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哲&占烁: 三个维度看出口:增速何时见底?

芦哲&占烁: 三个维度看出口:增速何时见底?
2023年03月17日 13:28 人大重阳

作者芦哲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转自3月16日“宏观fans哲”微信公众号。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年初以来,全球贸易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全球出口订单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我们从量价、出口目的地、产品三个维度研究2023年出口的趋势和增速,预计全年出口增速为-3%左右。按节奏来看,前三季度出口数量较去年底将有所修复,但价格持续下行造成拖累,整体出口呈震荡趋势,四季度价格回升将带动整体出口增速回升。

·全球贸易的积极信号在增多:从三个全球贸易相关指数来看,今年1-2月以来,贸易形势确实在明显好转。一是全球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二是BDI指数自2月中下旬以来已增长两倍。三是与贸易相关的投资者预期指数已进入磨底期。

出口量价:(1)回顾2022年,全球贸易量价齐涨,中国出口价涨量跌,中国出口增速慢于全球,出口份额亦随之下降。去年全球/中国出口价格同比增长8%/7.9%,出口数量分别增长2.6%/-0.5%。我国的出口份额也随着增速下降,2022年底为13.4%,较上年下降0.4个点,但仍比2019年高1.4个点。

(2)从历史来看,2023中国出口份额大概率仍将小幅提升。一是从概率来看,中国份额小幅上升是常态,2001年以来只有15-16年连续两年份额下降。二是与金融危机之后相似,中国份额大幅提升后,并不一定会出现回吐。

(3)贸易环境改善后,中国出口预计不会弱于全球。去年出口受疫情冲击大,疫情过峰后,会带来出口份额的回补,而放开出入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员和贸易联系将较此前三年进一步加强。

(4)预计出口数量增长1-2%,出口价格下降4.5%,全年出口增速在-3.5%到-2.5%左右。按节奏来看,前三季度出口数量较去年底将有所修复,但价格持续下行造成拖累,整体呈震荡趋势,四季度价格回升将带动整体出口增速回升。

出口目的地:(1)我国面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已经分化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25%,-20%)

(2)美国贡献了近期我国一半的出口负增长,警惕对美出口下降过快。关税仍在拖累我对美出口。2022年,美国从我国进口关税清单内产品增速为6.5%,而从全球其他地区进口增速为18.5%;我国在美国关税清单产品进口份额中的占比从17.7%大幅降至11.1%,其中65%被越南、韩国、墨西哥、泰国等替代。

(3)根据出口目的地增速区间,可计算2023年出口增速区间为(-7.1%,-2.6%),结合量价来看,我们认为2023年-3%左右的出口增速仍然是合理并且可达到的。

出口产品:(1)按照BEC产品分类来看,2022年我国出口增长主要由中间品带动,较2021年增长13.8%;消费品出口增长3.7%,资本品出口下降3.2%。

(2)中间品出口亮眼代表海外对我国的产业链依赖度较高,2023年中间品出口优势仍将延续。以东南亚为例,越南近三分之一的进口中间品来自中国,其出口增加值有14.4%来源于中国,接近欧美日韩的总比例。我国中间品出口优势仍将延续,与东南亚的协同生产网络效应将对中间品出口形成持续支撑。

(3)相对而言,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并不乐观。海外消费需求下行趋势不会改变,尽管下行节奏方面可能体现为更有韧性。资本品方面,2022年我国资本品出口落后于全球资本开支增长。2023年全球经济仍存衰退风险的背景下,资本开支会率先下降,资本品出口形势较2022年更不乐观。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下行超预期;美国去库存速度偏慢;地缘政治事件影响全球贸易。

目 录

1. 全球贸易的积极信号在增多

2. 量价:出口数量增速不低于全球,价格下降是主要拖累

3. 出口目的地:警惕对美出口下降过快

4. 产品维度:中间品>消费品>资本品

5. 风险提示

正 文

近期,全球贸易的积极信号在显著增多,或预示2023全年出口形势比去年底的市场预判要更加乐观。我们从量价、出口目的地、产品三个维度分别探究2023年出口的趋势和增速。

