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为何让人着迷?张莉主编年选系列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文学为何让人着迷?张莉主编年选系列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2024年06月23日 10:12 红网
近日,张莉主编年选系列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6月23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冯博)近日,张莉主编年选系列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举行。《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主编的短篇小说、当代散文年选系列新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分享会上,围绕“越轨笔致的魅力:文学为何让人着迷?”这一主题,张莉与徐则臣、乔叶、鲁敏、韩浩月、李唐、杜梨、马亿、梁豪、蒋在、焦典等10位作家展开对谈,与读者和网友分享文学的魅力。《文艺报》社融媒体部主任、青年作家李晓晨主持活动。

面向未来和青年读者的文学年选

从2019年起,张莉和她的团队开始做年选相关工作,每年都会从海量的作品中筛选出大家心目中最能代表当代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和散文20家,至今已有5年。“年选系列”因选本精良,已成为业内标志性品牌,是读者了解当年文学创作成就的重要窗口。

日前,张莉和她的团队推出年选系列新书《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呈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己的命运遭际与时代风貌。

张莉主编年选系列新书亮相。

《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收录邓一光、徐则臣、乔叶、笛安、林森、马亿、东西、罗伟章、鲁敏、黄昱宁、斯继东、南飞雁、蒋在、盛可以、班宇、杨知寒、雷默、李唐、梁豪、焦典等20位当代名家的短篇小说新作。这些作品深具人文情怀,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展现出不同代际作家的创作轨迹和审美追求,充分显示了文坛新生代不可忽视的力量。

《茉莉为远客:2023年当代散文20家》收录李敬泽、陈冲、胡学文、陈年喜、沈念、韩浩月、陈蔚文、刘亮程、丁帆、任芙康、傅菲、庞余亮、黄灯、杜梨、阿来、翟永明、格致、王恺、龙仁青、李晓君等20位当代名家的散文新作。这些作品既书写了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展现出了不同代际作家不同的审美气质,是读者了解2023年散文创作成就的重要选本。

“呈现中国当代文学丰饶的风貌,这是我做年选的初衷。”分享会上,张莉说,“每年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太多了,做年选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看到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最优秀的散文家的作品。”

张莉坦言,出于对年选质量的担心,她对自己的选篇做过调查,发现不少文学奖项如鲁奖、百花奖、郁达夫奖的入围或获奖作品中都有曾经被自己选中的作品。为优秀作品开心的同时,张莉也表达了自己的欣慰,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她和团队的工作经受得住行业和时间的考验。

张莉(中)分享编选年选的初衷和原则。

谈到编选的原则,张莉认为首先是文学对时代的记录。“优秀的作家记录下了我们当时的那些生活,今天看起来2022、2023年的生活已经过去,但是看2019、2020年的选本,当年的生活被这些作家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不仅仅是当时的生活,今天看起来还有镜像之感,这是编年选思考一个重要的维度,也就是要和时代共振。”

谈及第二条原则,张莉认为,年选需要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不同的梯队,不同的作家对同一件问题的看法。同一时空下,不同的作者和他们的作品间是能够产生对话的,无论是年轻人与年长的人,还是男性与女性。因此,她的选本中既有东西、邓一光等非常著名的作家,也会有5到6个名额给最新的年轻作家。

“要搜集这个时代最经典的声音,也要搜集这个时代最新锐最年轻的声音。今天的选本有很多,但这部一定是最丰富最多元最新锐的版本。”分享会上,张莉向读者说明,多元指向的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我的选本是面向未来和青年读者的,这也是这部年选一直持续至今每年都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原因。”

为创作者点亮“文学的火把”

分享会上,围绕活动主题,对谈嘉宾的分享或关于文学选本的编选,或关于文学本身,或关于文学与个体、文学与时代的连结。

嘉宾对谈现场。

“好的文学作品跟好的文学选本都是有预见性的。”作为《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家徐则臣与张莉同样在年轻作者身上倾注着对于未来的希望。“大部分的选本都是建立在成名成家作家的角度上,因为这样最保险,都是读者熟悉的名字,而如果一个选本拿过来,读者发现一大半名字不认识,会认为是不可靠。但我恰恰认为这样的选本是最可靠的,是最忠实于当下的生活。”徐则臣说,“这是目前我最喜欢的选本。”

