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分名场面再度刷屏,莫让“高分至上”裹挟一切

查分名场面再度刷屏,莫让“高分至上”裹挟一切
2024年06月24日 19:41 红网

□陈奇(井冈山大学)

6月23日起,各省份陆续公布2024年高考分数线。一如既往,从喜极而泣到弹射尖叫,再到拥抱欢呼……铺天盖地的查分名场面冲上热搜,再度刷屏。

面对一年一度的高考查分盛景,人们对高分考生致以热烈的祝福,当然没有问题。然而在满屏的喝彩声中,这种大家潜意识中的理所当然,却也值得好好思考一番,舆论对于高分考生的极力推崇,当真就是正确的吗?

近些年来,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就在于打破唯分数论。数年前,教育部门便明确发文规定,各地不得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然而回顾当下的舆论场,唯分数论的惯性思维却依旧根深蒂固。

例如“高考成绩屏蔽生”,主要是为了防止炒作“高考状元”,而今年的热搜“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出现了”,这其实与炒作高考状元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再如“第一批查分的高考生已经开始尖叫”,点进去一看,其实是第一批查分的“高分考生”在尖叫。说到底,舆论场的种种表现,其最终的指向依旧是“高分至上”。

当然也要看到,“高分至上”的底层逻辑并没有太大问题。追求卓越和鼓励成功,这是一个社会蓬勃发展的底色。然而放到教育领域,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却需要慎之又慎。倘若不加以把控,舆论在“高分至上”裹挟下的偏离,对高分考生和失利考生,以及长远的教育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对高分考生来说,舆论裹挟的最终走向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高分既是耀眼的光环,同样是无法挣脱的枷锁。近期一则关于某个“成绩被屏蔽女生”的新闻,报道了查分系统进不去的一个多小时里,该女生是通过看书来度过的。乍一看,又是一则高分考生的励志故事,连等待查分的时间都不忘看书。仔细一想却又发现,这不正是高分带来的隐形枷锁吗?从小到大,作为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光环催促着他们,容不得片刻的倦怠和休憩。与此同时,舆论的追捧,也可能导致他们心态失衡,甚至是在现实中迷失方向。

从失利考生来看,舆论隐身的客观影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当年热议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作战后幸存的飞机,其实更应该加强弹痕少的地方,因为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同样的,当舆论聚焦于高分考生的时候,也在无意间忽略了普通考生和失利考生。事实上,成功者,从来不缺锦上添花的喝彩,而失利者,却更需要雪中送炭的鼓励。遗憾的是,舆论几乎从未关注过他们。他们此刻的心境,或许可以挪用网友的一句玩笑话,“你们的幸福能小点声吗,有点打扰到我了”。以少数人的喜悦,覆盖住大多数人的沉默,喜悦不会变多,沉默也不会消失。

高考,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何让喜的一直喜下去,愁的也能喜起来,才是教育的最终意义,也是舆论应该有的正确导向。有篇经典的小学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在小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则说“糟糕透了”。正是父母双方的有意平衡,方才让作者得以把稳人生的航船。

回到考生之间,舆论应该提醒高分考生保持定力,同时对失利考生进行鼓励,而不是在“高分至上”的裹挟下,一味强调高分考生“精彩极了”,无形中告诉失利考生“糟糕透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