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 | 天津劳动模范严文伟逝世!曾开创国内首例!

痛悼 | 天津劳动模范严文伟逝世!曾开创国内首例!
2024年09月22日 10:45 天津广播

中国共产党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卫生工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主任医师严文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21日7时2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6岁。

严文伟教授一直深耕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关研究获得国家发明奖等多项殊荣,为我国血液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严文伟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女子,集抗战老兵、老干部、血液学专家于一身,也是中国自体骨髓移植第一人。

1928年1月21日出生于上海西郊

1933年9月-1940年7月,高小毕业

1940年9月-1942年4月,上海日华纱厂童工

1942年4月-1945年12月,新四军三师八旅卫生队医务员、化验员(苏北盐阜地区)

1945年12月-1949年2月,解放军西满军区医院化验室负责人(黑龙江齐齐哈尔)

1949年2月-1950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预科

1950年2月-1954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

1954年2月-1954年8月,沈阳市市立第四医院内科医生

1954年9月-1955年8月,北京俄文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

1955年8月-1959年4月,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研究生、副博士学位

1959年5月-1971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

1971年9月-197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附属医院筹备组成员(四川简阳)

1979年6月-198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

1980年10月-1998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天津)

1998年1月离休

严文伟1928年出生于上海西郊一个工人家庭,1937年,日军轰炸、侵占上海,年幼的严文伟随父母逃难到上海租界,后来在教会小学读完高小。

虽然毕业成绩居前,本可升入教会中学,但因家境拮据,12岁的她只好在日本人开的日华纱厂做童工补贴家用。在工厂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也是在这里,严文伟遇到了启迪她人生的导师,进步女青年沈琳。

1942年,抗日战场已陷入胶着,14岁的严文伟决意追随她的老师,在那年4月悄悄给家人留下诀别信,离开上海,奔赴苏北盐阜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第三师。

抗日战争的严酷很难通过言语表达,根据地的条件艰苦,生活异常艰辛。在少粮缺药的情况下,游击、行军历程中,严文伟曾身患肺结核、斑疹伤寒等恶疾,但她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几次死里逃生。在部队中一直担任卫生员的严文伟由于出色的表现,被选送到当时的三师卫生部举办的研修班学习医学检验。

1946年,18岁的严文伟

1949年,严文伟去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求学,大学期间她更加孜孜不倦,高小文化水平的她最终以“优等毕业生”的身份完成学业。毕业工作后被国家选派赴苏联留学,取得副博士学位。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同学合影,前排左一为严文伟

1957年,摄于列宁格勒市(今圣彼得堡市)涅瓦河边

1959年学成归国后,严文伟被分配到血研所工作,从住院医师做起,最终成为我国血液学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六十年代初,严文伟于海光寺大院

1986年,严文伟主任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自体骨髓移植,开辟了我国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领域,为无数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中国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在平房前合影

2003年,青年报报道白血病长生存患者来津谢恩

面对着这样的成绩,严文伟生前丝毫不以为意,她不断的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是国家给了她学习的机会,她只是多付出了一些努力和认真而已。在她眼中,做好一名合格的医师很简单,无非两点:认真负责以及不断学习进取。

编辑 | 程婷

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央视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