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界的时间线开始于1931年的日本在远东地区开始大张旗鼓的进行自己的扩张政策,日本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有了东三省作为自己的底牌,日本开始了自己肆无忌惮地扩张计划,日开始从热河作为起点从热河地区到平津地区,日本可以说是为非作歹,胡作非为,由长城线一直到华北五升地区,日本对于我国领土的鲸吞蚕食可以说是令人发指,但是由于是在远东地区,英帝国对于日本的所作所为一直是采取非常消极的态度。
英帝国希望利用美国和俄国的力量来制衡住日本日益骄狂的野心,就算是日本的扩张政策无法彻底抑制,也可以让美国和俄国和日本纠缠在一起,实现英帝国利益的最大化。除了远东地区实在是太远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英帝国的目光不仅仅放在了远东地区身上,主要是还是放在了欧洲地区。
德国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遭遇了失败,但是并没有受到国本上的真实打击,反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让德国人满心都是复仇的火焰,只是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压制,德国人暂时不能轻举妄动,但是整个欧洲都心知肚明,这一纸协议早晚是要被撕毁的,德国人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这个时候的德国就像是一个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一样,一旦要是喷发,那就是浊浪滔天,毁天灭地,整个欧洲都有可能被烧成一片火海,可能这个时候的欧洲人都没有想到,整个欧洲被烧成火海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等待着他们。
02.
张伯伦内阁知道虽然说英帝国的日不落体系是一个遍布全世界的巨大体系,但是体系虽然无比庞大,但是并不能实现统筹兼顾,整齐划一,一旦要是遭遇到了真正的危机,英帝国只能保护住日不落体系当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说,张伯伦内个知道,德国早晚是会撕毁协议彻底翻身的,但是现在需要做的绝对不是彻底激怒德国,把暴怒的理由白白送给德国。
张伯伦内阁想的是,只要是德国依然不挑明自己的立场,至少在表面上遵守凡尔赛条约,那么英帝国就绝对不应该贸然出头去压制德国,这样很可能让整个大国政治博弈的局势变成一个不可控制的地步,只要德国的问题悬而未决,一直处于一个暧昧朦胧的状态之中,那么英帝国就不应该急于出头,也不应该贸然卷入到复杂的太平洋地区的问题当中去。
英帝国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座山观虎斗,但是德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德国迎来了自己的新任元首,那就是希特勒,德国的立场开始一点一点明确了起来。
如果说要给希特勒在20世纪一个非常明确地定位的话,那么一定是20世纪最为成功的欺诈大师,希特勒非常会找时机,也看准了这个时候全世界的主题就是极端的和平主义思潮,只要是不发生战争,一切问题都可以妥协,完全就是为了不打仗而不打仗,这给了自己非常大的操作空间,和平问题成为了希特勒要挟整个欧洲最好的法宝,德国在这个时候完全不像一个战败国,反而是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03.
新元首就这样开始自己的两幅面孔,对内开始不停地煽动整个德国民众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失败记忆,开始煽动起仇恨的火焰,但是对外,新任元首完全是一副彬彬有礼,平易近人的样子,每一个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对新任元首都有共同的评语,那就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新任元首的橄榄枝政策很快收到了效果,德国在外交上的操作空间非常巨大,开始用和平攻势来瓦解英法阵营的抵抗力量,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就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因为在这一条条约之中有一个条款就是允许民族自治,这就造成了连锁反应和整个政治格局的变化,那就是在东欧地区几乎一夜之间出现了一大堆的新生国家。
但是同时出现了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德意志民族被分割开来,整个德意志民族被分隔在了不同的地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还有波兰等等许多国家内都有德意志民族的影子,这就造成了政治上非常复杂的局面。
如果从极端现实主义的外交指导原则上来说,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甚至是有意为之的,因为德国确确实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战败国家,对于德语民族的拆分和分割就是战后条款的一部分,抑制德国的进一步扩张就是战胜国最想要实现的问题,但是矛盾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那就是和平主义思潮的涌现,和平主义思潮的涌现不仅仅是不想要继续打仗,而是产生了对于德国不切实际的同情,这就又给了新元首一张致命的纸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一股和平主义的思潮,走到了它自己的反面,引发了最后的大战,英国和德国的博弈还在继续,我们在以后会单独分析。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丘吉尔回忆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