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股东们,大家好:
今天市场走势,非常汹涌、非常澎湃、非常激情......
又是在资金夺门而出的背景下(净流出392亿),盘中再次实现自我消化,再次冲高,最后——普涨。

这样的走势,已经延续了整整8个交易日,这就很魔幻。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市场稳中向好?
从资金筹码来看,主力资金净流出115亿,其中超大单流出51亿,大单资金撤出65亿。
显然,机构正在完成获利了结或者调仓......
与之对应的是,中单流入28.49亿,小单增加了86.38亿,反映出金融消费者积极乐观的一面,用于承接抛压,形成“散户托市”的效应。
且从技术面来看,目前已经站稳五日线(3339.9)、十日线(3307.61)等关键均线,给人一种“牛来了”的既视感。

尽管RSI指标为75.92,显示短期有超买迹象。
但未出现明显顶背离情况,市场仍依赖惯性震荡上行。
结合以上信息,目前支撑目前行情震荡向上有三种可能:
1.机构等大资金可能正在撤离部分高估值板块,与金融投资者们一起切入低估值或题材股,推动指数整体上行;
2.北向资金、社保等长线资金持续流入(我们看不到),抵消了主力短期抛压;
3.市场情绪与预期共振,短期涨幅巨大,吸引趋势投资者入场,形成“资金流出但价格新高”的背离行情。
哪种可能性大?
我们认为ALL,甚至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力量在推动。
道理不复杂,这样惊人的“消化”能力,这接近2万亿的成交量,不太可能是由单一力量推动的。
事实上,趋势的形成,潮流的逆转,往往都是在“不可思议”中走出来的.....
那么现在这个位置算高吗?
这次会走到什么高度?
01
简单说下今天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周末刷屏的消息是:微信正式署DeepSeek大模型,并宣布开始灰度测试。
要知道DeepSeek原本能承载的访问量较低,人以多就会出现“请稍后再试”的宕机提示。
而接入微信后,访问量将激增至十亿级别。
这对腾讯而言自然是利好,Deepseek与微信成熟的生态结合,这大概率又是一个杀手级应用,会在短期内对字节、阿里形成比较优势,吸引到更多的金主。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腾讯如此大的体量,开盘依然冲高+7%。

但腾讯高开低走也合理,道理不复杂:
近期确实涨太多了(已经突破了10月8日的高点),今天再次大涨,获利资金有强烈的兑现需求。
另外,恒生科技也好,阿里、腾讯也罢,整体都达到了超买线,且资金流出迹象明显。

但这条消息带来另外一个“现象级”变化:
这将迫使腾讯扩大服务器和云计算规模,而要跟腾讯”抢客户“的字节、阿里,大概率也会紧随其后加入战备。
这自然会推动算力需求大幅增长。
所以,我们今天盘中看到算力、服务器、光模块、甚至电力板块都有明显的动作。
但请注意,影响不止如此,随着腾讯接入Deepseek,必然会让Deepseek影响出圈。
比如,今天我就看到了这样的信息:

如果中小型企业与地方部门若开始部署DeepSeek,会选取自建服务器,自行维护的方式,还是租赁云计算资源,靠大厂来分包业务的方式?
我们认为是后者,道理不同样不复杂。
一方面这样费用清晰;
另一方面方便使用祖传甩锅技能;
当然,也容易有中间价差......
而这自然带来AI板块的持续发酵,尤其是云计算服务商将在短期内受益。
02
不得不说,Deepseek这次发酵太快了,前几天估值还靠想象,但这次在腾讯助力下,或将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且有实致性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这意味着:
AI相关产业确实这可能成为继房地产、制造业之后,又一个庞大的资金池子,且通过上下游传导,倍率能放大N多倍。
这样想象空间就太大了。
举个例子,过去房地产,新能源,还是芯片行业都是这样,把信用与订单捆绑在一起,通过跟银行贷款,在一二级市场融资,完成“跑马圈地”,形成规模优势。
而我们眼下市场深层次问题也是如此产生的。
随着过去产业金融模式随着规模到达上限,出现产能过剩状况,自然贷款也好,融资也罢,都会出现大量“堵点”。
毕竟,银行也好,投资机构也罢,有风控要求,不可能持续做”高风险“动作。
所以,我们一边看到我们这里不断通过补贴消费者,拉动“去库存”的需求。
一边听到上面表示要打通“堵点”......
哪里堵了?
说穿了,就是没有池子(订单)来承接海量的资金。
那么,如何将这些产业金融模式转化为新产业,并恢复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我们这里资本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
而此时,Deepseek站了出来。
站在这个角度,不得不说,这确实是国运级别的利好。
03
这时候再看,我们在开头提出的问题:
现在这个位置算高吗?这次会走到什么高度?
按照过去经验,趋势大概分成四步走:
估值修复;
估值扩张;
估值泡沫;
泡沫劈裂.......
我认为现在大概还在第二阶段,至于高度.......
只要有大厂在加码,且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我们跟随就好。
这也是我们今天加仓AI板块的底层逻辑。
04
另外,今天盘面还有一个重要信号:
先行指标——港股已经出现了”见顶“信号。
我们跟踪的交易数据显示:
1.春节假期以来南向累计流入规模为266亿港元,已与924行情(9月下旬至10月初)南向资金流入规模(约259亿港元)相当。
2.南向资金近期出现流出现象,南向资金分别在上周二、上周四以及今天出现了净流出现象。
3.与之对应的是,作为海外资金主力的长线外资依然流出(存量占50——60%),这表明长线外资在港股本轮反弹中并非主力。
要知道924那一轮期间,外资小幅流入两周,规模约7.2亿美元,但本轮反弹,外资依然流出。
那么可以预见,随着”内资"的逐步撤出,已经超越前期高点的港股,大概率将进入调整期。
站在这个角度,接下来市场能走多高,需要看这帮获利资金的选择.......
如果这波在港股赚了波大的资金,挥师北上?
那么,大A或将延续强势的走势。
对此,怎么说呢?
我们依然要做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准备。
具体而言,一手抓科技主线,积极布局Deepseek产业链中下游,如与算力、算力租赁、To B软件、数据中心........
另一首关注年报带来的低估值成长机会,关注政策驱动的低估值国企(市值管理)、消费电子(业绩复苏)与医药行业(估值修复)。
对了,我们今天调仓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完成了调整。
目前看效果不错,今天浮盈+0.79%

整体收益51.38%,对沪深300超额达42.95%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