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姝婧(陕西师范大学)
近日,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的村民反映,由于土地流转遗留问题,自家祖坟(包含一座烈士坟)几年前被圈入五女店镇一所小学校园内。对于这处坟地的处置,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11月2日,家属前往学校祭奠时遭到拒绝,迫不得已采取打洞的方式进入。随后,校方报警,双方因此陷入僵局。目前,五女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就此事进行调解,试图找到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11月13日《新京报》)
烈士作为民族历史的见证者和国家尊严的捍卫者,他们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事迹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如今,当烈士坟墓因种种原因被圈入小学校园,家属的祭奠活动又受到阻拦时,烈士家属的愤怒与无奈确实可以理解。
然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其安全性与秩序性同样不容忽视。若任何人都能随意进入校园进行祭奠,必然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干扰,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校方对此显然有所考虑,也有其合理的担忧。只不过,太平本是英雄定,却不见英雄享太平。烈士们牺牲是为了家国与民族的利益,他们及其家属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况且,先有坟后有校,不让家属进入祭奠,未免有些寒了英雄之心。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如何保持对历史的敬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承载历史记忆的地方被拆除或改造,烈士坟墓被圈入校园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此过程中,我们是否应更加谨慎地处理历史记忆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就本事件而言,学校是否可以在校园内设立专门的纪念碑,既满足烈士家属的祭奠需求,又能让烈士精神在校园内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还可以将此作为爱国教育的内容,岂不是“一箭三雕”?
此外,我们还应反思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在土地流转时充分考虑到当地村民的意愿和利益,或许可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