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了,创业公司给机构挨个颁奖

新鲜了,创业公司给机构挨个颁奖
2024年03月05日 16:01 投中信息

现在当股东都这么卷了吗?

新鲜了,有创业公司给投资机构发奖了。

人形机器人行业势头最猛的创业公司之一,智元机器人2月29日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内容,庆祝公司成立一周年以及首届股东大会的成功举办。篇幅不长,文风是标准的通稿口径,平平无奇,但其中一段细看有点炸裂,如下:

不禁感慨,现在当股东都这么卷了吗?见过三方平台给投资机构评榜的,还没见过创业公司给资方颁奖的,这个创投世界怎么出现颠倒了?

按照过去二十年的理解。稀缺的是钱,投资人是“我”,是话语主体,投的是portfolio,谈的是投后管理,后来形势变了,我后退一步,说投的是Family,做的是服务。

这还不行,还要求我继续让,换你来judge我。

按作者的理解,这大抵是公司对资方投后服务的肯定,一种合作满意的表态,出发点(肯定)是善意的。只是这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颁奖”背后,才是最真实的心态。

文章里“表彰”、“表现卓越”、“重大贡献”这几个字眼是问题所在。行为主体很容易被理解成站在高处行使权利的人——至于说本意是否如此,不知道。

让我们往好处想吧。投资机构吆喝了这么多年的投后服务,终于在这场颁奖中看到了价值的具象体现,也算是功不唐捐。头部企业的举动往往引发模仿效应,之后不排除在创业公司形成风气,这对存在感不强的投后团队是个利好。

最有势能的创业者

什么决定姿态?事实的筹码。智元机器人是2023年一级市场的当红炸子鸡,成立一年揽下五轮顶配资方的融资,是当下最具势能和话语权的创业公司之一。

势能意味着位置,位置决定了姿态。

智元机器人的故事,市场已经讲了很多遍。站在台前的联合创始人彭志辉是位有耀眼光环的“天才少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曾就职于OPPO研究院AI实验室,后经层层选拔成为通过“天才少年计划”入职华为,是任正非盖章过的“华为创新的动力”。

稚晖君身上顶着不少标签,有些是调侃式自封的,有些是别人给的,有些是凭本事拿的。舆论承认一个人是天才,代表世俗对强者的崇拜,是对知识和科技的信仰。对比,是给天才的“强度”找到舆论的焦点再排个座次,方便在要么极小、要么极大的口径里讨论此事,这是互联网的开放使然。

舆论有时又是相当包容的,天才的故事版本,应当符合公众对一个技术极客成功的典型范式,出身当与普通人无二,性格别太偏激,除此以外应该一路开挂。稚晖君的经历,无疑在极大程度上还原了这种期望。

校园表现无需赘述,稚晖君没有拿到叛逆的人生剧本,理应是名温和且坚定的学霸。从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加入OPPO研究院AI实验室担任算法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稚晖君开始在B站做一名科技UP主。

直到2020年9月,历经7轮面试后,稚晖君以上百万年薪,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终于坐实了天才的角色。

不过,要论证“华为认证”和“天才少年”“百大UP主”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并非易事,但这不重要,“开挂”就对了。某种程度上,“开挂”代表普世的对天赋、努力的结果的期待和向往,即这个世界虽然不那么公平,但只要你精通某些东西,就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在首期《华为的100张面孔》纪录片中,导演竹内感叹稚晖君“真的全能啊,你不会的东西有没有”?他开玩笑说不会生孩子,紧接着又作出了进一步解释,“很多粉丝跟我开玩笑说,你除了生孩子还有什么不会的”?随后竹内当着稚晖君,面对摄像机说,“不喜欢这个人”。

显然,稚晖君不排斥“全能”“天才”的身份,并不吝于向公众承认这一点。不过你没法否认,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强大事实的基础上,毕竟在多期稚晖君的视频中,都有业内人士评论,“外行看起来厉害,内行看起来不是一般厉害。”

因此,社会,专业层面以及汇聚年轻人的B站的认可,汇聚起最坚实的共识,稚晖君也拿到了在专业、学术、研究、实现等层面最广泛的舆论话语权。

讲道理,对一家创业公司的关注度,不应当全部投射到一个人身上,即便他是公认的天才少年。在现实层面也是如此,启信宝股权穿透显示,稚晖君只持有智元机器人不到5%的股份,而持股比例最高的舒远春、卫云龙,持股比例分别超过30%、25%。

