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苏企在行动”系列报道⑥ | “与子同袍”彰显央企力量

“战疫情苏企在行动”系列报道⑥ | “与子同袍”彰显央企力量
2020年04月10日 22:06 江苏经济报

  4月9日,记者走进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南京际华3521公司),在一楼陈列室一眼看见一件写满了医护人员签名的白色医用防护服。“这件防护服来自武汉,是过去这段时间,我们所生产的医用防护服的缩影。” 际华集团党委委员、公司执行董事夏前军告诉记者。

  南京际华3521、3503、5302公司隶属于央企新兴际华集团,主要生产军用装具和服装等产品。从1月31日开始,南京际华3家公司以战时模式强力推进转产达产,争分夺秒复工复产。从2月6日正式复工到3月10日停止国内供给,一个月间,际华集团旗下南京3家企业共生产防护服112万件,有力保障了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安全。

1000套防护服随“军”出征

  “2月6日公司正式复工,2月9日下午,我们公司生产的1000套防护服就随同江苏医疗队到了湖北。”夏前军提及此事,既感动又自豪。

  疫情暴发前,全国防护服的日产量仅2万件,整个江苏仅苏州一家企业有生产资质。2月9日,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958人分别在南京禄口机场、无锡硕放机场集结,启程出征湖北。国有征召慷慨行,白衣战士们却面临没有“战袍”——医用防护服的窘境。

  “战士出征岂能没有铠甲?正好当天我们生产的防护服检测报告出来,所有指标都优于国家标准,能够很好地保护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夏前军说。际华的员工们加班加点,终于在下午两点准时将1000件医用防护服送到机场,第二天又空运了1000件防护服到武汉。“在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及时顶上,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1000件“战袍”及时随医疗队出征的背后,是疫情发生以来夜以继日的奋战。虽说企业平时也生产服装,但转型生产医用防护服,需要相应产品生产资质,需要特殊的生产环境和专用设备等。

  1月31日,际华开始报备申请防护服生产所需要的资质文件资料;2月1日,服装车间展开防护服布线工作,首先对生产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卫生条件达到要求;2月2日,对150台专用生产设备进行调试安装,材料到场后进行样衣生产;2月3日,样衣分别送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和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按照国标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技术标准进行检测;2月5日,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和专家在公司领导陪同下走进公司防护服生产车间指导生产,并给予相应技术支持;2月6日,试生产200件;2月7日,公司召集职工270人开工生产,防护服日产量达到2500件。

 从日产200件到日产6万件

  时光回溯到那段难忘的时光。寒冬的深夜,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宣传栏旁飘扬的红色旗帜格外鲜艳。伴随着机器嘈杂的运转声,一件件防护服成功下线。缝纫机前,一名女工低着头裁剪、锁边,一系列的手工活都做得十分娴熟。然而,她原来却是南京际华3521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面对防护服生产线上缝纫工的不足,南京际华3521公司通过线上应用平台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书、动员信。广大员工纷纷在签名录中写下自己的名字,请战参加,其中就有她——赵爱琴。

  “2月2日,公司召开复工动员大会, 2月4日,员工的复工率就达到95%,且连续一个月无一人缺勤。” 际华3521公司党委书记李修元告诉记者,员工们的积极回应令人感动,假期里人手短缺,公司党委一封倡议书引来大伙争先恐后报名,一线队伍从复工最初的270人快速扩大到600人。每天,每个员工都保持14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即便久坐导致臀部磨破,大家仍旧坚持赶工,与时间赛跑,同疫情对抗。防护服日产量很快从2500件升至6万多件。

  从0件到200件,从200件到1万件,再到最高峰期的每天生产6万多件,南京际华3521公司几天之间就成为转产防护服的“超级工厂”。 为保证生产线持续正常运转,国家工信部、江苏省工信委、南京市工信局安排驻点特派员守候在现场,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资质、机器设备、生产材料等一列生产上出现的难题,和职工一起并肩战斗,为公司增产扩能提供保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2个多月的抗疫斗争中,你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加紧复工复产、扩大产能产量,表现出国有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大局观念……”3月9日、3月13日和3月31日,际华3521公司分别收到了中央赴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指导组物资保障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物资保障组发来的感谢信,感谢公司为湖北省战胜疫情提供的有力支持和帮助。

 一件来自“疫”线的特殊防护服

  3月19日,一件签满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姓名的医用防护服从武汉寄回了它的“出生地”——南京际华3521公司。这曾是一件守护前线医护人员的“战袍”,它的主人是江苏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室医生陈浩。

  陈浩的岳母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位从财务转行成服装裁包车间女工的赵爱琴,每一份从她手中发出的产品,都凝聚着她对女婿、对和女婿一样在一线拼搏的医务工作者的牵挂。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结束任务返回前夕,大家纷纷在陈浩的防护服上签下姓名。记者看到,白色防护服密密麻麻被从头签到脚,签名的医护人员有的来自南京,有的来自徐州、无锡等地。

  在武汉,江苏一线医护人员没有一例感染,这和南京际华防护服的质量保障不无关系。“我们生产防护服的原则是,动用一切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只生产质量第一的防护服。”南京际华3521公司总经理朱国林告诉记者。

  “我们原来是做军品的,转产对我们来说相对容易,并且有技术优势。”夏前军介绍,普通防护服的过滤效果是70%,他们达到了99.97%;防水渗透方面,国标是1.75千帕,他们能做到13千帕-20千帕。

  夏前军本身就是材料学专家,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满地、满桌都是防护服材料。他告诉记者,普通防护服不透湿,医护人员动辄几个小时的穿戴会感觉闷,收到改进需求后,他带领团队攻关,用一周时间就找到了适合替代的高舒适性材料,“简单说就是保障防护服水汽出得去,病毒进不来。”

  有质量保障,际华的产品成为江苏首选进入“红区”(重症监护室)的产品。3月10日,在国内供给有效保障的情况下,际华南京企业停产了防护服,恢复军用和民用生产。不过,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3月19日,企业再次复产防护服。 20天内,已经拿下了欧洲和美国的生产认证许可。“前些天我们刚发往西班牙20万件,目前全球订单已经达到100多万件。“夏前军说。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逸  通讯员 李忠建

视频连接:https://url.cn/5y79iVO?sf=ur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