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曼 通讯员 吴靖 长沙报道
11月14日早上8点,71岁的张泰美(化名)是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第二住院楼三楼血液净化中心接待的第一个患者。张泰美患糖尿病已有30年,打了15年胰岛素针,虽然自认为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她依然患上了糖尿病肾病,今年开始,一周3次,每次4小时的血液透析,成为张泰美生活中固定的环节。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糖尿病,这个令人困扰的慢性疾病,一旦伴随并发症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袭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之舟。当面对并发症带来的身体变化,如视力模糊、肢体麻木、肾脏功能受损等,接受与适应是患者需要经历艰难的心理过程,而家人和医护人员所构成的温暖后援团,是患者幸福的源泉,让他们在迷茫和恐惧中找到方向,给予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病魔较量 为幸福而战
每次去做透析,张泰美和老伴岳林中(化名)都会在早上7点就起床,吃过早饭后,老伴便会带上水和零食,陪着张泰美乘坐公交车,需要40多分钟,前往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进行血液透析。有空的时候,女儿或女婿会开车送他们去,但是因为两人的工作单位都很远,去医院不顺路,只要没有下大雨,张泰美都不愿意麻烦孩子们。
“透析像打针一下,打的那一下比较痛。”张泰美说,真正做透析的时候,她可以睡觉、休息,但手臂不能过多活动,会扎破血管导致手臂肿胀、淤青。做完透析当天,她总是没力气,第二天感觉会好一些。每次岳林中都会陪张泰美在医院待一上午,中途要喂1至2次水和零食。
抛开疾病带来的痛苦,透析过程的不适,往返途中的疲惫不说,一周3次的血液透析,本身是一项非常具体的事情,占据了张泰美一周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这使得她很难像正常人一样安排日常活动,而因长期的血管内瘘,张泰美平时不能提重物,瘘口不能被挤压,洗澡也要小心保护,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乐观的张泰美总能从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她把每一次对抗并发症看作是胜利的挑战,从微小的身体改善中寻找快乐,比如血糖的稳定、不适症状的减轻。家人的关心如暖阳,老伴每一次陪伴就医,女儿女婿主动承担起全部家务,小外孙对她的贴心问候,都能给她带来温暖和幸福。
糖尿病并发症频发防治刻不容缓
11月14日,市民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迎来巨大变化,饮食方面摄入高糖、高热量食物较多,活动量减少,叠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糖尿病等慢性病问题越发突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 年版)中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 35.2%,50 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糖尿病并发症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猛兽,随时准备侵袭患者的健康。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除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也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在5至10年的患者,约有25%—50%出现视网膜病变。病程超过15年的患者,这一比例可高达70%—80%;糖尿病神经病变约60% —7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在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约15%—20%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糖尿病足,全球每3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
“当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病区主任医师王霞提醒,由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比例很高,包括各种类型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等,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疼痛,伤口迁延不愈,还可能累及骨质破坏导致骨髓炎,增加截肢风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盲性眼病。另外,糖尿病还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导致包括老年血管性痴呆在内的多种脑部疾病发病率上升。
“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而言,是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关键。”王霞建议,“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科学控制血糖”是广大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理念。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