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熔断”不应一“熔”了“断”

“作业熔断”不应一“熔”了“断”
2024年12月11日 16:11 红网

□张国栋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此举引发网友热议。(12月10日《扬子晚报》)

其实,“作业熔断”不是新鲜事。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学校以及当地教育部门都在尝试推出类似机制,只是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每隔一段时间出现类似的新闻,总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折射出公众对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基层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期待。

该机制提出的前提是保障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说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这值得肯定。但是,不分析作业完不成的深层原因,仅规定学生到点完不成作业就不要继续做,且第二天不用补交,很可能会掩盖一些深层次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完不成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与作业量过多、过难等有关,也可能与拖延、效率低、学习能力较差等个人原因有关。在“作业熔断机制”下,那些平时做作业拖延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比其他学生更可能进入“熔断”行列,未完成的作业也不用补做。那么,与同伴相比,这些学生每天做的作业少,长此以往可能在学业表现上落后于其他同学。

从学校层面讲,采取“作业熔断”需与课后服务和作业管理统筹考虑。一方面,“双减”政策要求各地各校开展课后服务,让学习任务更多地在校内完成。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作业辅导,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教师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也就是说,学校课后服务应为学生提供完成大部分作业的时间和质量保障,如果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回家后还存在做不完作业的问题,那么需要反思学校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服务的内容设置是否科学。

更主要的,学生睡眠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学生和家长的学业焦虑,以及学校与地方升学率和教育政绩的压力,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仅将做作业的时间一“熔”了“断”,恐怕学生夜晚即便不做作业也难得一夜酣眠。家长的“鸡娃”焦虑问题也不会得到缓解。

说到底,“作业熔断”反映了保证学生睡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良好初衷。但从教育角度看,“作业熔断”不应、也不能一“熔”了“断”。作业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并培养独立学习习惯,而非强迫孩子在疲惫中完成。完不成作业的问题更需细分析、真解决,单一的熔断机制难以根治所有问题。“熔断”机制既为教育创新带来了挑战,对传统作业模式提出了质疑,更凸显了教育改革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提升教育质量这一核心议题。只有在确保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才能使这一机制从时不时的热议话题转变为推动基础教育朝着更加科学、人性化方向发展的持久动力,护航教育强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