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养老时代,关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新养老时代,关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21年10月17日 08:50 陆家嘴金融网

会议现场

2021“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第二期于10月13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主题为“新养老时代,关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洋,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总裁张凤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董事齐劼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涛,福寿康集团董事长张军,平安养老险总部政府业务中心总经理汪徳纯,复星康养产业发展集团执行总裁王丽娜等参加本次活动。

致辞环节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董事 齐劼人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董事齐劼人在致辞中表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谈论养老体系,探讨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研究养老模式创新等问题时应关注三个重要的背景。

一是不要忘记来时路。1979年,央行召开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相当一部分国内大型保险公司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创立、展业。1991年,国务院启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基本保险逐步覆盖。这是一场持久战,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仅有5500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占当时全国农民人数的5.8%,到了2020年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数达到了10.167亿人。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这是30多年内取得的成绩,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二是不要轻视其中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8.70%,达2.6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 13.50%。上海的数字更为严峻,1487万户籍人口中,老龄人口占36%,将近540万人。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在2075年之前养老金缺口为9.15万亿元。目前政府已启动了一系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措施,以积极应对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危机。

三是不要迷信钱万能。多层次养老体系的建立需要钱,但仅仅有钱还不够。也不是说把养老金缺口填平,这个体系就建好了。养老不仅仅是开设养老院、敬老院和提供具体看护服务,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养老机制,给全社会老人提供一套生活方案、资金方案、医疗方案,且符合经济运行的逻辑,能管长远。这里面涉及价值取向、政策导向,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的分工协作,涉及制度的建立、运行、革新等,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仅钱不是万能的,医学也并非万能。新冠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到目前为止,客观而言,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控新冠病毒。医生在世界上能够碰到的疾病大概13600种,一位非常杰出的医生,能够应付的疾病只有50种。人类面对衰老、面对疾病、面对未知,很多时候能够提供的医疗手段非常有限。我们对所处的大千世界、无垠的大宇宙还了解不多,对自己的身体,这个小宇宙也知之甚少。

谈论养老,本质上是谈论生死,谈论如何让人精彩、尊严地走完这一生,人生的最后一道考题就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召唤。而爱是回答这一考题的最好角度,全社会上下只要从这一原点出发,相信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于洋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洋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敬老和养老问题,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更好地拼搏奉献,是全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大量老年人群如何享有享受丰富多彩、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也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而当老年人进入高龄之后,如何满足保障他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他们的健康、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需要全社会来提供资源。

于洋表示,平安保险作为一家养老保险企业,如何建立匹配的产品,来供给养老护理支付的产品,如何整合相关的服务资源,是平安保险一直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邀请了理论界、实践界多位大咖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身人口结构的特点,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解决养老护理的问题。也希望今天的研讨信息与成果,有助于我们未来在各自领域,为长期护理的课题做出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旨演讲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功润

首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功润作题为《新养老时代,如何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

刘功润指出,我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伴随着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从“资产”转变为某种“负债”。新养老时代呈现出显出特征:劳动力市场收缩,人口结构老龄化,“抚养比”上升,生育率下行。从世界趋势来看,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很多工业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成熟状态,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清晰;社会保障项目结构与功能分明;各方积极性有效调动。美国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共同协调的混合型保障体系,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国家为什么要选择多层次化?刘功润表示,有三大主要动因: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二是养老保障的个性化与多层次需求共存,三是从实践效果来看趋于合理,重构责任分担机制,调动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更可持续。

刘功润认为,目前我们对于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的认知存在四大误区:第一,很多人单纯从政府视角出发来理解,认为多层次保障中的每个方面都是政府在起作用;第二,多层次社保体系等同于养老金制度多层次化;第三,等同于平行推进的多支柱,实际是第一层保障比例最大;第四,突出政府责任或夸大市场作用。

就我国目前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而言,显然相对滞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但在政策层面,仍处于结构与功能定位模糊的状态。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责任分担呈现出政府与用人单位负担加重和个人责任相对下降的局面,养老服务业发展层次不明,灾害补偿仍是政府在承担重大责任,而属于社会保险性质的大病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政策渐成体系,民间资本日益雄厚,而市场机制与社会力量的实际参与却比较有限。刘功润表示,从社会保障的三个层次(基本医疗保险托底层、补充医疗保险主干层、和其他补充层三部分)来看,法定保障一层独大且尚未成熟定型,导致二三层次保障项目发展空间受限、发展方向模糊。参与市场主体虽日益增多,但未形成有效的服务供给能力。