1. 全球贸易的积极信号在增多

去年底以来全球经济韧性显著增强,贸易需求降幅可能低于此前预期。全球PMI在12月见底,2月已回升至50%的荣枯线附近。尽管欧元区和美国的2月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但环比来看已连续多月改善。欧洲经济景气度在10月左右见底后回升,如图1,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指数均从10月开始反弹,并持续4-5个月。美国消费仍有一定韧性,1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速近3%,超过市场预期;即使去年基数较高,近几个月同比增速仍有6%左右,消费需求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韧性。除欧美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区2月PMI达到51%的扩张区间,其中东盟51.5%、印度55.3%。

从三个全球贸易相关指数来看,今年1-2月以来,贸易形势确实在明显好转。一是全球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去年9-12月全球制造业PMI的出口订单指数触底,在46%附近波动,而1月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反弹,分别回升1.4、0.8个点。

二是BDI指数自2月中下旬以来已增长两倍。2月16日,BDI指数达到530点的低点,随后开启反弹,截至3月15日已经回升至1603点,较低点增长两倍。BDI指数止跌回升,代表中国经济复苏已开始拉动全球贸易走出低谷。

三是与贸易相关的投资者预期指数已进入磨底期。道琼斯交通运输指数(DJTA)代表着对运输部门前瞻性的投资者预期,因而对全球贸易有一定的预判作用,从历史来看,DJTA与全球贸易的底部基本重合。而近期DJTA同比已经进入磨底期,如图5,或预示着全球贸易即将见底。

2. 量价:出口数量增速不低于全球,价格下降是主要拖累

我们在去年10月26日外发报告中,综合量价预测2023出口增速-7%,但目前来看,形势出现了一些变化,价格可能更有韧性。

回顾2022年,全球贸易量价齐涨,中国出口价涨量跌,中国出口增速慢于全球,出口份额亦随之下降。

去年全球出口价格同比增长8%,中国出口价格增长7.9% ,价格对出口的贡献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全年出口价格节奏为前高后低,四季度全球和中国出口价格增速均已降至1%附近。

出口数量方面,2022年全球和中国出口数量分别增长2.6%、-0.5%,中国增速比全球低3.1个点。CPB披露的2000年以来的全球贸易数据中,仅有4个年份,中国增速低于全球,而2022年二者的差距是最大的。分国家和地区来看,2022年主要经济体出口数量增速均快于我国,如欧元区为3.2%、美国4.2%、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为6.1%。

我国的出口份额也随着增速下降。从CPB数据来看,2022年底我国占全球出口份额为13.4%,较上年下降0.4个点,但仍比2019年高1.4个点。

从历史来看,2023中国出口份额大概率仍将小幅提升,份额与出口的相对增速同步变动,这意味着出口增速不会低于全球。一是从概率来看,中国份额小幅上升是常态,2001年以来只有5个年份份额下降,概率只有22.7%;2022年份额已经下降0.4个点,连续两年份额下降只发生过一次(2015-2016年)。另外,2023年中国出口增速有基数优势,可能取得更高的相对增速。二是与金融危机之后相似,中国份额大幅提升后,并不会出现回吐。2020-2022三年,中国出口份额累计提高1.4个点,与之相似的环境是金融危机之后,同样是全球贸易遭遇冲击,中国出口份额却大幅提高,2009-2010两年提高了1.2个点,但在2010年后并没有大幅回吐,仍在小幅提高。因而认为中国份额快速提高后就会回吐的观点并不可靠。

此外,贸易环境改善后,中国出口不会弱于全球。2022年出口份额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疫情冲击。疫情从两个方面影响中国出口,一是供应链节点受阻,国内生产和出口交付受到冲击;二是国内外人员流动和贸易联系受限。2020年一季度,第一轮疫情影响下中国出口增速明显弱于全球,出口份额大幅下降,但此后明显回补(图9);2021年三季度,越南受疫情冲击,出口份额短期下降,也在阶段性疫情结束后迅速回补(图11)。疫情过峰后,会带来出口份额的回补,而放开出入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员和贸易联系将较此前三年进一步加强,因此中国出口份额易升难降,即中国出口数量增速预计不会低于全球增速。

去年10月,WTO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量增长1%左右,该预测将在4月更新,但这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出口数量增速的锚。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数量增速在1%-2%之间,比全球贸易量增速高1个点左右。

价格周期领先于我国出口周期变化,背后其实是大宗商品价格领先于出口价格的原因,因此通过对大宗商品和国内PPI的判断,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口的增速和节奏。观察CRB和PPI对出口价格的领先情况,我们得到三点经验判断:

