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原著:玫瑰“勾引”已婚男,嫁油腻男,全怪她妈?

《玫瑰的故事》原著:玫瑰“勾引”已婚男,嫁油腻男,全怪她妈?
2024年06月26日 11:22 文竹轻语999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几乎烂尾了:灵魂伴侣得绝症去世,初恋、前夫痛改前非,苦等玫瑰要复合。这不又是一部披着女性成长外衣的玛丽苏剧吗?

相比之下,原著中,玫瑰“勾引”已婚男不觉有错,嫁给油腻男后悔不已,才真实啊。

原著中,周士辉认识玫瑰的时已经是个有妇之夫,且妻子身怀三甲。

周士辉爱上玫瑰后,提出和妻子分居。黄振华得知后,警告妹妹不要再见周士辉,可玫瑰却任性不听。

两人照常约会,吃早餐,聊天,玫瑰还介绍周士辉读张爱玲的小说,有故意勾引之嫌。

直到周士辉的妻子找上门理论,在父母的强制干预下,玫瑰才和周士辉断了来往。

后来,苏更生问玫瑰:“既然你不爱周士辉,为什么跟他在一起?”

“我寂寞,而他对我好。”玫瑰说。

“你怎么会寂寞?” 苏更生有点诧异。

“是的,但没有人知道我很寂寞,没有人真正的关心我。”

“我与大哥都关心你。” 苏更生耐心的说。

玫瑰哽咽道:“大哥与爸妈都喜欢我听话,我一不听话,他们就不再爱我,但是照足他们的心意去做事,我像木偶一样,实在受不了。”

由此可见,玫瑰在“勾引”已婚的周士辉后,也不觉得自己有错,而这背后隐藏着婚恋悲剧中最常见的因素——原生家庭的影响。

01、玫瑰“勾引”已婚男,嫁给油腻男,皆因母亲的控制

玫瑰从小就是万人迷般的存在,母亲担心她会学坏,便对她百般控制,大到交什么朋友,小到剪什么发型。

处于青春期的玫瑰喜欢穿热裤,烫头发,母亲看到后大发雷霆:

“你穿个短裤短成这样,简直看得到屁股,是什么意思?好好的直发去弄成疯子似的,又是什么意思?”

得知玫瑰和已婚男周士辉约会,母亲也不问原因,上来就给女儿一个巴掌,还将她锁在家里不让出门。

长期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长大后会很矛盾,一方面他们会为了反抗父母,出现叛逆、任性的行为。

玫瑰明知周士辉有家庭,仍要固执地和对方来往,只因她不想做一个乖乖女,这是对父母、哥哥控制欲的无声反抗。

另一方面,长期被控制的孩子,他们内心敏感脆弱,没有主见,自我价值感低。

玫瑰拥有绝色容颜,却这样评价自己:

我的性格自由散漫,不学无术,除了打扮花钱,什么都不会,我甚至不能养活自己,就会靠家人生活,我自觉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自我价值感低的女性,很容易在感情上受挫后一蹶不振,因为她们价值感大多来自他人的爱和认可。

玫瑰就是如此。

原著中,被庄国栋拒绝后,玫瑰跑到庄家大闹一场,把东西都摔得稀碎,把西装剪得稀烂。随后转身出国,和平庸至极的方协文走到了一起。

是的,你没看错,原著中的方协文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是复旦的帅气高材生,而是一个平庸到油腻的男人,两人结婚10年之际,方协文的形象如下:

肥胖,不修边幅,笨,迟钝,连普通的社交对白都没说得通。

这样一个男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配不上玫瑰,可母亲见了方协文后却赞不绝口:

“真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男孩子,老实诚恳,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正人君子,玫瑰能够遇见他,真是我们家的福气。我可以说是无后顾之忧了。”

哥哥黄振华也看出来了玫瑰根本不快乐,他质问母亲:

“老妈,你在过去那十八年中,待玫瑰不过是像待家中一条小狗,你从来没考虑到她是否快乐,也不理会她的需要,你老是以为一个孩子有得穿有得吃就行了。”

可母亲无动于衷。

为了治愈情伤,也为了让母亲放心,玫瑰嫁给了方协文。

10年后,玫瑰终于离婚,和朋友谈及离婚的原因时,她悲凉地说:“从认识方协文的那天开始,我与他的生活就不愉快。”

朋友问:“那为什么还要嫁给他,为何拖了十年才离婚?”

