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城乡融合探新路 乡村振兴促发展

银川:城乡融合探新路 乡村振兴促发展
2024年06月17日 10:15 银川新闻网

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底蕴深厚的乡村文化、山清水秀的宜居村庄……绿意盎然的夏季,走进银川各个乡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银川聚焦城乡融合示范引领,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统筹抓好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重点任务,在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农旅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位于灵武市南郊,距市区2公里,去年以来,该村将一处废弃牛场改成“饶有兴渠生活圈”,以优美的风景、丰富的设施、有趣的玩法,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前去游玩打卡。

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打造的“饶有兴渠生活圈”。

走进“饶有兴渠生活圈”,各处建筑、景观以亮黄色打底,分为趣烧烤、趣动园、趣礼宴等区域,游客们三三两两坐于凉亭之中,赏美景、吃烧烤、话生活。回程之时大家还会顺手买一些当地出产的鸡鸭鱼、瓜果菜等特产尝鲜,在充满乡趣乡情的乡村一日游中满载而归。

“我们通过打造集研学实践、瓜果种植、农产品加工、餐饮娱乐、亲子互动为一体的‘饶有兴渠生活圈’,吸引周边游客消费游玩,采取村企合作经营模式稳定增收。”中渠村村委委员黄文云介绍,借助休闲农业、特色种植等增收渠道,去年该村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0万元,并有效激发联农带农作用,吸纳群众务工1600余人次,共计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20余万元。

今年53岁的杨建荣从去年6月开始,到“饶有兴渠生活圈”务工,他负责管理10栋采摘温棚,年收入约3万元。虽然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多,但他并不后悔这个选择,“离家近多好,生活悠闲,工作方便,比在外面上班强多啦。”杨建荣说道。

有了钱,中渠村为民办实事的底气就足了。近两年,该村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免费为村民们提供机耕、农田打药等服务,还在助医、助学、助残、助老等方面主动作为,暖了民心、富了百姓。

村民郝学成今年71岁,谈起这两年的乡村生活,他直言十分满意,“我家有10亩地,去年种青贮玉米,交给村集体合作社托管,除了种子、肥料钱自己出,其他合作社都包了,每亩地收入2000多元,特别省心。”闲暇之余,郝学成还帮着合作社给托管和流转的土地淌水,每年还能额外收入1万余元,日子过得十分美气。

以农造景、以景带旅。近年来,银川依托乡村生态优势,把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升级了灵武市中渠村“饶有兴渠生活圈”、贺兰县永兴花田香蟹主题公园、永宁县胜利乡陆坊村户外营地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扮靓田园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多元发展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时下,正值酿酒繁忙季,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的村民王学梅每天早早就赶到工厂上班,搅缸、蒸馏、灌装……酿酒的流程,她烂熟于心。

王学梅在“五渡尚品老酒坊”工作。

“工厂搬迁后,离家更近了,每个月能挣两三千元,挺好的。”酒厂不忙时,王学梅就和老伴儿一起管理自家的温棚。

王学梅工作的这家酒厂是2022年五渡桥村党支部盘活闲置营业房领办创办的“五渡尚品老酒坊”。项目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合作经营模式,由村党支部以厂房、基础设施、生产加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以生产工艺、技术入股;农户个人参资入股,多方共同经营,参与利润分红。

五渡桥村党支部委员蒋伟介绍,酒坊建成后村集体注册了村级农产品“五渡尚品”商标,现已正式开始对外销售,年预计产量40吨,年产值400万元,通过利润分红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不低于20万元。

蒋伟表示,该村还将酿酒后废弃的酒糟作为产业延伸突破口,发展庭院养殖,构建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整个产业链可为村民提供近20个就业岗位,包括原料种植、白酒酿造、包装、销售、养殖等环节。

不仅如此,五渡桥村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沙温泉等优质旅游资源,受“五渡桥驴肉”特色餐饮金字招牌吸引,每年超3万人次来村旅游。为全力提升游客餐饮娱乐体验感,五渡桥村申请项目资金打造44.8亩特色餐饮文化广场和掌政镇游客中心,依托三大农业产业园区,开设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园区采摘、酒坊体验、自然科普等旅游路线,带动商业街和餐饮文化广场各类商住户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共有商户90余户,年营业额近千万元,有力促进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双增收”。

多元化经营模式为五渡桥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功能,2023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蒋伟介绍:“这些钱我们主要用于改善村容村貌,新建基础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还有慰问老人、奖励学子等,让村民共同受益,多方共赢。”

宜居乡村

擦亮乡村成色底色

近日,走进贺兰县金贵镇金贵村一社,清澈的河水从村边流过,宽敞的道路两旁,一栋栋清爽、整洁的房屋整齐排列。

这些令村民们欣喜的变化要从年初实施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攻坚行动说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难言之隐”。污水无处可去,随意倾倒引发环境卫生问题,采访中不少村民反映,夏天容易出现臭味,冬天则容易结冰不利于出行,有些甚至流入农田沟渠,让人十分头疼。

在金贵村一社,此次“美颜”行动涉及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建污水管道、压力流污水管道、铺设入户管、建设一体化提升泵站等。项目自去年下半年启动,目前已基本完工,村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再也不用倾倒至房前屋后、沟渠河田。

同样正在“焕新颜”的还有贺兰县立岗镇红旗村五队,今年立岗镇对五星村、红旗村实施“习岗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包括污水管网工程、改厕集中管网工程,总投资约2900万元,项目总体预计7月底完工。

立岗镇红旗村五队村民马瑞芳每天都会去现场看看施工进度,作为土生土长的红旗村人,她对该项目十分期待,“以前有污水了,大家总是在房前屋后、沟渠四处乱倒,很不卫生。建设污水管网后,上下水就方便了,大家都高兴。”

近年来,银川市紧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现已审核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编制223个,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2%、72.6%和96%。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壮大乡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突出抓好以产带城、以城带村、产城融合,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进而抓集群、三产抓扩容、整体抓提升”的发展要求,聚焦农业产业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存在的短板弱项,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行动,推动农业产业化、推动产业园区化、推动园区工业化、推动产品市场化,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更加顺畅,让农村发展在城乡联动中迸发活力,让城乡居民同等享有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梁小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