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数量剧减,逐渐沦为鸡肋!

小贷公司数量剧减,逐渐沦为鸡肋!

文/宋光辉,著有《金融工程实战术》《资产证券化》,添加微信 jobofbr 可获赠宋光辉所著《资产证券化》电子书

7月27日,央行发布2021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686家,贷款余额8865亿元,上半年增加0.25亿元。

小贷公司从2015年以来的这些年里,数量一直减少,现在在很多股东眼里,已经成为鸡肋。2015年的时候,小贷公司的数量曾经接近9000家。

小贷公司当时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被寄希望于能够为解决中国的小微金融难题,走出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出来。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之下,很多企业投身于小贷行业,寄希望小贷公司能够转型发展成为像银行那样的主流金融机构。

然而,在金融监管加强和大形势之下,小贷公司不但没有被招安而转正,反而在逐渐减少,行业整体在萎缩。

小贷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反映,国内近几年金融的形势,即金融新势力如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大资管等等,在面对传统金融势力如银行、保险等的竞争的时候,无法有效应对,当前都在节节败退。

小贷公司由于自身的先天条件,从一开始就是的弱势的存在。小贷公司在资产端是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竞争,但是在负债端却不能够像商业银行那样吸收存款,而只能依靠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那里获得融资。

我们从行业的统计数据能够看得出来,小贷行业的杠杆率很低。实收资本7727亿元,总资产规模8865亿元,这意味着整个行业只有1000多亿元的负债,资产负债率只有12.8%。

这个数值即使是对于大多数的实体企业而言也是很低的。而对于以高杠杆为特征的金融行业而言,这种杠杆率几乎是聊胜于无。

无法获得债务杠杆,使得小贷公司的牌照对于股东而言几乎没有意义。股东自己有钱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委托贷款或是信托通道,发放给资金需求方。那样的话,操作成本会更低。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2013-2017年之间,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在开展信贷类业务。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直接面向公众销售产品,获得负债资金。小贷公司在各方面,远不如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

在资产端,小贷公司的业务,客户被限制在了小微企业这个群体,小微企业一直以来就是全球性的难题。中国的商业银行曾经在小微金融领域吃过苦头。在商业银行凭借更低的成本将优质客户挑选了一遍之后,小贷公司面临的问题更难了。

虽然如此,但是小贷公司仍然有自己的一些比较优势。那就是在股东所在的局部地区或是行业,小贷公司有着信息优势,这能够让其获得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这是一个利基市场。

如果能够将这些众多利基市场整合起来,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有也可以为解决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个是当时政策鼓励和支持行业发展的出发点。

当时,很多人投身于小贷行业,是希望后续能够政策层面的支持,然而,政策层面的支持,形式性的多而实质性的少。对于解决小贷行业资金问题这个事关行业生存大事的问题,政策层面的支持很少。

小贷公司只有资产端,而没有负债端业务。因此行业发展的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是资产证券化,通过将资产打包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融资,以打通资金链条。

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不成熟,定价效率不高,加上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小贷公司的资产证券化难以开展,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小贷资产证券化都无法做到符合“资产融资”的特点,都需要强信用主体担保,才能获得融资。

即使是这样,全行业的资产证券化规模也十分有限,相比实收资本而言,比例很低,可谓是杯水车薪。

作者曾经和小贷公司有过实际的业务合作,包括小贷公司集合债券和小贷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与很多小贷公司有过接触,对于小贷行业有一定的认识。曾经一直认为,小贷行业原来是可以在规范化运作的前提下,通过一些制度设计和特定支持让行业发展壮大的。

最终,小贷行业没有发展起来。

具体原因有很多,但是政策对于小贷公司的限制过多,支持较少,是一个关键的原因。在银行业发达且相互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其他与商业银行从事相似业务的机构,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单纯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市场化的竞争,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非常困难,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小贷行业至少现在还是百足不虫,死而不僵,而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则已经是团灭了,可惜了那些曾经想为金融创新和解决金融抑制做出贡献而又身陷悲惨处境的一部分人。

这类金融创新并没有取得成功,这也是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缩景。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为事情本来是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这其中,有时运方面的因素,还有认知不到位方面的因素,也有行为决策方面的因素。

如今事态已经发展到当前的局面,而且几乎不可逆转了,使得连讨论这些因素,都显得有点多余。本文就此感叹一下,点到为止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