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南通禁售殡葬用品:走向文明不能急功近利!

媒体评南通禁售殡葬用品:走向文明不能急功近利!
2024年03月28日 10:55 江苏经济报

“老百姓有些议论,可能是没有吃透(文件)或者是我们没有解释明白......我们是从市场行为强调禁止制造和销售,没有说(禁止)使用这个环节。”

近日,“南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一事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江苏南通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地是从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角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推进这个事情,选择在清明时节这个时间点,确实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一些误解。同时特意说明此条“禁令”是禁止销售和制作殡葬用品,而不是禁止使用。

在推出该项政策前,当地或许考虑到了民间的抵触情绪,在官方修辞上似乎下了一番功夫,但这种局部规避也让其陷入整体逻辑的混乱中——都禁售了,市民又从哪里获得并使用呢?无论政策出台初衷的好坏,这样应付舆论的做法首先是不真诚的,也消解了公信力的权威性。

每年清明将近,关于“烧纸”在内的祭祀活动总会引发争议与讨论。诚然,“烧纸”是前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存废之争其实也是社会转型这个框架下一些公共问题的缩影。无论如何,公权力对转型过程应保持敬畏与尊重,不能以俯视视角看待社会心理变迁的过程,通过强力的行政干预可能不见得会走向文明,反而有走向极端与撕裂的风险。

其实在当今社会,“烧纸”所代表的祭祀仪式的内核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起码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已经从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活动变成了当代人情感秩序下的一种文化表达:它是农耕社会与商业社会之间的一种血脉和情感的联系,更像是一种情绪产品。

应该说,如今的“烧纸”跟几十年前名目繁多的祭祀仪式比,已经日渐趋于简化,这正是社会转型成果和理念进步的应然之举。而衡量其间变量的,就是、也只能是时间刻度下的文明的自然演变,尽管“烧纸”对公共环境和安全依然存在负面影响与风险,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社会走向文明所必然付出的成本。

行政部门对待这个过程当然可以在权衡利弊后进行有序引导、积极倡议以及必要管控,但唯独不能一禁了之。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只要结果正义而忽视程序正义,无异于拔苗助长,这并不科学。

从另一个方面讲,烧纸走进历史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关乎群体性心理变迁、高等教育的普及等等。地方政府应该从民众对选择烧纸的“愚”与“智”的评判标准中走出,不如将其视为“感性”和“理性”的抉择,而不是自带色彩偏见。

即便是那些极少数的真的迷信于所谓超自然的人们,地方政府该思考的方向也应该是,为何在现代文化昌盛的今天依然无法消解这些人心中对于未知的恐惧?普及与引导工作是否存在匹配度不高的情况?

总之,社会治理是社会转型的子题,二者绝非对立。这一切,还是要在社会的行进步伐中寻找答案,而非在禁锢中追求“标准”。                                                                                       新黄河评论员:李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