各种详情,恕不赘述。但我合理猜测,智元机器人的在产业、技术、传播和资本层面的策略相当清晰:技术、产业上,既有天才稚晖君,也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导闫维新等大牛支持,传播上则最大程度利用稚晖君的知名度,反应在资本层面,显然这些优势都被极其有效地组织起来了。

最具势能的创业企业

天才少年+技术大牛的组合,叠加“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这个在全球范围的火热主题,构成了对资本市场的致命吸引。当时的彭志辉曾对媒体表示,“每天有十多个投资人找上门来”。2023年3月,智元官宣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是顶尖组合,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

智元机器人成立一年时间,呈现出了很强的爆发性和务实性,这在产品和融资上都有体现。

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团队“爆肝”半年,完成了从0到1,实现了完整样机的研发流程,发布人形机器人「远征 A1」。

商业化落地以及降低成本是人形机器人的主要挑战,这两点智元机器人都有清晰规划。按照智元的规划,第一代产品「远征 A1」将于2024年切入商业化落地,方向主要瞄准工业制造领域,比如3C制造,汽车制造等等,随后走向家庭等C端场景,未来也将远征A1的成本控制在20万元以内。

融资节奏也很高效,成立一年完成五轮融资,集结了包括红杉、高瓴、经纬以及比亚迪以及一批地方国资的顶配资方阵营,堪称年度最火爆项目之一。融资历程如下:

2023年3月,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

2023年4月初,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鼎晖投资、高榕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

2023年4月末,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BV百度风投、经纬创投、司南园科。

2023年8月,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比亚迪、沃赋创投、蓝驰创投。

2023年12月,新一轮A+++融资。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中科创星、鼎晖投资、长飞基金、C资本、高瓴创投、立景创新、三花控股集团、基石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和银杏谷资本投资。

有消息称,智元最新一轮的投前估值为35亿元,融资金额超6亿元人民币。目前智元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投前70亿元估值。

投后服务,有了面孔

智元机器人给投资方颁奖,终于让GP的投后服务更具象地接受了评价。

投后服务的价值一直是个谜团。市场火热之际,VC/PE一度出现“卷投后”的态势。一些机构将“投后服务”作为机构的重要板块,配置大量的专门人员围被投企业开展包括PR/GR/IR、招聘、税务、合规、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服务”,有的机构投后人数甚至达到投资团队的两倍以上。

以中后台业务为主的投后服务,到底对投资业务有多大裨益?或者只是服务于募资和品牌的成本中心,一个让LP和企业认为“看上去很厉害”的摆设?这些年争议没断过。

投后服务的另一个怪象是,基本只有GP自己在吆喝,企业方如果不是深受其利,或是出于维系关系的考虑受邀站个台,平日基本不对机构的投后服务做评判。

智元的颁奖让机构的投后服务从模糊变得具体,一共设立四个奖项:

产业发展支持奖

商业场景联创奖

战略智库奖

人才推荐奖

前两者比较好猜,“产业发展支持”大概指向政府关系、产业园区以及产业资源的链接,“商业场景”是落地场景和客户订单的提供,这两项对于一个处于快速发展并且对场景和数据有海量需求的企业来说比较实际。“战略智库”盲猜是在企业战略、后续融资方面出了力,“人才推荐”就很直观了,投后服务的经典环节,帮被投企业招聘人才。

根据公开信息,智元引入的外部资方应该超过20家,而拿奖的只有10家,所以这奖应该不是虚名,机构大抵在奖项指向的地方出了力,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是名至实归的“企业口碑奖”。

其实并非没有被投企业给GP“颁奖”的先例,比如被投企业上市敲钟,有时会送投资机构一条红围巾,这个奖更像一种平等友好的纪念品。

今天我们谈的这种有名目、有排序的颁奖,本质是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折射出了资方和被投的微妙。

我们在《“实在抱歉,想尽调请先打1000w”》探讨过类似话题,近几年一级市场的既有游戏规则正在坍塌,市场各方关系也在持续重塑,尤其在科技投资时代,投资机构的“甲方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卖方市场,稀缺的优质资产掌握着绝对话语权。

当投资机构有钱只是起跑线,实际拼的是背后订单、资源和不可取代的服务,随之而来的,股东的价值评判标准也可能落在被投企业的手里,智元的颁奖就是一个无意流露的高度的体现。

时代就是这么过来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