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南京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5月17日 12:14 江苏经济报

5月16日,江苏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当前南京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23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1.74万亿元,较2014年翻了近一番,位居全国十强,人均GDP居省会城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家,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

近年来,南京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此,南京推动紫金山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加快原子极限微制造、基因及细胞仿生等大科学装置预研培育,服务保障在宁基础科学中心和研究中心建设,构建30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阵。加快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科教和科技成果资源富集。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引领,南京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成果产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转化—企业孵化”全链条转化流程,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获优数量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地孵化培育比例均超过95%。

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厚植产业强市“新动能”,实施了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等一批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增量项目,引领石化、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拓展智能电网产业全国首位的领先优势,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壮大,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去年南京还印发了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南京新兴产业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规模已超过800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布局的未来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碳化硅电子器件已实现规模量产,以未来网络大科学装置为基础的“东数西算”安全新总线示范项目以及城市算力调度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此外,基于低空经济方面较好的科技和产业基础,南京全力抢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努力在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

针对当前新发展目标,南京将加快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发力,完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链条推进科技成果的发现、转化和落地。紧密跟踪在宁高校院所产出的高价值科研成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发布和披露制度,升级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两张清单”实时发布。从今年起,南京还将重点支持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中试基地,遴选2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40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25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壮大,构建成果验证、项目中试、投融资洽谈、公共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体系。

同时,南京也将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放大南京都市圈作为国家首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示范效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全面提升与长三角科创需求适配度,深化科创飞地建设,培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创新生态,并且发挥好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更大范围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联动,以产业的协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