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着研学风,将家里改成了‘万家旅舍’,只要有学生来研学,就会安排学生到我家吃饭、住宿。”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村民叶添福说。他口中的“万家旅舍”,是仙坑村利用房屋资源,创新打造的项目。该村以民居改建方式,将仙坑传统手工艺、农耕习俗等元素融入其中,组织村内闲置劳动力、厨师和讲解员,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饮、农事体验、讲解等服务。今年以来,仅这一项目,叶添福家的毛收入就超过1万元。
清清爽爽迎新客
2008年,在外地务工多年的叶添福回到仙坑村盖了两层楼房。2019年,他投资2万多元把自家楼房按照“万家旅舍”项目要求打造成民宿,成为村里最早一批“试水”民宿的农户之一。记者在他家看到,不大的院子里,处处花草葱郁,满眼皆绿,简约的布局与设计让整个庭院充满绿意,令人心旷神怡。能在家门口赚到钱,叶添福很开心,他认为,“学生哥”来村里开展研学,就要把他们服务好,让他们来了还想来。目前,像他一样参与“万家旅舍”的农户超过60户。
漫步在仙坑村,白墙黛瓦,草木葱笼,流水潺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悠悠乡愁,余韵袅袅。除此之外,记者最大的感受还有村里村外干净整洁,即便没有参与民宿项目的村民,屋里屋外收拾得也干干净净。用仙坑村党总支书记叶永权的话来说,“脸不说每天要擦香香,最重要的是洗干净,洗净脸才能清清爽爽迎新客”。如今,一大早打扫庭院已成为不少村民的习惯。村里专门研究出台了《农家餐饮安全承诺函》和房前屋后庭院干净整洁等制度,通过研学学生、旅行社的反馈,对农户的接待工作、旅舍环境进行量化评比,评分高的优先派单,评分低的暂停并整改,实现人居环境整洁与研学产业良性发展的双向奔赴效应。
人人为村争光
“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仙坑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荣誉墙上,这一块块“金字招牌”,记录着仙坑村发展的点点滴滴,更是全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的底气所在。仙坑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东源县)核心区所在地,2023年被评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叶永权说,对于这一系列荣誉,村里上上下下倍感珍惜,人人都为仙坑争光、争气,不能给村里的发展抹黑。
与村党群服务中心相邻的是仙坑村文化大礼堂,门口挂着的“河源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格外醒目。这座初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礼堂,规模可容纳300人,一直是全村村民的主要议事点,是好几代村民的乡村记忆,2017年在以前的结构基础上修缮加固。如今,这个文化大礼堂不单单是村民使用,还是“学生哥”研学的重要场所。不少粤港澳大湾区学生对这样老式大礼堂感到新奇,里面各项配套设施服务也不错,空调、音响等多项服务也应有尽有,光线充足明亮。
“文化活水”汩汩来
像这样的文化大礼堂的老式建筑,仙坑村有不少。目前,村内有保存完整的客家古民居近30幢、古街道7.5公里、古墓2座、古井3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角楼、八角楼、登云书院等成为重要景点,已形成仙坑客家古村落景区。仙坑村何以从一个小村落变成研学的“长红之地”,不断吸引大湾区学生前来研学?与这些寄托乡愁的客家建筑在很大关系。回顾往昔,万科集团投资5000万元帮扶仙坑村,对省、市级文物八角楼、四角楼进行结构加固,修复瓦面、地面、阁楼等传统建筑,还原客家建筑风貌,将四角楼、八角楼打造成古迹游览景点,修缮过后,每年吸引数万名大湾区游客前来游玩。这些声名在外的文化资源,正是仙坑村进行“开放式课堂、情景式课堂”的“源头活水”。
“优质的研学产品应该兼具教育属性和旅游体验,将知识、体验、教育等综合规划到产品当中,而这些条件,我们都具备。”叶永权说。为了提供高质量的研学产品,仙坑村联合文旅公司先后研发研学旅行、盐商古道、“三农”体验、美丽乡村劳动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通过情景式、启发式和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促进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融合。
文旅融合“链”更强
为更好地扩展“游”,该如何进一步丰富“观、游、教”文旅产业链内容?仙坑村围绕仙坑古村国家级3A景区这一名牌,在已有的以参观古建筑为主要研学内容的基础上,以“下乡三农体验”为依托,整合乡村闲置农田,不断丰富研学课程中农事体验项目,开展仙坑《古村探案》大型悬疑解谜主题周末营和《周末奇妙游——古村寻宝之旅》等活动,打造农业观光及体验景点,依托村域内农田、鱼塘等田园景观优美,建设可供观赏采摘体验的荷花池6亩。
研学现场
叶永权说,仙坑村还将利用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建设契机,以拓展仙坑研学产业为抓手,推动完善民宿类、研学类产业基础配套,建设水渠栈道、游乐设施、草坪营地等设施,不断丰富吃、住、游业态;用好富镇强村公司这一市场化平台,打造本地讲解员、研学团队等人才队伍,探索培育乡村运营官,以人才赋能产业发展。在今年,抢抓春节旅游黄金期,在仙坑景区核心处打造70余亩油菜花基地,进一步丰富文旅景点。截至2024年上半年,仙坑村接待研学学生累计超2万人,带动群众收入达100万元。
全媒体记者| 张涛
编辑| 邹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