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比单踏板可怕多了

单细胞比单踏板可怕多了
2024年06月14日 17:41 autocarweekly

文|嗷嗷胡

是我,我又来地图炮疯狂辱骂全网了。争做永远赶不上热点的流量漏勺,也是有好处的:不用多花功夫做前情提要了。

如果还不晓得“工信部拟禁止单踏板模式”这事儿,建议趁着大促上淘宝买个大红花,奖励自己专心工作没有摸鱼刷手机。

不愧是本届网民本届KOL,征求意见稿一出,两边立刻全自动站队,像极了某某事、某某事和某某事的时候。一边是痛心疾首于官方被保守落后群体绑架而倒行逆施,另一边是拍手称快“你看我早就说吧”。

尽管人人都学过马列毛邓,人人都知道唯物辩证,可在自己的三次元日常生活中,却普遍性的难以意识到和理解“事物是动态变化的”:

承认此时“拟禁止单踏板”有它阶段性的合理性在,既不等于认定单踏板模式就是一项失败,也不等于碳基生物永久性地与单踏板模式告了别。

今时今日支持“工信部拟禁止单踏板模式”,也不等于“反对单踏板模式(的出现和未来)”——无法理解这一点的朋友可以点击左上角叉叉关闭本页面。

1

所谓单踏板模式,其实是将动能回收制动利用到极致的自然产物:既然油门踏板抬起时,可以靠电机回收动能来减速,那么将减速操作完全让渡给油门踏板的抬起,是为单踏板模式。

但“禁止单踏板”和强动能回收之间,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秋毫无犯。也就是说,即便单踏板模式真的被禁,也并未影响新能源车利用动能回收来提升续航、降低能耗。

“在前进挡下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翻译一下,停车之前的减速过程随你便,你爱怎么动能回收依然由你;但最终让车辆停下的那一下子,现在必须要让司机师傅“踩一脚”才行。

同样是因为“禁止单踏板”并不与强动能回收相悖,指望或力挺此举“可以解决电动车晕车问题”的也可以洗洗睡了。因为在最终导致停车的“踩一脚”之前,车辆的减速用不用、用多少动能回收并不受影响,该晕的还得晕,不晕的还不晕。

所以说禁与不禁,影响的只是用户的操作体验,并不妨碍车辆回收动能用于制动。(好吧,严谨点,几乎不影响。)于是这并不是一个新能源技术问题,而只局限于用户的驾车操作。

向上扯到什么ESG环保能源革命进步倒退的,快歇歇吧。这不是一个“左VS右”(激进VS保守)的问题,而只是一个具体和现实到字面义的“左右(左边踏板&右边踏板)”问题。

“近年来随着A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技术应用的逐步广泛(注:指动能回收),由于驾驶员长期通过控制加速踏板来实现制动停车,可能会导致养成相应的驾驶习惯,在紧急制动工况下出现误踩等误用的情况。”

在明确了单踏板模式只影响驾车操作(不影响动能回收与否)之后,如果稍微看一看初始报道,任何成年人都起码能理解(且不说是否认同支持)工信部此举的出发点和逻辑:

单踏板模式的出现,侵入和改变了人们习惯已久的驾驶习惯——刹车踩左边、加速踩右边。而在长时间适应和习惯了新模式之后,人是否能迅速地切换、如往常一样稳定地适应旧模式,没人能打包票。

2

很多反对者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车,与驾驶者,从来没有彼此绑定的关系。有驾照的人,就可以开任何一辆准驾车;反过来,一辆车的驾驶者可能是车主,也可能是任何一位合法驾驶员。

小明开特撕拉,小帅开比亚弟,小明习惯单踏板,小帅正常模式老司机,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那么长此以往,当有一天小明突然开上比亚弟,小帅突然开上特撕拉,他们二人究竟还能不能算作“会开车”呢?

当然你很容易发现问题:特撕拉不是提供了正常模式嘛,小帅临时开特撕拉的话切换到正常模式不就好了吗?——确实,但,小明呢?一个习惯了单踏板的驾驶者,现在却合法的驾驶着一辆仅常规踏板的车。

或者说,我如何信任一个习惯了单踏板的驾驶者,在突然驾驶正常模式车辆时,依然能有与“他开他的单踏板”或者“我开我习惯的常规双踏板”一致的驾驶技能?