刘功润建议通过加强重点项目的多层次建设着力,推动整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一,养老保险体系多层次。建立结构清晰、保障功能明确、未来预期稳定的三个层次,并确定其保障功能;统筹规划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水平与不同层次的基本水准,比如积极发展企业年金,积极发展商业性养老金等。第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多层次化:除了政府不计成本负责的医疗保障外,发展多方分担责任的法定医疗保障、商业健康保险以及非营利性的公益医保,构成我国完整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第三,社会救助可以从款物发展到服务,服务由社会组织来提供。第四,住房保障体系往多层次化保障方向发展。

最后,刘功润指出,保险业在我国金融业占比偏低,无论是基于民生保障还促进发展,都将迎来大的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是国际保险中心,长三角是中产最大集聚地,上海应首先打造长三角保险中心。此外,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能缓解第一支柱的财政负担,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养老需求,降低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运行成本,还能集中居民闲置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新经济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杨一帆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作题为《金融业参与构建健康养老服务-支付闭环的路径分析》的主题演讲。他介绍,老龄化问题是一个跨学科问题,要从公共管理、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和财政金融等多维度联动起来考虑。

受益于养老这个热门话题,延伸了很多产业业态。第一,地产。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公司第一波进入康养领域。地产公司本业是开发、销售,更多把康养业务作为一种服务形态推向社会,所以面临开发之后的运管问题。房地产康养热背后,还诞生了物业+养老的概念,然而实际成果和原有的物管区别不大。这方面市场格局调整变化比较大,仍需探索有效模式。保险公司是第二大主力,尤其是这五年。有些保险公司布局很广,力图形成一个生命周期完整服务体系,也符合保险资金的使用特质。但是成熟案例的数量不多,因为这既取决于资金实力,更取决于企业的决心和定力。第三股力量是科技公司和智慧公司。科技浪潮带来数据平台的崛起,很多科技企业开始做养老连锁机构、社区信息平台和老人电商。总体来看,百花齐放,但也没有成熟模式。

谈及中国养老市场的现实情况,杨一帆表示,目前养老服务的质量不高,有价无市,有市无价的情况比比皆是,服务质量尚未进行标准化衡量和第三方评价。下一步的重点是政府转变职能,推动产业逐渐向准市场化方向前进,例如上海“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已体现明显特点,即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角色逐渐淡出,通过规则制定、运营补贴、公开信息等市场调节手段实施行业综合监管,稳定和提升市场运营绩效。

提及养老问题的核心,杨一帆认为,养老本质上还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具有个性化特点,千人千面。而养老服务则是支持性、代偿性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所以养老也类似,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对抗和逆转衰老,但能延缓,所以支持和帮助很重要。第一,规划。个人、产业、国家都要有规划。第二,全链条,不同主体各做一段,最后合成体系,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养老服务才可能有后续,才能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整合服务生态。杨一帆表示,养老的根本目标是帮助每个人合理安排老年生活,解决后顾之忧。

杨一帆还提及金融和实体结合的问题。实体经济没有金融就不是现代服务业,如何提供银发+金融生态,是一个生态体系的逻辑。他认为普惠金融是康养领域的着力点之一,产业改变组织形式和金融产品本身的创新大有可为。例如,现在养老服务组织里有一类比较依赖长护险的报销,靠跟随和影响长护险政策来锁定政策红利,但这需要警惕其可持续性和审慎评估其市场价值。此外,金融业还需要注重的问题是,比如银行和保险机构需要评估老年客户需要的是一千万的金融还是等值一千万的品质服务。所以要不要考虑通过产投基金等方式投资一部分服务设施,然后给客户作为权益。虽然这不是金融机构的主业,他们的主业是做金融产品,但这个产品需要生态思维来做。

