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民意汹涌,身为帝国首相的张伯伦只能保持一种不得不做出的缄默,只能做出一些看上去懦弱和愚蠢的表现,张伯伦也许在某一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自己的静观其变可以让事件本身发生某种变化,但是显然,不管是柏林还是莫斯科,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改变局势,他们并不再打算给这个古老的帝国一些机会,并不打算再等待下去了,时间到了8月20号,希特勒亲自致电给斯大林,希望可以让苏德之间的合作尽快完成,显然莫斯科方面也是这么想的,双方一拍即合,英帝国的考验真正开始了。
莫斯科对于德国元首的回应很快就传回到了柏林,第三帝国也没有想到莫斯科会如此迅速地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对于德意志第三帝国而言,这一切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第三帝国的决策层们立刻陷入到了一片欢呼雀跃之中,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甚至开始摩拳擦掌,这个时候正是开动宣传机器的最好时机,显然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个身材瘦削,体态诡异的博士抓住了这个机会。
02.
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立刻召开了新闻记者发布会,他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大新闻,那就是莫斯科即将和柏林牵手,这一条新闻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即使是这一屋子全部都是见惯了大新闻的记者和媒体界的工作人员,大家伙也显然被这条事先毫无预兆的新闻惊呆了,一屋子的人立刻乱做了一团,引起了巨大的混乱。
不知道是不是戈培尔有意为之,因为戈培尔历来喜欢用各种方式来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形象塑造成一种难以言喻之物,就在戈培尔宣布了消息之后,会场之外立刻就响起了教堂的钟声,也许这正是为了来自英国的记者们准备的,那些英国记者们不禁仰天长叹,所有人都知道“丧钟正是为了英帝国而鸣”。
张伯伦曾经看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威胁,也看到了红色苏联的威胁,但是他想到了,却又不敢继续想下去的是这两股强大的力量有一天会联起手来,每当想到这里的时候,张伯伦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会变得肃杀起来,苏德联盟,对于英帝国来说便是真正的噩梦,苏德联盟的成立就证明了张伯伦绥靖阴谋大战略的破产,祸水东引还是失败了,攻守易形之下,对于德意志第三帝国来说,自己多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巨大后方,英帝国该怎么办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显然已经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当时的帝国首相张伯伦也早已作古,消失在了历史的浩瀚长河之中,我们如果纵观整段历史的话,张伯伦并不是一个愚蠢的帝国首相,也不是一个无能的帝国掌舵人,他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在帝国日落之时的巨大悲剧性,在张伯伦的政治生涯中,有一道鸿沟如同天堑一直横亘在张伯伦的面前让他无法跨越,那就是张伯伦拥有巨大的战略和敏锐的战略眼光,但是历史的条件和个人操控能力和战略眼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他的最大悲剧。
03.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英帝国的巨大伤痛,在极端和平主义的裹挟之下张伯伦可谓是戴着镣铐翩翩起舞,面对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他只能利用自己的外交方法来尽可能弥补拖延终究要到来的战争,但是军事上的问题怎么能用外交手段来解决呢?更何况在张伯伦面前的对手是希特勒和斯大林这样的20世纪最为强大的政治强人,张伯伦只能在风雨飘摇之中尽力而为,可是无法逆天改命。带给张伯伦巨大失败的正是张伯伦内阁最为重视的内部稳定,张伯伦在民意方面反而陷入到了失控和崩溃的局面之中,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吧。
在张伯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纵横捭阖历程之中,在最初的时间段,张伯伦因为想要观察局势,不想要成为第一个破局的推墙者,只能够暗中观察,张伯伦的表现无疑是过于谨慎了,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做,就失去了奥地利,然后甚至被反套路失去了捷克斯洛伐克。
这个时候张伯伦面对着民意汹汹,如梦方醒,他又必须展现出自己的强硬态度,这就又变成了一个冒进的帝国首相,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向着全世界全部对于波兰、罗马尼亚还有希腊三个敏感虎狼之地的保护,一下子从幕后直接站到了镁光灯下,把英帝国陷入到了可怕的孤立氛围之中,这便是张伯伦深思熟虑的绥靖战略从看上去智者千虑,万无一失,一下子变成了局势逆转,最终惶惶的根本原因。
有的人在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帝国首相张伯伦的政治生涯的时候,人们往往把张伯伦塑造成了一个谦谦君子,一个忠厚长者,认为他的失败在于朝着希特勒释放出的善意,可是这种想法无疑是一厢情愿,与其说是张伯伦高估了来自于柏林和莫斯科的善意,实际上不如说张伯伦低估了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手段,张伯伦的眼中只有英帝国的光芒,而没有后来者的野心,这便是张伯伦政治的悲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