玫瑰说:“因为母亲的缘故,为了让她开心。”

因为母亲的控制,玫瑰不仅放弃了幸福,也放弃了自我。

10年婚姻期间,玫瑰在家洗衣做饭,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胖了整整30磅,那张曾经能让人一眼惊艳的脸庞,也因为脂肪的堆积而失去了灵气。

玫瑰的婚恋选择,一方面在对抗母亲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屈服于母亲,放弃了自我,矛盾又拧巴。好在,亦舒笔下的女郎从来都不缺重头再来的机会和勇气。

原生家庭带来的“原生情结”,往往会对婚恋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

长期被父母忽略的女孩,遇到一个稍微对他好点的男人,就以为对方是真爱,失去辨别能力。

经常被父母批评、贬低的孩子,在亲密关系中会极力讨好对方,将姿态放到极低,最终却被伤得彻底。

如果你也因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婚恋中做出了错误选择,愿你像玫瑰一样,永远都有重头再来的底气。

02、为疗伤嫁人,为真爱离婚:内在需求驱动行为

除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人们在婚恋关系中的选择,还深受内在需求的驱动。

母亲去世后,玫瑰决定做回自己,她提出离婚,火速瘦身,再次成了万人迷。

可方协文不同意离婚,玫瑰只能带女儿回到香港,两人开启了一场离婚拉锯战。

玫瑰的诉求是:离婚,且女儿太初要跟自己。

方协文的诉求是:不离婚,女儿更不能离开自己。

双方僵持不下,谁也不愿意让步。直到傅家明的出现,这一局面才被打破。

只一眼,玫瑰就彻底爱上了对方,她说:

你们也许不明白我对家明的感情,实际上我认识他不止这些日子,第一次见他,我就有种感觉:我知道这个人已经长远了,他是我的心上人,他存在已经很久了。

得知家明得了绝症,只有3个月时间后,为了尽快离婚和家明在一起,玫瑰忍痛放弃了女儿的抚养权。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感叹,玫瑰这不就是一恋爱脑吗?之前为疗伤嫁给不爱的方协文,后来又为灵魂伴侣傅家明放弃女儿的抚养权。

其实,玫瑰并非恋爱脑,她所有行为都由内在需求所驱动。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有能力和精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玫瑰和方协文结婚,是为了让父母放心,也是满足第二层次中家庭安全的需求,后来,玫瑰为爱离婚,则是为了满足第三层次中的爱情需求。

原著中,庄国栋也选了和玫瑰一样的路,因为有婚约在身,他明知自己深爱玫瑰,还是压抑了内心的情感,和未婚妻结婚了。

他以为只要结婚后,就会忘记玫瑰,谁知,婚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玫瑰。也是过了10年,庄国栋决定离婚,妻子对他说:“你并没有爱过我,我们浪费了10年。”

庄国栋深知自己辜负了玫瑰,不敢奢求对方的原谅,离婚后,对着玫瑰的照片生活了10年。

于庄国栋来说,10年前放弃玫瑰,和未婚妻结婚,是为了满足第二层次中的道德安全需求。10年后,庄国栋提出离婚,和玫瑰的照片一起生活,则是为了满足第三层次的情感需求。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把白月光挂在嘴边,放在心上,觉得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其实啊,从来没有什么错的时间,也没有什么错的人,我们生命中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内在的需求吸引和显化而来的。

不管是庄国栋还是玫瑰,他们遇到的人,做的选择,都是由内在需求所驱动。

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都是为了完成你自己生命剧本里的任务,来教会你一些事情。那些让你遗憾的人,是教会你珍惜,那些让你痛苦的人,是教会你如何爱自己。

谋爱先谋生,爱人先爱己。唯有把自己活明白了,才能遇到更长久稳定的爱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