作家乔叶分享了自己对短篇小说的理解。乔叶表示,张莉为《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撰写了序言《短篇小说里的光晕》,她本人非常喜欢“光晕”的说法。“光晕如何去理解,短篇小说的核并不大,就像电灯一样,里面发光体并不大,但是光要发散开来,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不断荡起涟漪,涟漪可以无限大。”乔叶表示,光晕可以指短篇小说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也可以指世界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传统。从后一重意义上讲,“我们都在这个光晕里面。”

作家鲁敏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文学价值。她认为,选本对文学史而言有特别重要的记载的意义,它对所谓的历史的构建是提供无数人的命运和细节。“个体很渺小,大部分时候会被历史淹没,而若干年后这个选本可以参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建构,提供给子子孙孙,看到这些消失的人是如何度过的,这个选本会一直留在我的书架上。”她认为,张莉做选本的时候兼顾虚构和非虚构,因为写虚构的时候会有春秋笔法、题外之意等等,但是非虚构是有更精准更刻骨铭心的记录。

主编张莉和编选团队。

作家韩浩月谈到了近年来作家创作趋向。他表示,最近这两年来,散文作者和小说作者不约而同的写作的方向和风格,对真实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想通过描写真实来讲述生活。经历过去几年貌似正常生活下姿态下隐藏了一些带有伤痕的内容,这些伤痕适合小说也适合散文来表达。张莉老师入选的文章,失去了对才华展示的兴趣,看不到华丽的辞藻,看不到作者在显示对语言的操控力,所有的作品是从真实出发写真实的感受。”

1996年出生的作家焦典是此次活动中最年轻的嘉宾,但在张莉年选中,她的小说《暴雨过境》已显示出成熟作家的老练。“我会思考,文学也并不是那么好玩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太多了,最后为什么文学还是会留下来的?”她说,“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学也可以过得很好,我是这么相信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那么好,至少他有一些不那么好的时刻,都不会不可避免地想到文学。那些在别人看来风平浪静,但是你的内心有很大的触动的时刻,这些是文学的时刻,我会记住这样的时刻。”

梁豪也是一位青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我们唱歌去吧》入选了《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关于此次活动的主题,梁豪分享说,“越轨的笔致,意味着本身有一个轨道,但是突然间偏离了那个轨道。偏离让我们的文字乃至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暧昧,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东西也不是非对既错的,就是似是而非、混沌当中生活才如此迷人,因为当中充满了弹性,那是一种人生的弹性、那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弹性。”他说到,看似同样的环境中,看似有普遍性的人,其实是有可能完全不同的,“文学要识破这些,我们要写出不同。”

活动合影。

青年作家蒋在的小说《小茉莉》也收录在《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中,于她而言,文学的魅力同样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寻找可能性的途径。在阅读的时候,人总是可以从文学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所不能表达出的东西,看到了自己其他的更深的可能性,看到了其他生活的希望。她表示,对当代作家,特别青年作家来说,张莉教授的编选团队正是“持微火者”的存在,为许多创作者点亮了文学的火把,她更愿意把年选称为“文学档案”。

青年作家李唐的小说《饲育》是短篇小说年选中特别具有异质感的一篇文字。 对于这次入选,他分享说,“我自己喜欢的是个人的写作的兴趣,可能会喜欢写一些自己想不太明白解决不清楚的方面,有时写出来也不知道这个小说算是成功或是失败。在特别没底的时候,得知入选这个消息,这给了我一些信心。我想起码它可以打动至少一部分的读者,尽管这部分的读者很小众,但是它是可以打动一些读者的。”

散文《颐和园》的作者、青年作家杜梨分享说,《颐和园》是她离开新媒体行业,转到颐和园工作之后,对于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体验的记录。“自从离开了新媒体以后,我就彻底告别光怪陆离的生活。颐和园里面是另外的精神气质,所以接下来写作中如何把握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是很重要的。”对于写作,她说,“把握生活复杂性是我在文章中想探讨的问题。”

青年作家马亿是张莉教授的学生,他分享了自己与老师张莉关于文学的探讨,也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是真正要抵达它、找到它之前,可能要经过漫长探索。写作的秘诀只是一个字‘写’,写的过程中才可以获得一些,包括发表、出版、入选年选这样小小的鼓励。”他曾觉得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缺少创作的素材,而《醒来已是正午:2023年短篇小说20家》中的《莫兰迪展》是他最新的尝试。关于创作,他说,“我希望写年轻人都市中无所适从的状态,也许这就是我想要寻找到的写小说的母题,我也是在摸索过程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