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被骗了!印度打压中国企业,只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

我们还是被骗了!印度打压中国企业,只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
2023年07月03日 11:07 装甲解析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纷繁复杂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在联通世界,推动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竞争与冲突。

地缘政治的变化,特别是大国关系的演变,无疑给全球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的发展既受到了欢迎与支持,也遭遇了挑战与阻碍。本书就是以此为背景,对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探讨。

中日高铁大战,却凸显出印度对中国的偏见

自2008年以来,高铁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日本,两个在全球范围内以其高铁技术闻名的国家,在印尼和印度开展了激烈的竞争。如今,这场15年的角逐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结果。

2015年,印尼政府在两国之间做出了选择,决定由中国承建雅加达-万隆(雅万)高铁项目。此决策一度遭到日本媒体的批评和指责,但这并未阻止项目的成功进展。

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是印尼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列车。从2018年6月启动建设,至今已全线贯通并投入试运营。

标志性的350公里最高时速,是中国高铁技术的骄傲,也象征着雅万高铁已经实现了设计目标。预计于今年的8月17日,即印尼独立78周年纪念日,雅万高铁将正式通车。

相较之下,印度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承建方为日本,面临的挑战却显得更大。这条线路是印度的第一条高铁线路,全长508公里,预计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40亿美元。

然而,自2014年开始建设以来,项目进展缓慢,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到2026年8月,只有第一段50公里的线路预计将投入运营,全线开通的时间尚未确定。

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在高铁技术上曾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当时在招标印度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时,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迎头赶上,并在雅万高铁项目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是印度政府却对中国的投标公司充满了恶意,即便在中国的承建方案更合理,总费用更低的情况下,印度依旧将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给了日本!

目前,中国在雅万高铁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媒体也承认了中国的实力。反观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其进展缓慢引发了印度和国际的不满。

社交媒体上有人对日本的项目合作表示失望和批评。同时,中国人认为日本媒体和印度政府对雅万高铁的报道有所偏见。

然而,这场中日高铁之争,并没有所谓的输家。但是印度政府对中国的偏见确是根深固蒂的。

中印关系的紧张态势无法忽视。印度长期将中国视为关键对手,甚至拒绝加入美国的“北约联盟”,显示出其自信能与中国对抗。

印度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企业,意图在国际市场上凸显自身力量。

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打压

近期,印度政府对在印度市场经营的中国手机制造商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要求。

包括要求中国手机制造商在高级职位上重用印度籍人士,并指示他们与印度企业合作,提升本地制造能力。这一举措引发了各方广泛的关注。

中国的手机制造商,包括小米、Vivo、OPPO等在印度市场占有显著的份额。面对印度政府的这些要求,他们已经与印度政府举行了会议。

然而,这些会议的结果以及最终对双方的影响尚未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政府的这些要求并非基于市场化的商业考虑,而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以及促进本土人才发展的期望。这种做法引发了中国企业和国际社会的关切。

过去一段时间,印度政府对在印中国手机制造商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

其中,小米因被指控违法转移资产而被冻结了4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印度执法局甚至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近6.8亿美元的资金。

对于这些指责和扣押行动,中国企业表示应承担法律责任,但对于这些私下进行的扣押行动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印度政府试图通过打压中国企业来促进本土手机制造商的发展。

印度打压中国手机制造商只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

这种情况背后,印度的这些做法可以追溯到其经济发展战略以及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

印度似乎试图在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下,联合美国及其盟友遏制中国,同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到印度。

过去,印度对所有外国投资都保持一种保护主义的态度,而近年来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尤为严重。

另一方面,印度对中国手机制造商的打压可能只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不排除在未来,类似的打压政策会延伸到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光伏产品等其他领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目前对来自美日欧的企业保持了相对友好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印度希望借此吸引其资本和先进技术。

这些企业在印度的产业尚未成熟,因此印度需要依赖它们来推动自身的产业发展。

相比之下,台湾企业作为在印度投资的经济体之一,它们的待遇可能会与中国大陆企业相似。一旦这些企业在印度的投资成熟,他们可能会遭受到与中国大陆企业类似的待遇。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机遇。首先,中国企业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印度的经济政策和政策动向,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的挑战。

其次,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印度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能力和经营策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最后,中国企业还可以借此机会,提升自身的技术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印度及全球市场的需求。

写在最后:

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深度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既享受到了其带来的红利,也需要面对一些固有的挑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相反,中国已经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无论是在高铁技术的竞争,还是在面对印度的经济战略,中国都展现出了坚韧与决心,同时也体现出了深思熟虑的策略和高度的灵活性。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深思熟虑的策略,是中国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的一大优势。

中国不仅需要面对这些挑战,还需要寻找并把握新的机遇。中国已经证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优化和战略调整,可以应对各种挑战,并从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不懈努力。

中国的发展是全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坚持开放的态度,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及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将为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期待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为世界作出贡献。

文/三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