当然你还可能辩解:突然临时换车不是私家车主常见的情况。很好,正好我们要说到:用小明小帅临时换车来举例,并非仅仅想说这种特殊情况,更重要的还是背后隐藏的“驾驶技能的普遍适应性”。

我持有C1驾照,意味着我通过了评估,具有驾驶一切符合标准的机动车的基本能力。但我在驾校学习的是加速踩右、刹车踩左,没有任何人对我进行评估、考核、认证:我是否能仅用一个踏板驾驶车辆、是否能在单踏板与双踏板模式的车辆之间自由横跳(而仍能确保不会混淆等)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自动挡会有一个单独的C2驾照?为什么驾驶车辆与驾照准驾车型不符要严厉处罚?倘若连换挡方式的差异都严重到“违反需要扣9分”的程度,难道刹车油门操作方式的不同可以被轻视?

不仅是操作方式不同,并且是“踩下or抬起”这种本质性的不同。

C2驾照不会开手动挡,最多就是熄火憋停这种“麻烦事”,导致的风险主要是追尾(可以被其他交通参与者规避),而搞错了踏板、搞错了踩和抬呢?孰重孰轻?

当然当然,肯定会有人辩解,哪怕双踏板正常模式也经常有人分不清刹车油门。但我们讨论此问题应该有个前提:规范是以最大程度提高安全性为追求,本来就并不可能完全杜绝意外,这不影响我们讨论规范。

一个踏板刹车一个踏板加速,我踩错了,这叫做“分不清油门刹车”,我全责,说明我当时丧失了基本的驾车能力。而假如市面上同时存在双踏板与单踏板两种汽车,我踩错了,我可以把锅甩给单踏板,你们增加了我搞混的可能性——谁能否认?

不能因为“左刹右油还是有人踩错”,就干脆继续滑坡,无视掉新模式的出现增加了不安定因素。相反,恰恰是因为仅有一种踏板模式尚无法保证万无一失,所以一切在此基础上增加复杂性的做法更要慎之又慎。

3

又有人说了,按这说法汽车操作方式岂不是容不得创新?

说真的,我从未怀疑过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甚至可能包括我自己),是真的可以适应单踏板模式,是真的可以把单踏板模式开好。

私家车作为一种私人财物,按说似乎各取所需各取所好,只要有人喜欢、有市场空间,就可以百花齐放物竞天择,对吗?不对,因为和其他众多商品不同,汽车天然具有极强的外部性。

手机哪怕是三星Bomb7,也只炸使用者自己的裤裆,只在飞机舱等少数情况下才可能威胁到他人的安全。而汽车可能随机创死任何一位交通参与者,不区分你开车坐车骑车还是citywalk。只要你还出门,甚至哪怕你不出门,前杠面前众生平等。

“我怎么开车”,从来就不是驾驶者一个人的私事。

知乎经常给我推一个提问,大概意思是“为什么汽车不能用游戏手柄取代方向盘?”下面高赞回答不少,大都在讨论方向盘多么适合驾车、摇杆按键什么控车有多难多别扭……

都搞错了重点。别说今天,哪怕几十年前,用按键、摇杆、触摸屏操作汽车在技术上早就完全可实现;论操作,要知道有残疾人经训练和适应之后,只用一只脚就能开车能漂移,我相信一定有某些人能适应摇杆开车、一定有某些人能把触屏车开得飞起。

那为什么不呢?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驾车,路上除了他也没有其他任何人,汽车可以变成他想要的任何样子,方向盘、摇杆、按键、轨迹球、触摸屏……他喜欢什么适应什么,车就可以怎么造,技术上不是个事儿。

但开车的是千千万万人,道路参与者是千千万万人,一辆车开在路上,你的父母、朋友、爱人、死党、姐妹、你的大狗小狗当然还有你自己,可能随时出现在陌生人车头前方——你一定希望驾车人的驾驶方式是你可以理解并信任的,是有一套训练体系和考核规范的,而不是随便什么江南七怪百般兵器都能合法上路。

哪怕还是无法完全避免“有驾照不会开车”、“刹车油门不分”之类,最起码最起码,我们不会担心被一个只会用摇杆开车的人,因为他不会用方向盘开车而撞了。

1996奔驰F200 Imagination概念车

那么好的,现在允许世界上有方向盘车、摇杆车、按键车、触屏车等10086种操作方式的汽车,我们是为每种车单独设计驾考、驾照?还是干脆允许一个人能开其中一种,就可以随便开其他任意类型呢?

