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学生观

每日常识积累

新课改的学生观是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中的重要考点。在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考查。其中单选题的具体出题角度包括两类:第一,理解型;题干以教学事例的形式考察对内涵的理解。第二,识记型;考查对每条学生观内涵的匹配。而材料分析题大多涉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行为的变化,让考生运用学生观理论进行评析。因此,在备考这部分知识点时,同学们既需要识记,也需要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看一看有关新课改学生观的具体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出题角度:在案例分析题和例子单选题中,从第二个角度描写较多,题干中体现出“容错教育”或者“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相信学生可以变好”等说法,都能够体现出“学生是发展的人”这一内涵。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出题角度:在案例分析题和例子型单选题中,从第二个角度考查较多,题干中出现“个别差异”的相关表述,如:特长、兴趣、爱好、优点等,或者出现“因材施教”的相关表述,如:教师能进行针对性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等说法,都能够体现出“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内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把学生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

出题角度:在案例分析题和例子型单选题中,从第一和二个角度考查较多,题干中出现“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不强行要求学生”等说法能体现出第一条内容。题干中出现“将课堂还于学生”、“实施启发性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说法能体现出第二条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新课改学生观的内涵解释,以及在考试中的常见出题角度,因为此部分内容需要同学们进行识记,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小口诀“两独一发”便于后期的背诵。最后让我们带入题目,看一看如何运用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解题。

【案例分析题】

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有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刘老师主动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的学生内向一些,不过整体基础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

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上课时说一班的学生反应比我们快,让我们很受打击”;“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很多同学都怕您”;“晓军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

根据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她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她还和二班学生一起唱起了英文歌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

根据新课改的学生观,评析材料中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刘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

其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刘老师对于她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成绩不同有自己的看法,但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这一点。

最后,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课下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针对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符合了学生观中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赞扬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