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的街头,霓虹初上,晚风裹挟着若有似无的香气钻进鼻腔——那是卤味的醇厚、油脂的焦香,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辛辣在空气里跳跃。循着味道望去,津乐鸭的明黄色招牌下,一口大锅正翻腾着热气,厨师手中的铁铲与锅底碰撞出清脆的节奏,鸭架在滚烫的油光中翻飞起舞,香气直往路人心里钻。这样的场景,在津乐鸭的60多家门店里日日上演。而这场烟火气的“主角”,正是津乐鸭的当家招牌——鸭货现炒系列。
在中国人的美食记忆里,卤味是永恒的经典。一锅老卤传承百年,鸭脖、鸭架浸润得酱香入骨,是深夜追剧的慰藉,也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但津乐鸭偏偏“不安分”——他们让卤味从冷盘走向热锅,从静态的醇厚升级为动态的鲜活,用现炒系列完成了一场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卤味是根,现炒是魂。”津乐鸭的研发团队深谙此道。他们发现,年轻人对“热食”的执着,远不止于暖胃那么简单:刚出锅的焦香、油脂的爆裂感、食材与高温接触时的瞬间反应,才是当代食客追求的“即时满足”。于是,2023年,津乐鸭以传统卤制工艺为基底,推出现炒香酥鸭架、现炒鸭肉块、现炒鸭肉干三大招牌,让鸭货从“冷卤”跨入“热炒”时代。
现炒系列的奥秘,藏在“先卤后炒”的工艺里。津乐鸭的鸭货精选肉质紧实的北方白鸭,经24小时老卤慢煨,让卤汁的香辣渗透每一丝纤维。但这只是第一步——卤好的鸭架、鸭肉还需经历铁锅现炒的二次升华。
后厨里,师傅将卤至入味的鸭货倒入滚烫的炒锅,猛火快攻下,鸭肉表面的卤汁迅速收紧,裹上一层金黄微焦的脆壳。一勺秘制酱料泼入,辣椒、花椒、孜然在高温中爆香,与鸭肉的油脂交融,腾起的白烟里尽是勾人的烟火气。出锅前撒一把芝麻,热力逼出坚果香,盛入牛皮纸盒的瞬间,脆壳“咔嚓”轻响,香气直窜鼻尖。
“第一口是脆,第二口是嫩,第三口就停不下来了。”一位常客这样形容现炒香酥鸭架。卤味的醇厚为底,现炒的焦香为表,咀嚼时脆壳碎裂的声响与鸭肉纤维的柔韧在口腔交织,辣意层层递进,却始终不掩鸭肉的本味鲜甜。而现炒鸭肉块则主打“肉感爆棚”,大块鸭肉外酥里嫩,撕咬时汁水迸发;鸭肉干则更适合追剧磨牙,越嚼越香,辣中透着一丝回甘。
现炒系列的“鲜”与“快”,离不开津乐鸭强大的供应链支撑。2018年,津乐鸭建成千平中央厨房,实现卤制环节的标准化;2024年,4500平米的自动化中央厨房投产,从卤制到分装全程恒温管控,确保每日配送至门店的鸭货新鲜如一。
但真正的灵魂,仍藏在每家门店的明档厨房里。与其他快餐品牌不同,津乐鸭坚持“现场炒制”——卤好的鸭货在顾客眼前下锅,翻炒、调味、装盒一气呵成。开放式操作不仅让食客吃得安心,更让“现炒”的仪式感拉满:看师傅掂锅的力道,听食材与铁锅碰撞的声响,等一份“专属定制”的热辣鲜香,等待的过程早已成为体验的一部分。
在榆林的一家津乐鸭门店里,95后白领小周每周至少要光顾两次。“以前买卤味多是带回家当夜宵,现在现炒系列成了我的下班治愈餐。”她笑着说,“捧着一盒刚炒好的鸭架站在街边,趁热咬下去的那一刻,工作的疲惫瞬间被香辣冲散。”
像小周这样的年轻人,正是现炒系列的主力拥趸。他们追求“新鲜热辣”的即时快感,也看重食物带来的情绪价值。津乐鸭的现炒系列精准踩中了这些需求:价格亲民,出餐速度快,口味极具记忆点,甚至有人戏称它是“中式热卤版炸鸡”,吃一次就“上头”。
有人问:把卤味拿来现炒,会不会丢了传统?津乐鸭的答案藏在销量里——现炒系列上市一年,销量持续拔高。这背后,是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创新边界的探索:卤制时依旧坚持28味天然香料,绝不添加防腐剂;现炒时则大胆融合川湘味的泼辣、西北风味的豪爽,甚至借鉴了铁板烧的烹饪美学。
“卤味是底色,现炒是亮点。我们要让年轻人觉得,老味道也能吃出新花样。”津乐鸭的创始人如是说。
暮色渐深,津乐鸭门店的灯光依旧明亮。外卖骑手匆匆取走一份现炒鸭肉块,几个学生围在档口前等待新一锅鸭架出炉,空气里弥漫着热辣的香气。这或许就是津乐鸭的魔力:用一锅铁火,将传统卤味炒出了新时代的鲜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平台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平台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