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策划|打造新兴产业的“江苏样本”

年度策划|打造新兴产业的“江苏样本”
2023年01月13日 17:10 江苏经济报

打造新兴产业的“江苏样本”

解读专家:杜宇玮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江苏经济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2022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江苏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喜人,在疫情反复冲击下保持了强劲活力。据相关统计,这一趋势至少已持续三年以上。对于传统产业基础雄厚的江苏而言,这一最新现象意味着什么?已持续推进近十年的江苏产业结构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是否已进入“收获周期”?

杜宇玮:从2022年11月份数据来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1.1%、9.0%,显著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其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85.7%、30.9%,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江苏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增长势头,既反映了江苏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也体现了近些年来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此外,也离不开江苏实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得力政策。同时也需要清楚的是,新兴产业规模的短期扩张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但并不能代表产业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关键还是要看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是否拥有若干全球价值链上的“链主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而这些都应该是中长期的目标任务。下一阶段,江苏仍然应当对标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持续发力,从供求两端不断畅通和完善要素供给体系和市场需求机制,致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打造“江苏样本”、做出“江苏示范”。

记者:各大新兴产业之中,与信息、能源两大市场需求相关者增长势头尤为突出,甚至领跑全国、全世界。其中最重要因素何在?从中能否发现未来数年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与新趋势?

杜宇玮:市场需求是拉动产业成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再加上疫情的持续冲击,信息消费和数字消费增长迅速,成为拉动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理念倡导和要求下,绿色低碳消费也逐渐成为全民风尚。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激励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对于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江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也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一段时期,江苏可以立足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在信息软件、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有所作为。

记者:从2022年的数据指标看,作为江苏经济的“压舱石”,机械装备、电子、化工、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活力是否已恢复到了预期水平?当前,抑制其恢复至较快增长水平的主要瓶颈何在?

杜宇玮:从2022年1月至11月份数据来看,江苏按累计增加值规模排名前十的工业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后两大行业同比增长达15.7%,体现了江苏作为工业制造业大省的韧性和活力。目前,制约江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长期以来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对模仿创新的路径依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生产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上,自主可控水平不够,同时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第二,传统产业企业往往缺乏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优质资本、数据信息等创新要素支撑,融资约束往往较大,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动力不足,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不高。第三,科教资源与产业资源的空间布局分离,导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脱节,“两张皮”现象突出,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第四,以生产协作为主的传统产业集群,导致产业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能力不足,进而限制了各方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导致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不高。第五,“两头在外”的国际代工模式,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联系产生割裂,科技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与协同集聚水平较低,进而制约了传统制造业的高端化升级。

记者:2023年至2025年,江苏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与关键实现途径是什么?

杜宇玮: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体现了保持传统产业领先优势对于江苏“勇挑大梁”的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这应当是今后一段时期江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目标。创新是第一动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在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这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

从实现路径来看,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强调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可以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路径和策略具体包括:

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优势和苏南的产业创新优势,鼓励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设立专门机构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实施专项事业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以及构建激励相容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创新来合作攻关和共同开发传统产业中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二、实施品牌强省战略。深化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围绕研发创新、设计创意、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制定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品牌定位、完善产品服务,打造更多的“江苏精品”“苏地优品”区域品牌。

三、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成长壮大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和枢纽经济建设,重点培育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发展港口经济、高铁经济和空港经济,以开放包容的环境和广阔的下游应用场景虹吸全球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优质资本、数据信息等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强化科技创新的要素支撑。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绿色制造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实施创新布局优化战略。打造跨区域产业创新带,优化科教创新资源配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资源掌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链主型”龙头企业,以链主企业组织带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上各个主体的协同创新,形成若干跨市域、跨省域的产业链集群,从而促成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

五、实施创新政策转型战略。加快从主导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理念,向注重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政策普惠和创新服务的功能性政策理念转变。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和创新创业平台等硬件建设,以及采用知识产权市场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制度性引导手段,加快构建起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