最后,他强调金融机构和企业想要做好养老服务,其关键词不在乎好产品+好服务。对客户而言,不需要复杂的生态逻辑、战略打法。客户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权益待遇问题和简单的连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想为新一代中老年客户提供长期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前提是理解他们的养老诉求和心身关切,并且要尽快搭建起符合自身实际和底层逻辑的整合服务生态架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涛作题为《德国养老产业及其长期照护市场发展大趋势: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的主题演讲。他介绍说目前德国各地区的人口已经渐渐进入了中度到深度老龄化的状态,其实意味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市场的产品设计、家居设计、公共交通上都必须进行适老化的改造。而老年人的医疗产品、护理产品持续热销,老年人将成为内需经济重要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以德国2013年数据为例子,绝对消费量老年人占第二。人均消费,老年人已经是德国第一。了解德国模式能让我们得到借鉴。

刘涛表示,德国采取的是国家监管,市场和社会操办的模式,这是它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目前德国的护理市场当前已经达到500亿欧元的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到850亿的规模。如果把长护看作广义健康的一环,它已经是第三大市场。德国护理院中52.9%是由公益福利机构来提供的。第二大块43.6%是商业市场。剩下3.5%是国家提供。在德国医药保险领域完全实现社会自治管理,在护理领域国家也只介入了很小一部分。国家和市场结伴而行,有点像掌舵和划船的关系。他的特征是强制加入,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两选一强制参保。德国法定的商业保险是强制合同签署,只要符合条件,你就必须接受,他们的医疗保险也是这样。是一种国家和社会相互结合的混合性的市场。

德国模式和日本不同,在这个领域中财政没有补助,就是要靠社会保险内化来解决这个问题,由雇主和雇员两方缴费。国家有国家的责任,市场有市场的责任,公民有公民的责任,如果一开始社保就定为国家的福利,那么这个体系肯定会崩溃。德国的模式值得借鉴思考。正因为法定护理保险是部分覆盖险,这个特质,这个属性决定了公共护理制度只能承担部分费用,而不是全责。护理当然也有家庭的责任。所以这为长期护理补充的保险和长期护理领域的商业市场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德国在养老保险领域中有一个三支柱,法定的养老保险,职业养老保险,私人的、商业的养老保险。然后国家有一个专门的金融监督机构,联邦金融监督机构来监督,专门立了一部法,就是为了防止中间有骗局,有一个专门的法律来促进这个市场。德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法定长期护理保险,加相互融合性的巴尔长护险,加商业长护险的模式。形成了在长期保险护理领域中的多支柱,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将来去学习和关注的。

刘涛表示德国制度的独特性在于,老年人长期照护需要从公共养老制度和商业养老机构二元关系的角度理解德国的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市场,特别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极大的促进了德国的长期护理的需求,同时也间接促进刺激了德国长期护理市场的发展。始终假设一个机制跟另外一个机制排斥是一个误区。关键是把国家的定位定清楚,国家深嵌到一个服务机构中就失去了中立,当不好裁判。德国的模式定位国家为管理型、监督型,为了监管可以立一部很详细的法律,画了一个范围,有一个秩序,让机构在里面竞争,违规之后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是德国的国家和市场相互进入、相互综合的一个很奇特的思维。商业保险承担的是补充和辅助的功能,社会护理保险承担的是主体功能,多种机制相互并列,采取合作思维,养老保险如此,长期照护也是如此,医疗将来也是如此。

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 王均豪

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在演讲中表示,养老保险机构除了提供保险,解决就医之外,还应该在为客户提供管理身心健康的产品方面发力。因为心的健康是精神层面的,由此会带来身的健康,这也是均瑶健康做矿泉水的初衷。均瑶健康的矿泉水中有两种微量元素达到国家标准,这两种微量元素都是食物中没有的,均瑶健康做矿泉水产品就是希望中国人能喝上真正的矿泉水。

王均豪表示均瑶乳业为了响应国家健康2030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在上市之前更名为均瑶健康,上市之后被媒体称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均瑶健康通过长期的思考和定位找到了益生菌赛道,并和世界食品工艺排名第一的无锡江南大学一起探索合作开发出益生菌健康食品,把最好的产品提供给中国人。菌株产品拥有世界专利,可以治疗防止肝酒精化,治疗幽门螺杆菌、胆固醇和老年痴呆等。

