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丨从《诸藩志》看宋朝人的国际视野

杂感随笔丨从《诸藩志》看宋朝人的国际视野
2024年06月22日 18:10 红网

文/黄西蒙

最近读到南宋文人赵汝适编撰的《诸蕃志》一书,不禁让我对宋朝人的国际视野之开阔感到震惊。赵汝适在担任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举的时候,喜欢与阿拉伯商人交谈,从这些老外口中,他得知了不少海外的史地风俗。赵汝适很善于思考和总结,便将自己掌握的外国资料,编成了一本书,便是《诸蕃志》。

《诸蕃志》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介绍世界各国,下卷介绍各地特产。《诸蕃志》记录的国家,大多都在海上海丝绸之路上,差不多涵盖当时宋朝人认知的全部世界了。《诸蕃志》一共记录了58个国家,分别是:“交趾国、占城国、真腊国、宾瞳龙国、登留眉国、蒲甘国、三佛齐国、单马令国、凌牙斯加国、佛罗安国、新拖国、监篦国、兰无里国、细兰、苏吉丹、南毗国、故临国、胡茶辣国、麻啰华国、注辇国、鹏茄罗国、南尼华啰国、大秦国、大食国、麻嘉国、弼琶啰国、层拔国、中理国、瓮蛮国、白达国、吉慈尼国、忽厮离国、木兰皮国、遏根陀国、茶弼沙国、斯伽里野国、默伽猎国、渤泥国、麻逸国、三屿国、蒲哩鲁国、流求国、毗舍邪国、新罗国、倭国。”

下卷记录各国志物,分别有54个:“脑子、乳香、没药、血碣、金颜香、笃耨香、苏合香油、安息香、栀子花、蔷薇水、沉香、速暂香、黄熟香、生香、檀香、丁香、肉豆蔻、降真香、麝香木、波罗密、槟榔、椰子、没食子、吉贝、椰心簟、木香、白豆蔻、胡椒、荜澄茄、阿魏、芦荟、珊瑚树、琉璃、猫儿睛、砗磲、象牙、犀角、腽肭脐、鹦鹉、蝳瑁、龙涎、黄蜡”。

这些国名和特产,今人大多都不熟悉了,甚至有些名字显得非常古怪。比如,登留眉国,大概位于今天泰国南部的那空是贪玛叻,它有一个华人更熟知的名字,便是洛坤。那空是贪玛叻这个地名也很奇怪,是外名翻译中极少带“是”字者。宋真宗时期,登留眉国曾派人来中国朝贡,带上了象牙、黄连之类的特产。《诸蕃志》有言:“地主椎髻簪花,肩红蔽白。朝日登场,初无殿宇。饮食以葵叶为椀,不施匕箸,掬而食之……产白豆蔲、笺沉速香、黄蜡、紫矿之属。”

再如,凌牙斯加国,其实就是古代东南亚著名的狼牙修国(也叫狼牙脩),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迦摩浪迦,就是这里。这个国家早就灭亡了,如今的位置大概在泰国南部的北大年,位置已经十分靠近马来西亚了。这个小国风物独特,《诸蕃志》有记载:“地主缠缦跣足,国人剪发,亦缠缦。地产象牙、犀角、速暂香、生香、脑子。”

《诸蕃志》不仅记录了很多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西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在其中。比如忽厮离国,就在今天伊拉克的巴士拉。《诸蕃志》上说:“其地多石山,秋露沆瀣,日晒即凝,状如糖霜,采而食之,清凉甘腴,盖真甘露也……地产火浣布、珊瑚”,看来此地物产比较丰富,或许因为沿海,竟然还出产珊瑚。

还有层拔国,大致位置应该就在今天东非的坦桑尼亚的沿海地带,很有可能是桑给巴尔岛。《诸蕃志》对此地记载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也是很宝贵的史料:“其人民皆大食种落,遵大食教度。缠青番布,蹑红皮鞋。日食饭面、烧饼、羊肉。乡村山林多障岫层叠,地气暖无寒。产象牙、生金、龙涎、黄檀香。”

对宋朝人而言,这些国家进贡的特产,虽然有相似之处,如象牙、檀香,不少国家都有,但也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东西,在今天需要做一番考证,才能搞清楚到底是何物。

比如,多次在《诸蕃志》中出现的“脑子”,有可能就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龙脑,而在玄奘游历印度的时候,也见过龙脑香树。当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在派使者朝贡宋朝的时候,就喜欢进贡脑子,也有人将它作为药材。还有来自外国的香料,也有不少收录在《诸蕃志》中,如来自东南亚真腊国的速暂香、黄熟香等。

可见,宋朝一些沿海地区的官员、商人和文人,已经具备了“开眼看世界”的能力,他们具备相当开阔的国际视野,以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不断接触和掌握海外诸国的信息。《诸蕃志》里隐藏的有趣信息还有很多,足以让今天的读者一窥宋人眼中的海外风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