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每年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投资需求接近1万亿美元,缺口80-90%

马骏:每年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投资需求接近1万亿美元,缺口80-90%
2021年10月15日 17:30 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0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演讲者马骏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本文刊于10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于10月11日至15日在中国昆明召开。10月14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主办,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协办的“多样未来:企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召开。

在论坛上,《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联合研究组共同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发表主旨演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有多大空间?》。

马骏表示,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会导致‍‍每年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投资需求接近1万亿美元,已经满足的投资需求可能仅有百分之十几,缺口高达80-90%。

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导致‍‍每年10万亿美元经济损失

从生物多样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许多制药业的原材料也来自于大自然及生物多样性。其它很多行业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典型的是以生物多样性和青山绿水为支撑的旅游业。与旅游业相关的零售业、房地产、交通等行业‍‍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背景下也会遭到打击。‍‍研究表明,‍‍全球GDP的一半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定》课题组报告所引用的研究认为,“在某些假设前提下,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会导致‍‍每年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从金融角度来看,由于大量资金投入到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产业,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经济的影响必然会波及到金融稳定性。‍‍在前述的行业中,其投资价值‍‍可能会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变低,或出现估值下降。‍‍某些贷款也会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而变成坏账。此外,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经济与金融的影响也是非线性的。如果生物多样性丧失达到某个拐点,对经济及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将会出现迅速的、非线性的上升。

2017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法国央行等8个国家央行共同组建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内,NGFS成员已扩大到代表五大洲的90多家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观察员机构,推动了一系列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共识。‍

今年年初,NGFS和INSPIRE联合研究组成立,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相关的研究。INSPIRE是一个国际学术团体,专门研究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相关问题。马骏与Nick Robins先生担任了这个联合研究组的共同主席。联合研究组组织了来自25个国家的央行和监管机构以及2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开展研究,目前已经正式发布了两份研究报告。

一份是今年6月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定:探索行动方案》愿景报告,愿景报告阐述了未来一年内研究小组将对此议题开展研究的框架和计划。‍‍

第二份是今年10月8日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金融稳定:探索行动方案》中期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央行和监管机构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明年3月,研究组计划发布最终报告,报告将综述各国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与金融风险的关键举措,并对央行和‍‍监管机构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

除了央行绿色金融网络之外,还有不少国际合作机制与平台也在推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比如,与自然有关的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在推动金融机构、投资人和企业进一步强化与自然以及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信息披露。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作为全球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的最重要协调机制,最近也开展关注生物多样性。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前身是2016年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发起的G20绿色(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今年,G20可持续金融小组升格为工作组,并开始讨论如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可持续金融体系之中等议题。

马骏表示,今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编制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该路线图预计在‍‍10月底正式发布。马骏预计‍‍今年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中有两个‍‍重要的突破:其一将强调转型金融,推动金融资源支持‍‍高碳向低碳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关注生物多样性,‍‍推动金融机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投资,‍‍防范金融资源过度投入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经济活动。

央行绿金网络与INSPIRE联合课题组在本月发布《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的中期报告提出了如下几个观点:

第一,许多产业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对经济与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第二,金融行业不但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所带来的“物理风险”,同时也面临着由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出台所导致的“转型风险”。具体来说,未来许多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经济活动将被迫停止,可能导致投资于这些领域的部分金融资产成为坏账或估值下降。第三,央行和监管部门应该评估经济和金融体系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程度,估算生多相关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研究如何引导金融业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范相关的金融风险。 

每年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投资缺口达80-90%

投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多少资金?

马骏认为,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投资需求接近1万亿美元,已经满足的投资需求可能仅有百分之十几,缺口高达80%-90%。全球范围来看,在各国政府财政面临普遍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弥补生物多样性的资金缺口需要更大范围地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调动私营部门参与,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应的金融体系,包括明确界定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标准、完善激励机制以及披露要求。

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工作方面,马骏认为至少应该考虑如下几个选项:‍‍首先,金融部门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该评估投资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识别正面、负面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在必要情况下邀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其次,将投资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纳入信息披露要求,形成包含监管部门、资本市场的监督机制。再次,‍‍将支持生物多样性的更多具体项目类别纳入可持续金融标准中。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三套可持续金融(或绿色金融)界定标准,包括《绿色信贷指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这些目录已经纳入了部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内容,但是内容还不够详细,有些标准且‍‍缺乏操作性。因此,建议在未来‍‍可持续金融标准制定中,需要强化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具体可操作性标准制定。

最后是强化激励机制。过去在绿色金融领域中,有很多支持其他类别‍‍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比如支持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支持绿色低碳项目的再贷款、地方政府的担保与贴息‍‍等机制。未来要将此类机制用于支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项目。

目前,支持生物多样性工具箱里有哪些金融工具?

对此,马骏表示,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工具有很多,包括支持林业、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渔业、生态修复等项目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最近也有一些机构发行了蓝色债券和蓝色基金,专门支持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金融支持生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许多生多项目缺乏足够的财务回报率,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探索各类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让产生生态价值的项目可以得到“受益者”(可以非本地的受益者)的部分补偿。

比如,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内蒙库布齐沙漠‍‍参与了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发起的研究项目,旨在通过设计一套绿色地票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沙漠修复。此外,北京绿金院也参与了一些地方支持林业项目的创新投融资模式的研究,争取通过使用国际自愿碳汇市场来补偿国内林业项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