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诗杰:开创“中国智造”新时代

翁诗杰:开创“中国智造”新时代
2023年05月31日 15:11 人大重阳

5月8日,“新全球化、RCEP与中国城市的未来”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义乌市场发展研究院、义乌小商品城研究院共同主办,十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参会,会上发布了《中国经贸新形势与地方发展——以义乌与RCEP/CPTPP的关系为例》图书。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原交通部部长翁诗杰参会并做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具备全产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是一项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化风行天下的年代,这也为其地方城镇具有特色的产、供应链带来新的契机。除了供应内需,中国各类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更是竞相“出海”,充斥海外市场。素有“物流之都”美誉的义乌市,便是载誉海外的“先行者”,率先以其商品,让“中国制造”名满天下。

2022年元旦,RCEP 的启动对义乌乃至全中国外销商品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利好发展。尽管直至目前,15个签約国谁将获利最大,还言之过早,可RCEP 这个当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组合,是所有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梦寐以求的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

光从GDP 着眼,RCEP 的潜能我们就不难看出端倪。RCEP开局之前,2019年的GDP 即已高达 25.84兆美元,超越美墨加协定USMCA的24.37兆美元,以及欧元区的18.85兆美元。目前RCEP的GDP 总和占全球的三分一,预计到了2050年,其占比将攀升至50%左右。这项协定为世界经济带来的进账,估计每年将达2090亿美元。到了2030年,预料这数字会高达5000亿美元。

就税务减免来说,虽然目前RCEP的免税货品仅占65%, 需耗时20年才能突破90%,但对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而言,这无疑是如虎添翼的。相对的,初始阶段曾参与草拟该协定的印度,选择临阵退出,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印度的贸易逆差可观,其中70%是源自RCEP的签約国 。

中国产品在RCEP市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东盟地区,势必会持续强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经贸伙伴关系。值此微妙的地缘政治发展,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比固然重要,可它所牵动的国別经贸平衡, 应该获得均等的关注。尤其是疫后复苏经济的当下,过度的逆差失衡是东盟新兴经济体所不能负荷的。

当市场准入和税务減免普遍成为举世聚焦时,我们必须回到订立这份协定的初心,那就是縮减签約国之间的发展差距。RCEP 协定里第15章“经济与科技合作”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 其实已预设空间让发展水平不一的签約国能藉此协定, 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縮减彼此间贫富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产能优势的经济体向欠发达的伙伴‘赋能’ ‘empowerment’ 是其中可行的方案。后者沒有自主研发的条件,就只能寄望其他具有优势的伙伴输出产能,并在地生产。上世纪多个发展中国家尝遍欧美日等国所谓‘技术转移’ 承诺落空所带来的失望。而今,经过‘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推进,中国的产能往外输出,已是驾轻就熟。而且RCEP 的产地综合条例,更为中国产能乃至供应链的向外延伸提供方便。

中方可将已臻成熟的产能在境外的RCEP伙伴国落地,并结合当地条件(尤其是产学研方面)生产成品,同时不妨冠以当地名称,让合作方与有荣焉,但却同时保留“中国智造” ( powered by China )的印记,以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这种“智造”模式对东道国的自主研发,无疑是一股助力。对树立后者的民族自信,更有提振作用。这也势必会加强当地民众对华的正面观感。其价值并非单纯开拓市场的占比所能比拟。

与此同时,这模式一旦蔚然成风,定将重塑整个供应链的布局,这或是新一波“全球化”的开始。毕竟“全球化”的初心绕不开世界分工。尽管现阶段各产业的供应链分布,会不时受到地缘政治的左右,可它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成本、市场与效益的考量。全球化的分工打破了产供链的垄断,它综合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势互补性,使彼此的经济依存度日趋彰显。

在这方面,中方的全产业供应链一应俱全,是明显的优势。若能在“中国智造”的前提下,以中方的产能、经验和科技等提振伙伴国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这不单把中方的标准进一步地往外扩展,使其普及化,同时也为新一波的“全球化”赋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