简单粗暴批评并反对工信部禁止单踏板,认为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人,本质上是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巨大参差、巨大方差的无视和无知,是一种个体立场对于社会总体利益的傲慢。

你自己当然完全有可能适应单踏板,但你真的信任每一个你素未谋面一无所知的陌生人吗?他可能是个刚看完速激上着头的年轻人,可能生活中就经常左右不分,可能当时身体欠佳发烧迷糊着开车,却随时可能出现在你最爱的人和动物身后……

反过来,你又凭什么让每个素未谋面对你一无所知的陌生人信任你“能适应”呢?

上面这位叫Sam Schmidt,四肢瘫痪,但使用一辆改装后的汽车,他可以用头部移动、吐气和咬合动作流畅地驾驶车辆——这能表明这样的车辆操控方式可以被允许合法上路吗?

我可以信任Sam Schmidt,是因为他确实成功适应了这种操作方式,并且他的技能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不代表“移动头部、吐气、咬合”就是一种可以无门槛推广的驾车操作方式。

我们只知道“左边刹车右边油门”是从驾考时期就印在每个合法驾驶员脑子里的,所以我们才能对彼此有最基本的信任,即便对彼此一无所知,也不反对每个持有驾照的陌生人合法上路。

然而有任何社会机构和系统机制作出过背书,表示某人能够适应另一种新的踏板模式、而不会在危急时刻(因此而)仓皇失措吗?没有。

注意这并不是大家吵破头的“究竟能不能适应”、“究竟会不会踩错”的问题,而是“假如我说我能适应我不会踩错,我凭什么让每个陌生人都无条件的信任我”的问题。

我说我可以抱着一个满月婴儿后空翻,你凭什么信任一个完全陌生的我,把自家孩子给我呢?哪怕我真的可以。

至于什么用手机按键触摸屏举例子的,很抱歉甚至都不值一驳:触摸屏替代按键,不对任何人构成生命威胁;全触屏仅牺牲键盘手感,而为全社会换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单踏板模式呢?

我的苍天呐!怎么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这里不分具体情况就用手机类比汽车的?蚂蚁竞走了十年了。

4

真正有讨论价值的质疑也有:汽车操作模式难道就不允许创新了吗?汽车的操作方式过去没有经历过变化和创新吗?

哎,您别说,还真就是了。

大家或许忽视了:但凡影响全社会、涉及人身安全的创新,从来从来,就是要以安全为绝对底线的。油门刹车这种直接影响“走与停”的核心问题,恰恰是最需要“防呆”的。

刹车油门,别说单踏板双踏板了,难道是真的不能做成按键放在方向盘上吗?技术上难道会实现不了吗?假如不顾一切强制全社会踏板改按键,人们难道这点适应能力都没有?

当然不是!是习惯,是共识,是社会惯性。相比之下,像什么“刹车时人体顺应惯性更容易踩下而不是抬起踏板”,都算是莫须有的添头而已了。

《奇葩门把手,难倒搭车人》中说过: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安全。过去的旧模式无需比新模式显著的更安全,只要旧模式不显著比新模式“更不安全”,那么人们多年形成的习惯本身就是巨大的安全加成。

越是危机时刻越是千钧一发,人们如何做依赖的是直觉与习惯。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爆胎之后绝不能急刹车,但毫无预警真正突然面对的时候,并不是人人都能克服本能,平时想得到,不代表到时做得到。

我不是说习惯了常规踏板的人,使用单踏板就注定会在紧急时刻踩错,我是说,我们完全有充分的依据对此表示担忧并考虑防患于未然。

其实这并不绝对导向“拒绝创新”,而只是对创新提出了限制:如果这项创新触动了核心环节(汽车的走与停),尤其当现有设计已经足够简单却仍难保偶发意外(刹车油门不分),那么对于该创新在全社会层面的推广应用持谨慎态度是理所应当的。

尤其是如果再考虑到,它究竟带来了什么社会价值。

单踏板模式不影响环保、新能源大局,这说过了,单踏板仅仅只对其使用者有“更方便”的益处。我们要为这一部分人的“更方便”,而让全社会无差别的增加不安全因素吗?

