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又发力了

国家队又发力了
2024年06月27日 19:10 基金豆

今天又是吃面的节奏。

上证指数下跌-0.9%,创业板指下跌-1.59%,全市场4728只个股下跌,个股中位数-1.98%,昨天的涨幅刚够今天跌。

其实国家队有发力,可能买了80亿左右,但市场毫不领情的样子。

昨天文章说到,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7.3,就预感不太妙。因为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外资会倾向于卖出人民币资产去买其他的。

果然,今天北向资金净卖出109亿,今天A股下跌以及国家队拉升作用不明显,可能都和外资的卖出有关。

今天最坚挺的则是银行股,800银行指数上涨+0.81%。其实不只是今天,今年银行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表现第一。

背后的原因,一是银行股有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今年高股息策略比较吃香;二是护盘资金一般也会买大盘股,银行股被动成为资金的优选。银行股的表现,也充分说明了市场防御情绪比较浓。

……

最近的股市,除非出现大涨,不然很多人都躺平了。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和投资心态相关的话题——为什么赚得多的投资总是轻仓?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投资者在有些投资品种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收益率,截图出来令人羡慕不已。不过如果谁来问一句“你买了多少”的话,哦豁,往往本金是“10块钱”,然后再感叹一句“要是当初重仓了这个就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我收益高的投资往往是轻仓,收益低的投资往往是重仓”呢?我们来掰扯掰扯这件事情。

1. 轻仓的投资也会有大亏的,但是很容易被忽略。

显然,轻仓不等于盈利,更不等于高收益。在轻仓的投资中,很可能既有大赚的、微赚的,也有大亏的、微亏的。

只不过轻仓大亏对投资者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冲击,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还会庆幸“还好我英明,买得少”。而轻仓大赚就不一样了,虽然在物质上没什么帮助,但是情绪价值巨大,截个图晒出来就是投资大师了。于是能被我们看到的全都是收益高的,收益低的根本看不到,这个现象叫做“幸存者偏差”。

2. 轻仓的投资很可能“买完就忘了”,然后自然而然地长期持有。

显然,在单一品种上取得非常高的收益率,只有长期投资可以做到。而“长期投资”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买的时候以为自己全明白了,信心满满;买完之后发现“咦这个风险我没想到,那个风险我也没想到”,非常慌乱。

更何况随时有可能“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出现了意外事件需要用钱,那就更加没法长期持有了。所以只有“买完就忘了”,才是更容易长期持有的情况。

3. 重仓的投资在盈利的时候,很容易拿不住。

既然是重仓,那么当收益率是微赚或者中赚的时候,收益金额就已经不少了。此时投资者的心态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哪怕理性来看还有较大空间,应该继续加仓,换取潜在的更大盈利。但是害怕大额利润回吐的恐惧压倒了一切,有点风吹草动就反而减仓甚至清仓了。

这个机制叫做“处置效应”。

所以,即使最开始重仓买对了也没有用,因为盈利过程会被打断,让“重仓大赚”这种情况永远也不会出现。于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只有不在乎钱、不想赚钱的人,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4. 重仓的投资在波动的时候,也很容易拿不住。

拿近几年收益率很高的资产,比如比特币或者英伟达来看看就知道了。如果从2018年年底起算,比特币涨了16倍,英伟达涨了37倍。但是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比特币超过50%的回撤有3次,最大的一次回撤高达78%;英伟达超过30%的回撤也有3次,最大的一次回撤高达69%。

如果一路重仓持有,很可能会在大幅波动时患得患失,在漫天利空时功亏一篑。只有眼光极其精准、信仰极其坚定的人才有可能重仓取得这么高的收益。

其实这么看下来,想获得高收益,挺考验投资心态的,而要想在单一投资品重仓拿下高收益,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能走平地就不要走钢丝,还是以分散为主,更容易拿得住,拿得久。

—今日主要指数更新—

注:煤炭和有色金属为周期行业,百分位为PB(市净率)的数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627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