直觉,闻到了烟味,不需要亲眼看到火情,便下意识的逃离。这使得能够他后面得以从容面对股灾,甚至还做出了与国家队做对手盘的低吸高抛的短线操作。

然而,在大家都意识到火灾之后,争相逃离的过程中就容易堵塞,甚至发生踩踏事件。这就是对股灾的解释。

类比股灾中的投资者,当前的金融机构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大家争相逃离,试图比对手早出困境,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很难走出困境。

不同的是:

一次这次涉及的都是金融机构而不是个体投资者,

二是监管层有股灾的经验,处理时更加稳妥得当,

三是银行的强大实力,具备化解流动性能力。

因此这次的整治不会形成危机。但是将有很多金融机构因为城投违约形成的不良资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是必然的。

这次,金融机构感受到压力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