一是价格传导有三个层次,起点是大宗商品价格,终点是中国出口价格,中间是全球出口价格和国内PPI价格。传导顺序与我国出口结构有关,我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价格受上游大宗商品变动影响大;而全球出口中大宗商品占比更多,因而出口价格变动领先于中国。

二是从价格波动幅度来看,中国出口价格波动远小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历次周期底部来看,二者差距最大时是2009年,达到20个点左右;2016年差距最小时为5个点左右 。

三是出口价格周期底部持续时间在一年左右。前三次周期见底时,出口价格同比负增长持续的时间均在12-18个月之间,如2009年持续12个月、2015年为18个月、2019年为13个月,与CRB指数的底部长度相差无几。

基于上述三点经验,我们可以对2023年出口价格增速做出判断:

从传导时间看,出口价格同比增速大概率在三季度见底,四季度开始回升。CRB指数和国内PPI同比增速还在继续下行,预计在二季度见底。出口价格同比相对滞后,可能在三季度见底,由于去年四季度出口价格基数较低,会略抬高今年四季度同比,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开始回升。

从降幅和持续时间来看,出口价格同比可能从3月开始进入负增长区间,全年增速为-4.5%左右。过去几个月,CRB指数相对平稳,如果其环比增速维持稳定,CRB同比最大降幅在15%左右。按同比增速滞后三个月、最大降幅相差5个点来推算,出口价格指数全年增速为-4.5%左右。

综合量价来看,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在-3.5%到-2.5%左右,相比去年10月预测上调约4个点,其中主要是价格降幅小于此前预测。按节奏来看,前三季度出口数量较去年底将有所修复,但价格持续下行造成拖累,整体呈震荡趋势,四季度价格回升将带动整体出口增速回升。

3. 出口目的地:警惕对美出口下降过快

我国面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已经分化为四个层次。2022年我国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占整体出口的75.3%,前三位美国、东盟、欧盟占比均超过15%,合计达到47.6%。去年四季度以来,前十大地区的出口增速已经明显分化为四个层次,如图14,从低到高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25%,-20%)

美国贡献了1-2月近一半的出口负增长,需要警惕对美出口增速下降过快。今年1-2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8%,位于出口增速的最低档,按2022年的比重来看,拖累全国出口约3.5个点,大约贡献了出口负增长的51% 。以美国进口口径来看,从2021年4月开始,自中国进口增速就持续低于全球进口增速,去年11月以来,已连续3个月比全球进口增速低20个点左右。需要警惕对美出口下降过快,按目前比例来看,对美出口每下降10%,拖累整体出口1.6%左右。

关税仍拖累我国对美出口。在中国对美出口总量约5000亿美元的产品中,大约3700亿产品被纳入关税清单,覆盖了三分之二的对美出口产品;美国对华进口综合税率达到19.3%,远高于对世界其他国家3.0%的税率 。关税在持续影响我国对美出口。2022年,对于3700亿关税清单内的产品,美国从我国进口增速为6.5%,而从全球其他地区(ROW,Rest of the World)进口增速为18.5%,中国增速仅为ROW的三分之一左右。2022年美国从我国/ROW进口的清单内产品总金额分别相当于2018年的80%/137%,差距明显;而未在关税清单内的产品分别相当于2018年的141%/130%,对于未征关税产品,我国仍有优势。

对于关税清单内产品而言,我国在美国进口份额中的占比从17.7%大幅降至11.1%,被越南、韩国、墨西哥、泰国等替代。2018-2022年,美国从全球进口的关税清单产品规模从2.05万亿美元增长到2.6万亿,增加约5500亿美元;但从中国进口却反而减少734亿美元。这导致我国在美国关税清单产品进口份额中的占比从17.7%大幅降至11.1%。我国减少的份额主要被越南、韩国、墨西哥、泰国等国家替代,这4个国家在2018-2022年份额分别提高1.9%、1.0%、0.7%、0.7%,占据了我国丢失份额的65%左右。

航运集装箱数据可作为中美贸易回落的佐证。去年年中以来,跨太平洋的区域贸易容量开始大幅下降,去年底和今年初,同比降幅在20%左右,与我国对美出口的降幅十分接近。同时,近半年以来跨大西洋贸易容量仍保持10%以上增速,美欧贸易仍在大幅增长。

