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 “医”不容辞 让中医瑰宝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

文化润疆 “医”不容辞 让中医瑰宝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
2025年04月10日 10:00 鲜活大连

连日来,在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张玉的诊台前总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预约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们更是早早排起长队等待就诊。60岁的老胡是其中的一员,不过这次他不是来看病的,而是专程向张玉道谢的。“听说她是跟着名中医白长川学习的,水平很高,虽然距离100多公里,我一个月前特意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农牧团场过来就诊。”老胡曾因不良的饮食习惯患上肠胃炎,经常胃部抽痛,半夜被疼醒,后来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找张玉就诊。张玉仔细查看了他的病历资料,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调治,老胡的症状明显减轻,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像老胡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当地越来越多的民众亲身感受到中医的神奇疗效后,对“张玉”们感激不已,同时对中医的认可度也日益提高。

跨越3700公里 以仁心仁术点亮援疆之路

2022年7月,全国首届名中医白长川作为辽宁省医疗援疆专家,跨越3700多公里,在当地各大医院坐诊,进行对口支援工作。“白老看诊时都是连轴转,为了少上洗手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他水都不喝。”在张玉眼里,当时年近8旬的白长川比年轻人体力还好,“儒雅温和”“面色红润”“步履矫健”是很多初见白长川的人对他的评价。因为新疆和大连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当地安排白长川早上10点出诊,下午2点休息,但白长川都是早上8点左右就来到医院和当地医生一起查房,交流患者的病情。“白老为人谦和,做事细致,时间再紧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向患者和家属问清楚每一个细节。”每次白长川出诊,张玉都在旁边认真记录,学习。7月是新疆最热的时候,虽然屋子里有空调,但一直忙着看诊的白长川还是大汗淋漓,汗珠从他的头发丝顺着眼镜腿滴下来,衣服和鞋也都被汗水浸透了,留下一圈圈斑驳的汗渍。由于看诊说话多,他戴着的口罩几分钟就需要换一次。“援疆的时间有限,我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可就算他中午不休息,但到了结束看诊的时间,走廊里还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

由于新疆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加上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当地干眼症、心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高发,中医适宜技术有极大的施展空间。白长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着手完善了专病诊治模式,并与其他援疆专家一起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首届全国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席专家白长川工作室”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名中医工作室”。通过培训、带教、病例讨论等方式促进学术交流,真正让中医药技术在当地“扎根”。“援疆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我要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让中医药瑰宝在新疆落地生根。”白长川通过师带徒模式,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组织科室医生增强业务、技能学习,鼓励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

传承创新 培养国内外传承弟子300余名

2022年7月28日,包括张玉在内,来自沙湾市中医医院、乌苏市中医医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10名中医拜白长川为师,希望在其带领下不断钻研中医经典,积累临床经验,传承创新中医文化。“从来没有想过我能有机会亲耳聆听白老的教诲,学习他的医术和经验,这个经历对我们学中医的人来说真的是太难得了!”回忆起拜师白长川的场景,张玉依然难掩激动。为了持续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白长川援疆结束回到大连后依然采取远程问诊的形式将自己的经验传承给弟子。“白老在诊室安装了两个高清摄像头,一个可以看清望闻问切的诊疗全过程,还有一个在看诊台上方,可以清晰看到师父开处方的每个字。”张玉告诉记者,白长川毫无保留地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分享给弟子,她感觉自己的思路打开了,独立看诊开方的时候也更有底气。

杏林躬耕60余载,年逾80的白长川不仅治愈很多患者,还致力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传承的目的是发展,而一门医技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在白长川看来,中医药事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为此他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传播中医文化,将自己多年习得的中医经验倾囊相授给年轻的医生,已培养国内外传承弟子300余名。

双向奔赴 中医药发展“良方”润泽辽宁新疆两地沃土

每周二、四、六,是白长川在大连坐诊的日子。来找他看病的,除了慕名而来的,还有很多老病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得了重病却负担不起医药费,白长川尽量给他们挂最便宜的号,开“性价比”最高的药,即使近两年中药价格上涨,但在白长川的诊所药价从未变过。“白老常怀医者仁心,总是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作为白长川的学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马跃海见证了白长川为中医药发展传承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据马跃海介绍,白长川始终坚持将“哲眼看中医,慧根悟临床,临床读经典”理念贯穿于教育、临床、传承的全过程,主编和参编《伤寒论古今研究》、《金匮要略表解》、《神经外科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等16部著作,形成了以“滞伤脾胃,百病由生”和“寒温融合治疗热病”等为代表的学术观点和医疗风格,尤其对脾胃病、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的辨治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医的内涵,更推动了中医的发展。 “白老对中医药发展充满热情,他在援疆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大医风范和创新精神足以让一起共事的人折服。” 回忆起共同援疆的情景,马跃海对白长川大医精诚的精神钦佩不已。

山海隔千里,却以情相牵。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开展十余载,百余名医疗专家前赴后继,奔赴新疆,通过“名医工作室”、“师带徒”等机制,将中华中医药文化融入到新疆民族地域文化之中,辐射带动新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推动辽宁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向边疆地区辐射共享。和白长川一样的辽宁专家在塔城、石河子等地带教本土医护团队,实现中医急诊、妇科、内科等学科从学习跟诊到独立接诊的跨越。 “此次援疆是一段非常充实和有意义的经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传统中医药在新疆焕发新活力,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随着年岁渐长,白长川的使命感越来越重。他多次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他还会继续援疆帮扶,努力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改善他们的就医体验,传承中医文化,让中华中医文明瑰宝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世代相传。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