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1376”总体思路开新局 岳阳经开区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

坚持“1376”总体思路开新局 岳阳经开区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
2024年02月29日 17:42 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砂 岳阳报道

春回巴陵,潮起东城,草木萌芽,一派葳蕤蓬勃,涌动起发展的新希望。

希望涌动,唯有跃马奋蹄;辛勤耕耘,方能不负好时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何坚持“1376”总体思路,落实好岳阳市委、市政府对岳阳经开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日前召开的岳阳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厉兵秣马的经开区给出了答案——以变革图强、实干突围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023年,岳阳经开区顶压前行、负重奋进,有力确保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健发展。

经济规模稳中有进,GDP、规工、固投等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全年新签约项目39个,合同投资额405亿元;新开工项目46个,新投产项目38个,产业链不断延链强链补链;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家、院士工作站1个,总量和增量稳居全市前列……成功获批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湖南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园区等荣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岳阳经开区广大党员干部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偏小、主责主业不强、体制机制不顺等短板严重制约着经开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我们的发展已经等不起、慢不得了”“收心、归位,全区上下要成为一个战斗团队”“改革于岳阳经开区来讲,必须破釜沉舟、勇往直前”……一场以“提状态、抓改革、促发展”大反思大讨论为主题的头脑风暴之后,“高质量发展大会”铿锵有力地提出: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当好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主阵地,力争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奋力在“七个岳阳”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立”新方式发展,“破”旧思维依赖。立足经开区,一幅发展定力坚实、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动力强劲的新画卷正在跃然纸上。

产业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关键一招”就得瞄准重点项目。近年来,“项目为王”在岳阳经开区早已入脑入心,并形成了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产业的强大合力,乾龙新材、锐健电子、湖南钠方、恒立实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投产。

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2024年,岳阳经开区继续坚定不移把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融入湖南“4×4”和岳阳“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好产业承接和配套文章,优化项目建设的全链条跟进服务,提升全要素保障水平,构建全过程管控机制,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现有产业,力争全年招引项目30个、签约资金400亿,以项目招引和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大盘之“稳”。

只有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

岳阳经开区将“创新突破、产业突围”确定为未来三年攻坚行动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积极融入省四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同时,深化政校企、产学研合作,加快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力争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

体制机制顺,则人心齐、事业兴。对岳阳经开区来说,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是当前深化园区改革攻坚的首要任务。

拆壁垒、破藩篱,在改革之路上,岳阳经开区“刀刃向内”,以全省园区机构改革为契机,一揽子解决人事编制、行政审批、工作考核等一批制约经开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比如,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统筹执法检查,探索成立联合执法协调机构,解决多头执法、混乱执法的突出问题,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按照“差异化发展、市场化经营、资本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思路,加快推动区属国企改造升级,不断激发内生活力动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

回望建区33年,肩负着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责任与担当,岳阳经开区获得过荣光、也经历过彷徨,如今他们以改革破局开路、找准新赛道、重塑新优势,以战斗的姿态开启新征程,奋力谱写岳阳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