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蓉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而文化艺术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民间自编的小曲目,以其贴近生活、反映民意的特点,深受山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些小曲目在口耳相传中逐渐演变成了民间小调“花鼓丁香”,为后来两夹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推移,“花鼓丁香”在传承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艺人们通过对其唱腔、表演形式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使其逐渐脱胎换骨,最终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两夹弦”。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其独特的伴奏乐器——四胡密切相关。四胡上的四根弦每两根分别夹一束弓上的马尾,拉奏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故而得名。
山东两夹弦唱腔清新活泼、优美朴实,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变化。在表演形式上,两夹弦也极具特色,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戏曲元素。
由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创演的现代戏曲《公鸡过寿》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移风易俗为题材,把两夹弦剧种特有的独特荒诞与幽默风格,巧妙地与乡村新风俗建设主题相结合,通过诙谐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现代乡村树立新风俗过程中的故事。该剧一经面世,即受广泛好评,在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后,又参加了“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
《公鸡过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荒诞幽默元素与两夹弦剧种的完美匹配。两夹弦剧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很好地承载和表现荒诞幽默,使整个剧目在形式上更加生动有趣,内容上更加深刻有力。同时,这种匹配也进一步丰富了两夹弦剧种的表演手法和题材范围,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剧的剧情设计巧妙,情节紧凑,充满了戏剧性。故事以公鸡过寿为引子,巧妙地将乡村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既保留了乡土文化的韵味,又体现了时代进步的气息。剧情设计充满了荒诞色彩:抠门的村支书铁笊篱为了改变村里随礼攀比的不良风气,破天荒地为一只公鸡举办寿宴,这一剧情设定本身就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意味。而村民油条李和红山楂在得知真相后的惊愕与反应,更是将荒诞推向了高潮。他们在随礼过程中的攀比行为,不仅让人忍俊不禁,也深刻揭示了乡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荣心和跟风现象。当二人发现寿星竟然是一只小公鸡时,他们的诧异和愤怒,以及了解实情后在铁笊篱账本面前的羞愧,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动人。两人从最初的攀比随礼,到最后的羞愧醒悟,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幽默与反转,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深刻的讽刺与反思。
《公鸡过寿》的两夹弦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为这种荒诞与幽默的呈现提供了完美的载体。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唱腔,将角色性格刻画得生动且富有深度。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共同构建起了这个寓教于乐的故事。
这些角色,人物形象鲜明且富有特色,他们既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乡村新风俗的积极传播者。剧中的各个角色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诠释了乡村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在言行举止中传递出对乡村新风俗的认同与倡导。这种角色塑造方式不仅增强了剧目的艺术感染力,更有助于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接受并内化乡村新风俗的理念。
无论是抠门的村支书铁笊篱,还是喜欢攀比的油条李和红山楂,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人物。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都让观众感到亲切而熟悉,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剧目的喜爱和认同,也为乡村新风俗的传播奠定了情感基础。
村支书铁笊篱,一个以抠门著称的人物,却在某个时刻突然宣布要举办盛大的寿席。他的这一反常行为,引来了村民们的猜疑,也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铁笊篱的抠门形象与他后来的慷慨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增加了剧情的戏剧性,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的角色设计巧妙地体现了乡村领导者在推动新风俗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面对乡村陋习时的无奈与智慧。
油条李和红山楂,这两个被邀请来参加寿席的村民,则是乡村普通民众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攀比行为,不仅揭示了乡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荣心理,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乡村乡俗陋习的根源。他们的羞愧和醒悟,则象征着乡村民众在认识到自身问题后的自省与改变,这种改变正是乡村新风俗建设的重要基础。
而那只被当作寿星的小公鸡,则是剧中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在编剧、导演的精心编排下,增加了剧情的趣味性,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小公鸡的傲娇打鸣,仿佛在宣告着乡村新风俗的胜利,也预示着乡村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在《公鸡过寿》中,艺术手法上的运用也堪称匠心独运。通过明快圆润的唱腔、跳跃性大的板式转换以及独特的伴奏乐器,两夹弦剧种的艺术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唱腔上,演员们运用了本嗓吐字、假腔拖音的技巧,特别是在歌词的末尾用鼻音和胸音模拟出手工纺车特有的音色,形成了独特的声音效果,与剧目中的乡土气息和幽默氛围相得益彰。
在板式运用上,该剧灵活运用了大板、二板、双北词等多种板式,通过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展现了剧情的起伏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随礼攀比的高潮部分,演员们通过快速的唱词和激昂的唱腔,将剧情推向了顶点,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该剧还充分利用了山东两夹弦丰富的伴奏乐器,如四胡、柳琴、坠胡等,为剧情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公鸡小子梳理羽毛、铁笊篱与公鸡小子扯抢账本等场景,都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
在《公鸡过寿》中,剧种气质与乡村新风俗建设的关联显得尤为紧密。剧情以乡村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铁笊篱、油条李、红山楂等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因随礼而引发的一系列趣事,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和风俗习惯。在揭示乡村陋习的同时,也倡导了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等乡村新风俗。
两夹弦的朴实气质,使得剧情能够贴近乡村生活的实际,让观众在欣赏剧目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由此产生的亲切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剧目所传达的乡村新风俗理念。而幽默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观众去思考和改变那些陈旧、落后的风俗习惯。
《公鸡过寿》也展现了勤劳善良这一乡村新风俗。剧中的油条李和红山楂,虽然一开始因为虚荣和攀比而误入歧途,但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他们最终幡然醒悟,决心改掉不正之风,树立正气。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他们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更是对乡村勤劳善良风气的肯定和弘扬。在乡村,勤劳是致富的根本,善良是人际关系的纽带,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乡村社会的和谐基石。
在戏剧冲突方面,《公鸡过寿》通过巧妙安排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乡村新风俗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剧中的冲突既源于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也体现了乡村居民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转变。这种戏剧冲突的展现不仅加深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与共鸣,更为乡村新风俗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铁笊篱作为村支书,虽然平时抠门,但内心却充满了对乡村新风俗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他的形象既接地气又富有层次感,让人印象深刻。油条李和红山楂则是典型的乡村人物,他们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善良和可塑性。而拟人化的小公鸡小子,更是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活泼的表演,为整部戏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该剧在保持两夹弦传统演唱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鲁西南地区的方言和民俗元素,使得整部戏充满了地域韵味。同时,该剧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艺术元素,如扫码随礼等场景,使得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更加贴近观众的心灵。
《公鸡过寿》是集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戏曲作品,也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他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乡村新风俗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乡村社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引导乡村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公鸡过寿》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期待更多的戏曲作品能够像《公鸡过寿》一样,契合剧种特色,关注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为观众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