当然还会有人辩解,“单纯因为多了单踏板模式而导致某人踩错油门并最终导致严重事故”,这只是小概率事件。确实如此,但——有谁愿意实名、永久、公开的,为这一小概率事件承担责任吗?一命换一命终身有效的那种。

不需要否认单踏板模式对于能够适应它的人群,可以带来方便和益处。但假如同时看到,现有社会体系无法确保它的使用者都是靠谱的、合格的,增加了全社会的总风险和总成本;它一旦造成风险哪怕概率很小,但其后果可能严重到没有任何人能担得起。

却仅仅对一部分人有区区“更方便”的好处……

做出抉择也就并不难理解了。如果是别的什么,对一部分人哪怕只有一点益处,只要他们愿意为此支付成本就可以推动;但很不巧交通是公共的,一个人如何开车,影响的可不光是他自己。

5

讲到这里肯定有人早早就把本文打入“反动”阵营中了,我对开头的话白写是有心理准备的。但还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支持禁止单踏板≠反对单踏板,一切观点都要考虑现实背景——而事物是会动态变化的。

假如完全不考虑社会现实,你确实可以认为单踏板模式是比常规踏板模式更进步的存在,人与人不一样,喜欢什么是你的自由。但问题就在于,人是社会性动物,交通具有公共属性。

我用何种方式驾驶我自己的汽车,这事还真就不由着我自己的习惯与喜好。怎么,很惊喜?很意外?

今天单踏板模式被考虑禁止,背景是“社会上不支持单踏板模式汽车还占绝对多数”以及“驾考及交规体系没有为(也确实没有足够动力为)单踏板模式做好准备”。

因为社会上还有很多无单踏板模式汽车,一个习惯了单踏板的驾驶者客观上永远可能开着一辆仅有常规踏板的车——此时我们无法再信任,习惯了抬油门刹车的他,在突发意外的千钧一发之际,一定能做出正确的操作,无论他本人再怎么信誓旦旦也终究是主观的一面之辞。

因为驾考和交规体系没有为一种新的踏板模式、也没有为两种踏板模式并存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没法像C1、C2驾照那样,区别对待一个驾驶员是否有能力在两种踏板模式之间无缝切换。现阶段单踏板模式,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价值或必要性,以匹配其给社会所增加的复杂性或总负担。

汽车操作方式不是没有过创新,但首先革命性的创新主要出现在汽车发明普及早期(比如踏板位置),彼时汽车的社会影响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像怀挡这类创新,对于社会层面安全性的影响不显著,它们不是类似油门刹车这种直接决定了走或停、轻易就能改变生与死的东西,自然也更容易被容忍和逐渐接纳。

如果有一天,可支持单踏板模式的车辆(不一定实际提供了单踏板模式)成了社会面汽车存量的绝对多数,绝大多数驾驶者都对“抬油门踏板可以减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那么届时单踏板模式是否可以重回市场是一个完全可讨论的事。

当所有人都知道、都理解、都习惯了抬油门刹车的存在,“抬右边可以减速”深深刻在每个人脑子里了,“为什么最后非得踩一下左边”反而(才)成了新的安全干扰因素,单踏板模式必然将重新得到重视。

肯定“禁止单踏板模式”在现实环境下有其合理性,不等于认为单踏板模式本身有什么硬伤。假如整个汽车工业一夜清零删号重来,单踏板模式完全有可能与常规踏板模式争一争谁是主流。

任何技术最终都是为“人”所用——而人是肉身、人有本能、人有记忆,人不像机械换了零件就有新功能、格式化了就能刷新固件。支持现阶段禁止单踏板模式的实际普及和应用,不应被扣上“抵制创新”的“反动”帽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