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艺”起评,在网络空间实现诗意的栖居

好评中国丨“艺”起评,在网络空间实现诗意的栖居
2024年06月16日 14:58 红网

编者按:唱响时代主旋律,传递“好评”正能量。6月14日,专家学者、参赛作者、青年代表齐聚星城,通过感同身受的视角、深刻独到的思考、温暖人心的话语,与大家共同领悟思想的力量,共同感受网络评论的魅力。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让缤纷梦想闪耀方寸屏幕、信仰光芒辉映网络空间。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摄影 李丹 徐士洁 龚子杰 长沙报道“文艺评论,就像文化领域的‘哨兵’,时刻关注着各种新生的文化现象。” 6月14日,在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上,《光明日报》评论部高级编辑张焱以《“艺”起评,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文化底色》为题,作主题分享,她提出:思想性和文学性能否有机结合,是评判一篇文章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尺。现下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中,“跟帖”“弹幕”“刷梗”是常态,但系统性有待加强;“实时”“刚刚”“即刻”是常态,但历史感还需厚重。“而这,正是主流媒体思想性评论充分发挥优势的地方。”张焱介绍,今年年初,直播带货的风,吹向了文学。1月23日,《人民文学》杂志走进直播间,在当晚直播过程中售出8.26万套,成交金额达1785万元。在“泼天富贵”等内容讨论度高涨时,她看到了文学的光在人的作用下,穿透了互联网的传播路径。“这场大卖,既不完全胜在文学,也不完全胜在直播,而是胜在让线上读者感受到了一个文学的人”。张焱回顾说,当时她没有看到“321,上链接”的锣鼓喧天,有的只是作家、主编与主播的“围炉夜话”,因此,她把观点落脚点放在文学与人的匹配度上,升华了这场直播的文化质感。张焱表示,作为知识分子精神家园,《光明日报》和他们子报子刊网站一直通过对各类文化现象的积极介入、讨论和引导,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机一环。如今,网络新媒体传播给评论带来了更大的可能。近年来,为了适应网络评论特点,他们也剖析社会热点,挖掘热播剧的文化内核,同时,也关注人,重点是关注人的心灵。特别是关注网民、年轻人有什么需求情绪和思想动态?比如在今年四月推出《“成都迪士尼”刷梗热,“打卡”本身就是意义》一文中提到:“人寓于梗,以梗会友,他们完成了自我的彰显和彼此的身份认同,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张焱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形成稳定输出原创观点的能力,就要习惯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在对话中表达观点,习惯互联网观点的呈现方式,习惯在原生态的舆论场中摸爬滚打,寻找共情点和同理心,从而形成一种新媒体意义上的有效表达。“希望和读者在一起,‘艺’起评,一起在网络空间实现诗意地栖居。”张焱期待地说。(参与报道:杨抒怀 王嫣 王杨 王诗颖 朱丽萍 李赛凤 任晔 陈奥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