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防病提示

近期,我省持续降雨,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汛期灾后食物和水源可能受到污染、滋生细菌,是食源性疾病、肠道传染病等疾病高发期,大家应关注灾后食品安全,避免或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立夏后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繁殖季节,每年的6—10月是我省蘑菇中毒高发时期。夏季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洪涝灾害卫生防病

当前我省正值汛期,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导致环境卫生变差、水源污染等问题,且正值夏季炎热时节,高热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菌滋生,食品易受病菌污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和多种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

防控建议:

(一)强化健康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勤洗手、用公筷、分餐制、生熟分开,各类瓜果要洗净去皮。

(二)注意饮水安全。不喝生水,提倡喝开水,尤其不能喝未经消毒处理的江河湖泊水和井水等,必要时购买桶/瓶装水。

(三)选择安全食材。不购买或捡食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变味、变酸、变色、发粘、发霉等变质食物,不吃生的和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肉类食品。

(四)保持清洁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和加工过程中应勤洗手,不用脏手和不洁工具接触食品。厨房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并采取防鼠、防蚊蝇等措施。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五)烧熟煮透食物。加工食物时,尤其是海/水产品、禽、肉、蛋类、四季豆等应彻底烧熟煮透。剩饭剩菜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尽量少吃凉拌菜。

(六)及时就近诊治。一旦发生因进食食物引起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时,应尽快就近到医院就诊,同时留存可疑食物和呕吐物样本。

野生菌中毒

我省森林植被丰富,每年夏秋季节雨水充足、温度适宜,是野生蘑菇生长繁殖的旺季,由于野生蘑菇种类繁杂,很多毒蘑菇与一些野生食用菌极其相似,极易误采误食。6—10月是我省野生毒蘑菇中毒高发时期。

不能仅凭经验或传统的错误方法去辨别蘑菇的毒性,如煮蘑菇加大蒜、用银针扎、看蘑菇颜色、外形、生长地方、是否生虫等,这些民间鉴定方法都无科学依据,食用野生蘑菇请牢记以下九个注意事项:

防控建议:

(一)不要随意采摘、买卖、进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二)不吃过小的野生蘑菇,因为过于幼小形态特征不明显,无法准确识别,很容易混杂有毒种类。

(三)不采食“头上带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可以避免误食剧毒鹅膏。

(四)炒熟煮透后再吃,不要用急火快炒,应翻炒时间长点,使其更好地受热均匀。

(五)每餐最好只食用一种野生菌,避免掺杂毒蘑菇的可能。

(六)吃菌不喝酒,喝酒不吃菌。食菌不宜喝酒,饮酒可能促进或加速某些毒素吸收,引起或加重中毒。

(七)不给小孩老人吃。老人和小孩抗毒能力弱,发病致死率较高。

(八)吃蘑菇前“拍一张照片,留一个蘑菇”,以备万一中毒后医生对于中毒类型的判断并开展针对性救治。

(九)最好的预防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临床以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特征。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引起暴发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从我省监测情况看,目前我省正处于水痘流行期。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可有低热、头痛、流涕、食欲不振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病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 

防控建议

(一)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水痘患者应居家隔离治疗至全部疱疹结痂,避免接触其他健康孩子和孕妇。

(二)做好清洁消毒。对患者的毛巾、被褥、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可通过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

(三)勤通风、做好个人卫生。水痘流行期,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室内空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督促孩子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家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

(四)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有效控制校园水痘疫情的高发趋势,减轻疾病给学校、家庭带来的众多不便,建议家长们积极带孩子接种水痘疫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