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王”牧原日子不好过:带息债务760亿,毛利刚够还息

“猪王”牧原日子不好过:带息债务760亿,毛利刚够还息
2024年05月30日 23:04 猫财经

蓝鲸财经记者 徐晓春

上市十年,牧原首亏。

2023年,牧原股份再次刷新了资产负债率,达到62.11%。虽然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手握194亿资金,债务风险可控,显得很乐观,但交易所还是把债务偿还列为了首个问题进行问询。但牧原股份短债大增,全部带息负债金额超过760亿元,一年要为此付出超过32亿元的利息费用。

并且,猪价的持续低位把牧原的毛利率从60%压到了3%,以此算来,年入1100亿的牧原毛利润也不过34亿元,堪堪覆盖利息费用。缩减成本降低资金压力成了牧原最重要的议题,但效果显现还需要时间。

债务继续增加

猪企寒冬已是许久,被称为“猪王”的牧原股份日子过得也是紧紧巴巴。

截至2023年末时,牧原股份账面有货币资金194.26亿元,尽管较年初少了14亿左右,但也仍然是一笔可观的资产。从持有现金来看,去年底时,牧原股份是账面货币资金最多的猪企。不过其中,有约57亿资金作为各项保证金,使用受到限制。

与之相对的是,2023年末时,牧原股份短期借款大增至469.29亿元,较年初增加近178亿元。综合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以及其他应付款中借款本息来计算,牧原股份期末带息负债金额达到765.5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超过170亿元。

2023年末,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再提高近8个百分点,达到62.11%。根据Wind数据,在由10家上市公司组成的生猪养殖板块中,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排名第五,较上年再提高一位。同时牧原股份短期流动比率仅为0.67,居于板块上市公司后三分之一,也就意味着牧原股份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并不算高。

牧原股份的债务结构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短期债务比重继续加大,给了资金流动性更大压力。去年,牧原股份为高额债务支付了32.39亿元的利息费用。

作为“猪王”牧原股份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大约1109亿元,但猪价持续在低位徘徊还是导致公司营收缩水11%,同时高企的营业成本使得牧原股份毛利润就只有34.46亿元,勉强也就覆盖利息费用的支出。最终,牧原股份由盈转亏,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整体亏损接近43亿元。

在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首当其冲即关注到牧原股份债务压力,问及上市公司一年内到期负债的还款计划以及受限资金是否会增加债务偿还的不确定性等。牧原股份本身,显得较为乐观。

截至年报报出时,牧原股份将2023年12月31日到期的124.33亿元短期借款通过还本续贷的方式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以后。以此,牧原股份也做好了“拆东墙补西墙”的额度准备,目前牧原股份储备了270.59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80亿元债券批文、以及公司已审议通过了公开发行50亿元公司债券的相关议案。最后,2022年中时,控股股东曾向牧原股份给予了100亿元的借款额度,截至2023年底尚未使用额度有81亿元。

三重措施规划下,牧原股份认为目前公司的债务结构和规模稳健、可控。今年一季度末时,牧原股份账面资金增加近36亿元,带息负债则增加至少45亿元。在8.73亿利息支出的压力之下,一季度牧原股份再亏损23.79亿元。

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牧原股份设立于1992年,并在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十年之际,公司首度亏损。2021年初,牧原股份最高估价曾达到91.54元/股,而到5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回落至47.41元/股,市值较高点跌去2000亿以上。

虽然牧原股份对偿债情况表示乐观,但长久的高额负债悬顶还是让牧原股份开始想方设法的过上节约的日子,猪周期迟迟未过,难以开源就只能节流。

在问询函回复中,牧原股份一度强调“钱货两清”的销售模式给公司现金流带来良好的“造血”能力。相较于公司2023年1108万元的营业收入,期末牧原股份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仅约2.97亿元。去年牧原股份有较好的应收账款周转效率,这也一定程度的减少了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

去年12月时,牧原股份也曾一次性打出“组合拳”以控制资金的成本。一方面为规避饲料原材料价格及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带来的影响,牧原股份对玉米、豆粕、生猪等商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同时,为了规避采购、跨境融资等国际交易带来的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牧原股份抛出金额不超过40亿元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规划。此外,牧原股份还将通过融资租赁来进一步缓解流动资金的压力,融资额度约是30亿元。截至2023年末,牧原股份进行套期保值而购买期货余额约为3.23亿元。

然而,造成猪企如今困境的根本原因,还是猪价腰折和高企的成本对利润空间的挤压。牧原股份在风头最盛的2020年毛利率高达60.68%,到2023年已经收窄至3.11%。公司也不得不一边收缩投资规模,一边积极降本。

截至2023年末时,牧原股份在建工程金额约为23.08亿元,大约只有2022年末的三分之一。要知道,2020年猪企站在风口的时候,期末牧原股份在建工程余额超过148亿元。2023年末,牧原股份固定资产余额增加至1121.5亿元,全年合计有165.55亿元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2019年至2023年,该公司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025.3万头、1811.5万头、4026.3万头、6120.1万头和6381.6万头。根据牧原股份预计,2024年公司生猪出栏量在6600万头至7200万头。在市场进入低谷期后,近两年牧原股份明显放缓了生猪养殖产能规模的扩张。

另外,无论是楼房养猪还是布局光伏,牧原股份开始在成本上抠细节。

2022年下半年,牧原股份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同年12月成立牧原新能源,经营范围涉及太阳能发电业务、储能业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生物质燃气生产和供应等。

在布局光伏一年之后,2023年11月牧原股份新能源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养殖场农业用电成本一般是0.47/度左右,而光伏用电成本可以降到0.25元/度左右。目前牧原的光伏发电已经推广约60个猪场,公司预计2024年可以看到光伏带来的降本变化。对于光伏业务的布局,市场一直猜测公司的跨界最终是否会形成独立业务,而到目前,牧原股份一直强调仅仅是为了降本。

根据牧原股份披露的生猪销售简报,4月商品猪销售价格大约是14.8元/公斤,连续四期出现增长。而对于成本端,牧原股份表示公司今年全年平均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目标为14元/kg,希望年底能降到13元/kg,与去年全年平均成本15元/kg相比,有2元/kg的下降空间。

2023年,牧原股份经营活动实现现金净流入约98.93亿元,但较上年仍是减少57%,细究原因还是公司支出购买原材料等金额降幅不及收入规模缩水的幅度。如今猪周期的拐点是否到来还很难说,而牧原股份还得继续降本节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