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伏行业来说,2024年的冬天有点冷,停产、放假正成为行业“主旋律”,行业协会推行的限产、限价似乎成了行业自救的第一法宝。
在此大环境之下,即使是家里有矿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日子也并不好过,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转盈为亏。这也为其已经过会的回A之旅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拉升未来业绩,其控股股东特变电工拟以15亿元的对价向新特能源转让旗下优质火电资产。但此举真的能够拯救寒冬下的新特能源吗?这家已经过会一年多,并再次因财务资料过有效期而中止发行的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光伏行业内外交困 企业业绩由盈转亏
2020年至2022年,新特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1.82亿元、225.23亿元和368.31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6.35亿元、49.55亿元和133.15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17亿元、48.6亿元、132.67亿元。至此,该公司的业绩还是一路高歌,持续上涨。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当年新特能源实现营业收入307.52亿元,同比下降16.51%;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43.45亿元,同比下降67.37%。虽然盈利能力已经明显转弱,但该年度仍然保持着盈利状态。
今年以来,新特能源的业绩急转直下,由盈转亏。根据企业最新发布的未经审计的“业绩预告”,截至2024年9月30日,新特能源实现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64.62亿元,营业成本为人民币151.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4.05亿元。
在此前发布的半年报中,截至2024年6月30日新特能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8.87亿元,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人民币47.59亿元,减少人民币56.46亿元。企业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多晶硅销售价格大幅下跌,集团实现的利润大幅下降。
这种断崖式下滑的业绩走势,显然让上交所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历史信息显示,上交所于2023年3月发出的首轮问询中,便曾对新特能源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提出疑问,要求其说明公司多晶硅价格及销量是否存在持续下行风险以及其多晶硅在手订单系意向订单还是实际订单;当年6月进行二轮问询时,又进一步对新特能源多晶硅业绩稳定性发出了质疑。
不过,当时新特能源表示,多晶硅价格短期剧烈波动,可能影响行业内主要企业的短期盈利状况,但光伏制造领域的基本面良好,终端需求持续景气,市场价格长期维持现行低位水平的可能性较低。
但现实对其回应的打脸来得太快。在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影响下,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多晶硅价格非理性下跌,非技术成本居高不下、储能等配套政策滞后等问题开始集中爆发,国内外市场基本进入冰冻期。
内外交困之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的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39家出现了净利润亏损。新特能源虽然对业绩预亏损进行了披露,却至今未见正式的三季报出炉,这也导致其IPO进程再次中止。
母公司紧急输血 募投项目预期不佳
12月6日晚间,新特能源发布公告,称其与新疆天池、准东能源签署了《关于新疆准东特变能源有限责任公司49%股权之股权转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拟以自有资金受让新疆天池持有的准东能源49%股权,股权转让价款为15.08亿元。
《协议》内容显示,新疆天池为特变电工的全资附属公司,而特变电工直接及间接持有新特能源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4.52%,为其控股股东。因此,新疆天池为新特能源的关联公司。
新疆天池的主要业务为火力发电、热力及蒸汽的生产与销售,投资的唯一业务为北一电厂项目,是准东至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准皖直流工程)配套电源项目。该项目2023年度毛利率约为54%,收益水平较高。
新疆天池自成立之日起至公告发布日止,已向股东累计分配现金分红约人民币25.6亿元,收购事项完成后,新特能源将持有新疆天池49%股权,并按照权益法核算及确认投资收益,同时将享有稳定的现金分红,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多晶硅市场低迷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过,新特能源此举是否会对特变电工的股东们造成损失,双方均未做出说明。
新特能源单方面认为,受益于华东地区用电量需求的增长及准皖直流工程输电能力的稳步提升,以及北一电厂项目所在地准东煤电基地的资源区位优势,其发电成本较低,将具有良好且稳定的经济效益。
同时,根据企业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新特能源在A股IPO的融资项目为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且根据新特能源2023年年报披露的信息,该项目一期10万吨项目已经于2023年8月建成投产。至此,新特能源多晶硅产能已提升至30万吨每年。
那么,在市场环境如此恶劣,光伏行业全面限产限价的情况下,其募集88亿元资金投入已经投产的过剩产能当中的意义何在?又是否具有合理性及必要性?这或许也是审核部门正在考虑的问题。
江苏经济报记者 刘照和
通讯员 高 荣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