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涛:储能行业“新风口”?

刘锦涛:储能行业“新风口”?
2024年05月28日 18:16 人大重阳

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光伏和储能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现将采访内容发布如下:

采访内容在《中国经济时报》发布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储能板块的表现?

刘锦涛: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驱动下,能源清洁化进程持续加快,光伏、风能等清洁发电的季节性与周期性使得相关行业对储能技术存在较大需求。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780美元/千瓦时降至2023年的139美元/千瓦时,随着成本和性能的改进,储能行业项目的经济型逐渐明显,储能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储能板块的发展反映出这些趋势:一是技术创新驱动促进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的不断迭代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先进的储能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网对储能需求的增加,储能市场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尤其是光伏、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应用。三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补贴政策、税收优惠以及研发资金的投入,均促进了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当前储能行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

刘锦涛:一是标准化程度有待加强。储能技术涉及电池、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储能系统特别是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但安全标准并不一致。

二是部分应用领域的成本仍然较高,在技术仍然处于创新迭代的过程中,不同企业所需花费的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存在较大差异。

三是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较为困难。尽管电池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和寿命等方面仍然存在瓶颈。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上越来越接近极限,未来需要突破性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记者:未来发展储能行业的机遇又在哪些方面?

刘锦涛:一是光储一体化行业的发展。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而储能系统可以平滑光伏发电的输出波动,提升能量的利用率,通过储能系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最大化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二是与现代化智能电网协同发展,实现电力需求的动态规划。可以有效平衡电力供需,尤其是在电力需求高峰期,储能系统能够释放储存的电能,缓解电网压力,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是有机会开展电能的资产化创新。储能技术成熟后,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并不需要即发即用,经过存储可以等待未来某个需要的时间进行使用或交易,从而可以成为基础资产,开展相应的金融创新。

记者:您如何看待储能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

刘锦涛:一是储能行业将成为能源清洁化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竞争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合作和市场开拓,使储能行业具备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国际合作有助于技术交流、市场推广和标准统一,推动储能行业的全球化发展。

二是储能技术的环境效益将不断提升。储能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推动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有助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三是储能行业也具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前景,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技术等要素与储能行业的融合都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绿色技术在储能行业中的应用和创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