王均豪希望均瑶健康能够和保险养老机构形成战略联盟,把健康食品和健康精神领域、身心健康的东西纳入到保险机构产品中,让中国的消费者能够得到真正身心健康,为健康养老人群,为健康中国做一点贡献。同时也呼吁中国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投入到助力健康中国的行列中。

圆桌论坛

圆桌对话

在主题为“新养老时代,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与挑战”的圆桌对话环节,福寿康集团董事长张军、平安养老险总部政府业务中心总经理汪徳纯、复星康养产业发展集团执行总裁王丽娜进行了圆桌讨论。

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张军

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军指出,福寿康是2011年他从日本回来创立的一家公司,在2014年加入上海的高龄护理医疗保障计划,目前来说是全国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服务最大的机构,覆盖的城市近50个,有8000多名员工,近7万客户,得益于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发展。从福寿康参与长护险服务的经验来看,他认为长护险在各地的实施过程中,有以下这些经验值得分享。

第一,他认为,制度的导入要从整个体系的构建上着眼统筹规划。上海在长护险政策实施前,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把服务机构服务的评估认定,服务监管等做了预案。第二,上海的长护险从2013年开始逐步铺开,到2018年进行全市试点,服务供应商的培育期非常充分,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第三,需要完善服务供应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上海有部分区域由第三方进行评分,相对客观。由于优质服务机构的短缺,某些地方出现准入门槛低,大量服务供应商进入,无序放开的问题。

平安养老险总部政府业务中心总经理 汪徳纯

平安养老险总部政府业务中心总经理汪徳纯表示,平安养老险从2016年就开始参与到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目前已经服务了将近6年,在向政府建言献策、自身信息流程、人员队伍的素质几方面都在不断优化。今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是对保险行业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一个很好的规范,会促进行业有序的竞争和发展,但仍面临以下问题。第一,失能评定标准不统一。今年国家医保局才联合民政部发布了用于长护险支付的失能评定标准。第二,服务标准还需完善,包括服务体系,支付制度等。第三,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长护险诞生某种程度上也是通过支付制度促进服务体系的发展。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一个养老机构或者护理机构有政府稳定的现金流作为支撑,以后整个长护险的服务体系会更加完善。

汪徳纯建议,第一,从长护险的运行来看,首先要解决筹资的问题。现在长护险的投资体系是多元化的,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独立的筹资体系,让这个制度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第二,从设计方面来说,建议尽量少发现金,多提供服务。第三,建立提前干预机制。长护险失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干预的机会,可以从这个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以合适的方式,可预测的投放效果,去做一些提前干预,这样对老百姓的失能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基金的节约都是有改善的。

复星康养产业发展集团执行总裁 王丽娜

复星康养产业发展集团执行总裁王丽娜在会上表示,复星康养目前在全国6个城市有30个项目正在运行,储备床位1万1千张,包括有医疗的康复医院、护理院及中医门诊,退休后持续照料社区(CCRC),养护机构以及居家上门服务业务。

王丽娜表示,复星康养在机构上和居家上门业务上均有长期照护险的实施。2017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对居家需要照顾的长者而言,长护险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同时也让需介护的长者得到很好的专业护理服务。她希望长护险尽快迭代,以“第六险”进行推广,同时商业护理险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复星康养从试点摸索到现在,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一,资金端、人力端和运营端。在人力上,目前来说在国内的护理人员缺口很大,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和现在大量需求的匹配度存在差距。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职业规划还有待企业、学校、社会合作持续提升。二,在运营和服务端,虽然目前有评估等级,但是对于身体照护的等级和认知的等级还可以细化,比如认知症长者,也许身体照护的要求不高,但是护理难度很大,评估的结果等级不高,会造成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不能很好匹配。此外,目前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都是企业端在做,如果能将企业的数据打通分析形成居家服务体系化的数据库,能给供给端提供更好的指导,匹配性将会更加好。三、未来还需要探索通过科学手段开展对失能失智的预防,减少社会资源的投入。

主持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刘令仪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共同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主办。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统筹:刘晓莉

文字:胡闻哲、赖幸、江屏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