对美真实出口会略好于上述数据,但关税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美真实出口并没有美国进口数据这么悲观,由于美国进口商存在低报进口以逃避关税的动机,加上800美元以下小包裹的进口统计并不完善,这导致加征关税后,美国自华进口数据被低估。证据之一是2018年以来,中美双方长期稳定的贸易统计差异快速缩小并转负。由于统计制度差异,美国自华进口统计包含转口贸易和价差贸易,一般比中国对美出口的统计数据要高数百亿美元。这一差异不可消除,2004-2017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二者缺口稳定在800亿美元上下。但自从2018年美国开征关税之后,美国自华进口数据逐步开始低于中国对美出口,2021和2022年,分别低712亿和450亿美元(图20),背后原因即是加税后美国进口数据的低估。

最后,在出口目的地维度,我们结合22Q4以来的单月出口增速和1995-2022年年度出口情况,来确定前十大出口目的地2023年出口增速的区间 ,并假设其他地区(占比约25%)与2022年大致持平,可得到2023年出口增速区间为(-7.1%,-2.6%),如表3。结合前文基于量价的预测,我们认为2023年-3%左右的出口增速仍然是合理并且可达到的。

4. 产品维度:中间品>消费品>资本品

从产品维度来看,不同类型出口产品的全球需求、中国竞争力都不一样,因而出口表现会出现结构分化。

按照BEC产品分类来看,2022年我国出口增长主要由中间品带动,较2021年增长13.8%;消费品出口增长3.7%,资本品出口下降3.2%。中间品、消费品、资本品分别对应海外生产、消费、投资的三种需求,强劲的中间品出口代表着我国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海外国家对我们的产业链依赖度较高。

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关系更多是中间品贸易。东南亚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不如欧美,中国和东南亚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更多指向双方的生产协同,中国出口中间品至东南亚,经过加工再生产、组装之后、再出口至欧美消费国。以中越贸易为例。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曾指出,1997-2020年,中国占越南进口中间品的比例从1.8%提高到32.5%,越南近三分之一的进口中间品来自于中国;以出口增加值的来源地来看,2018年越南出口增加值有14.4%来自中国,接近美欧日韩的总占比(16.6%) 。我们认为,我国中间品出口优势会持续增强,这体现为中国和东南亚贸易联系的日益紧密,二者之间的协同生产网络效应将对我国中间品出口形成支撑。

相对而言,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并不乐观。海外消费需求下行趋势不会改变,本轮海外库存周期位置较高,也会减缓商品进口。资本品方面,2022年我国资本品出口落后于全球资本开支增长。以美国为例,2022年美国进口资本品增长13.6%,增速高于消费品进口,但我国对美资本品出口较2021年下降7.1%,比对美消费品出口低4.6个点左右。2023年全球经济仍存衰退风险的背景下,资本开支会率先下降,资本品出口形势较2022年更不乐观。

另外,从1-2月重点产品的出口增速,也能推测2023年的出口线索。

汽车出口仍较乐观。今年1-2月汽车出口延续了去年的高景气,同比增长65.2%;即使后续逐步回落,全年增速也将大幅高于整体出口。

旅行相关产品经过去年的高景气度后,今年增速将明显下行。2022年,两类旅行相关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速,鞋靴出口增长20.4%,箱包及类似容器增长28.2%,许多国家和地区在2022年放开出入境管理,旅行相关消费需求大幅增长。但今年1-2月,鞋靴和箱包的出口增速分别降至-11.6%和3.3%,出口景气难以维持。

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继续下降。2022年,纺织品和服装衣着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3.2%,均明显低于整体出口增速;今年1-2月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22.4%、-14.7%,与去年四季度降幅接近。由于海外库存仍处高位,今年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

地产后周期产品出口也不乐观。家具和家电等产品出口与海外房地产周期密切相关,这两类产品出口经过了2020和2021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22年出口明显下降。今年1-2月家具同比-17.2%,较去年四季度降幅继续扩大,家电同比13.2%,比去年四季度降幅有所缩小。

5. 风险提示

(1)海外经济下行超预期;

(2)美国去库存速度偏慢;

(3)地缘政治事件影响全球贸易。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