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后疫情时代,中国高考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后疫情时代,中国高考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0年10月19日 17:41 人大重阳

作者张梦晨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14日中国网。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大规模人口聚集被禁止,全球的SAT、ACT、雅思等标准化考试都被迫取消,各高校宣布暂时取消SAT/ACT要求,在情理之中。截至目前,包括8所常春藤大学在内的超过半数以上的美国大学已经明确表示,不再需要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则宣布永久取消对标化考试SAT/ACT的要求。

  简单来说,SAT/ACT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在美国,SAT成绩向来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美国名校招生录取的最重要标准之一。然而,以前的标准化申请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后疫情”时代,世界各高校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招生方案。

  有一些学校宣布永久性取消SAT/ACT要求,例如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而美国其余高校是否会跟其步伐,统一宣布永久性取消SAT/ACT要求,暂时还不太明朗。但这一政策释放出一个信号:以前的标准化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后疫情”时代,或将会被新的招生指标所取代。

  那么,与之对应的中国的高考是否也会发生变化?

  中国高考也受到疫情影响,延迟了一个月,相信这届高考一定是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次高考之一,不只是对本届考生,还可能会成为高考制度的一次分水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能够比人脑“记住”更多的知识,纯粹的“知识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可能与今天截然不同,创新能力将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阶段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即通常被称为CIA能力,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Independence——独立思考能力,Analytics——分析能力。那么相对应的大学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也将不同。

  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就是高考,这种选拔人才的机制可能不再适用,考试型人才不一定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的培养方式需要改变,尤其是在大学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的人才才不会被机器轻易替代。

  诚然,标化考试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大学选拔人才的公平与公正。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变革迟早会到来,疫情只是催化剂。

  关于高等教育变革,美国率先发布了新的招生标准。哈佛大学等美国315所大学招生主任联合发出了2021年新的招生指引。这份指引几乎颠覆了此前的美国大学招生导向,其五大标准分别是:自我照顾、学术表现、服务和对他人的贡献、家庭贡献、课外活动和暑期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引把自我照顾和照顾他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学术表现,尤其是分数,在录取标准的比重大大降低了。招生官强调,学生要呈现自己在面对疫情困境时,遇到哪些学业上的困难以及是如何努力的。这更看重学生在特定的家庭生活背景下的学术表现,和对家庭、社区和他人的贡献,更强调学生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们预估一下中国高考将来的招生趋势。

首先,高考不会被取消,但是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分数或将成为大学录取的一个参考指标。分数依然重要,但不会像以前一样成为录取中心。大学入学,会更看重学生在具体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潜力。高校会综合考量考生的高中成绩、推荐信、论文、和其他能展示才华和能力的资料。

其次,高考方向也会发生变革。人工智能、主播、电竞等新兴行业的出现,倒逼大学开设新专业。根据《百度2020年高考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十大热搜专业,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人工智能更是排在第一位。那么语数外、理综、文综等传统考试科目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选拔要求。后疫情时代的高考,很可能会加入新的考核科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