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衡:我们到底在经历怎样的经济周期 ?令人困惑的通货膨胀状态

陈治衡:我们到底在经历怎样的经济周期 ?令人困惑的通货膨胀状态
2021年08月02日 08:00 人大重阳

根据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跳升0.9%,同比大幅增至5.4%。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所谓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9%,同比升幅达到4.5%,是1991年11月以来最大升幅。另一项指标随之公布,美国6月PPI同比增长7.3%,预期增长6.7%,前值增长6.6%。美国6月核心PPI同比增长5.6%,预期增长5.1%,前值增长4.8%,PPI远超预期创下了1982年以来的高点记录。

总体而言,美国社会的通货膨胀水平已经达到历史的高位。面对如此状态的通货膨胀,美联储表态和市场分析出现了显著分歧。根据美联储公布的6月份FOMC会议纪要来看,对于通货膨胀,包括鲍威尔在内的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通胀会对经济造成冲击,但是,仍然认为通胀只是暂时的,并且调整了对于今年经济和通胀的预期。对于是否会缩减购债和加息,美联储暗示出的Taper路线则要到2023年开始,且目前不会采取更多的实质性操作。

市场方面,整体的分析观点明显与美联储的表态出现了较大的不同。首先,通货膨胀问题已经不是市场分析关注的主要内容了,市场已经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何时缩减购债和加息的时间表上,而市场上的普遍观点认为这个时间表或许会提前;其次,随着经济的开放并恢复,通货膨胀的峰值或许已经见顶,但是通胀给经济的压力会比预期的严重,且持续的时间也会比预期的长久;最后,当下的通胀状态使得市场对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产生了质疑,有观点认为至少需要从一方政策开始收紧才能从政策调节的有效性上有所改善。

总的来说,存在巨大分歧也恰恰反映出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因素正在变得复杂。第一,疫情的反复给经济的恢复带来直接的冲击;第二,就业岗位需求增加和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经济预期的好转;第三,OPEC+原油减产协议达成,为经济回暖提供有利的原油价格支持;第四,气候变化复杂多变,极端天气次数增多,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由此不禁发问,在种种因素影响下,经济到底处在何种发展周期内?通常来讲,美林时钟是行而有效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它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周期,即复苏期、过热期、滞涨期和衰退期,如此周而复始。在现实的经济社会,尤其是后疫情期中,周期变化的拐点变得越来越模糊,有时甚至会出现越过某个周期发展的状态,很难通过感知而有清晰认识,只能通过相关的经济金融指标进行有效地推断。通过数据统计和对照,目前我们或许处在全球经济滞涨周期的中期阶段。

造成滞涨周期形成的原因可简单总结为两个方面:第一,由需求引致的通货膨胀,从而使得经济陷入滞涨发展的状态;第二,由供给造成通货膨胀,从而造成经济停滞发展。又由于滞涨期处在过热期之后,因此,这个阶段的通货膨胀通常会延续商业繁荣周期过后的诸多特点。从经济发展的短周期来看,在后疫情时期,以中国率先开启了经济恢复发展的状态,随后,美国、欧洲的PMI指数也多处在扩张发展区间。在这期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供给量和财政支出都在增加,可实际的就业情况不佳,以及产出缺口的失衡使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升温,全球经济发展步入滞涨周期的初期。以疫苗普及为时间节点,就业、进出口等数据恢复加快,全球经济存在直接跳入复苏期的可能。但由于变异病毒冲击、石油价格冲击等多种负面因素影响,使得经济生产率依旧未能得到有效恢复,经济周期继续处在滞涨周期内。因此,解决在滞涨经济状态下的高企的通货膨胀,仍然需要依托实际生产率的提高。从6月份的通货膨胀的数据来看,通胀率或许已经见顶,但是通胀率维持在高位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通货膨胀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具有滞后性和可预测性,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中供需失衡的状态。由于行业部门的差异,其生产率存在差异,加之配置在不同行业部门的资金变化率差别较大,因此,以通货膨胀形式展现出的供给失衡程度在各个行业部门中也不尽相同,例如6月份美国通胀集中体现在二手车交易、食品消费和能源方面,6月份中国通胀集中反映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价格方面。总结来看,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都在面临各自的通货膨胀状态,而各自的通胀结构呈现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我们究竟在面临什么样的通货膨胀有了答案,即在滞涨周期中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逐渐清晰:面对经济滞涨发展,需要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结构性通胀,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控要素,从而促使经济各行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均衡提升、高质分配,进而推动经济周期性发展。

第一,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推动要素市场化发展。市场决定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效率,在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的过程中,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打通要素流通避障,需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完善规范金融市场,二是统筹规划房地产市场,三是释放平衡劳动力市场。同时,市场中的要素定价、报酬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一是明确可定价要素范围,二是透明公开的询价机制,三是公平公正交易平台。市场制度的完善利于要素市场化的建设,更利于结构性通胀,乃至结构性经济问题的化解。

第二,把控宏观货币规模,统筹财政有序扶持。在这方面,我国央行已经给出了破题的答案: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灵活精准的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财政的角度来说,由于我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恢复,上半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且在后疫情时期采取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取得成效。目前,我国的财政“国家账本”仍继续保持有序调整,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合理分配财政资源,力保国家战略发展的资金需求和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政策持续引导,信贷调控精准有效。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产业政策持续将资源从臃肿的旧发展动能引入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领域,从结构上缓解供需失衡的状态,更利于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受到通胀冲击较大,对于信贷的需求一直较大,而信贷供给存在不足。同时,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此,在加强监管的状态下,加大信贷结构的转型力度,需要配置相当规模的信贷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投放,促进就业和经济改善。在当下的经济发展周期中,需要着重布局开辟新的经济发展赛道,有视野、有决心、有力度,方能促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