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风潮难止,“黄牛”搅动大额存单市场

抢购风潮难止,“黄牛”搅动大额存单市场
2024年09月20日 16:22 江苏经济报

9月18日晚,传音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的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较好、风险等级低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理财产品、大额存单等)。同一天,海螺水泥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公司在存量资金管理上,优先选择大额存单产品。

今年以来,尽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大额存单的热度不断升温。同样,私人投资者也在大批涌入大额存单市场,额度难求、一秒售罄已成常态。旺盛的需求催生出了一种新角色——“存单黄牛”,他们利用技术手段为投资者提供有偿代抢服务。有银行业人士坦言,“黄牛”的出现不仅威胁大额存单市场的稳定,甚至有可能影响银行的信誉和业务运转。

手速不够 “黄牛”代购

“又是定闹钟,又是调WiFi,结果购买键刚出现就变灰。”泰州投资者刘瑛向记者抱怨道,“买大额存单比抢刘德华演唱会门票还难。”刘瑛原本以为是自己手速不够快,才错失购买大额存单的机会,但银行客户经理告诉她,“现在‘黄牛’太多了,他们用外挂软件抢单,一般人靠手动抢几乎没有机会。”

“存单黄牛”通常会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上,发布“大额存单信息分享”“大额存单购买指导”相关信息吸引投资者。“我们有各大银行大额存单的一手资料,包括什么时候投放、额度多少、利息多少,可以提供最优代抢服务,每10000元存款收10元手续费。需要在目标银行开设账户、预存金额,并将账户详细信息和密码告诉我。”一名“黄牛”告诉记者。

日益猖獗的代抢行为已经引起银行方面的注意。因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高达3.65%,众邦银行高居“黄牛”代抢业务榜首。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技术手段上,针对机器脚本、外挂、恶意抢单等黑灰产行为,通过采取人机识别、限制IP、请求有差别受限访问等方式进行管控,打击黑灰产非法行为。”

有分析人士指出,代抢大额存单可能违反银行的销售规定和金融监管政策,如果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可能会触犯法律法规,投资者和代抢者都将可能面临处罚。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律师季振鹏提醒,投资者将资金交给“存单黄牛”,存在资金被挪用或诈骗的风险;同时,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也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降息不止 抢购不息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黄牛”代抢和转让大额存单的现象说明在当前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大额存单因其相对较高的利率和可转让性而供不应求,成为投资者争相抢购的金融产品。

“以前利率‘4’字头的时代,大家都不怎么购买,如今降到‘2’字头,大额存单反而成了‘香饽饽’,真是怪事。”刘瑛直言。今年以来,大额存单利率在持续走低,尤其是7月份存款利率新一轮调整落地后,不少大额存单利率甚至跌破了2%。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已与整存整取利率十分接近,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与定期存款专享利率仅相差0.05%。

然而,频繁降息并未影响投资者的购买热情。“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四五个客户打电话问能不能购买大额存单,我只能遗憾地表示现在手上没有额度。”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无论是线上、线下,大额存单基本秒光。”

对于大额存单火爆的原因,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资金安全性的需求逐渐上升,大额存单作为银行发行的存款类产品,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大额存单市场冷热不均现象明显。相比于大行2%以下的利率,不少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仍然维持3%左右的利率。一名地方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在该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高达2.9%,同时还有新人活动,入手即赠送无门槛代金券和小礼品。即便提供优厚条件,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仍然不“卖座”。“很多中小银行限制柜面交易,存取款非常不方便,而且高额收益也意味着风险更高。”南京投资者艾米(化名)坦言,“利息再香,也没有本金重要。”

额度不够 保险来凑

“现在利息太低了,存款不划算,可以看看我们的保险产品。”记者以储户身份采访时,部分银行工作人员极力推销储蓄型保险产品。北京银行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相比三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预定利率为2.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更具有性价比。最近考虑购买储蓄型保险的客户增加,尤其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咨询量明显上升。”

有金融从业者表示,银行推送保险产品也是为了迎合投资者对风险的规避,尽量提高客户收益率。在市场利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在调整代销金融产品的营销重点。

不过,在投资吸引力上,储蓄型保险产品仍然弱于大额存单。艾米认为,保险的本质始终是防范风险,而不是理财,“保险产品的投资周期太长了,如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会低于累计所交保费,提前退保或减保可能会遭受损失。”

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储蓄型保险,相关产品的走俏表明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不断降低。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2024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3.82%。

对此,招联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总体而言,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综合进行资产配置。董希淼建议,投资者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

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