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上桌更要上天!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女火箭设计师太硬核了吧!

不仅要上桌更要上天!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女火箭设计师太硬核了吧!
2024年11月08日 10:29 新氧医美APP

相信大家都听到了这个好消息,我国神州十九号载人飞船于10月30日4时27分成功发射!

现已入驻空间站“天宫”,与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

其中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备受关注。

她不仅是中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也是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

不光是王浩泽,这两年羊还看到了很多奋斗在航天事业一线的女性,借此机会,今天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航天业的大女主们。

造火箭的她,坐上了火箭

在成为航天员前,王浩泽早已与火箭结缘。

她曾是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核热火箭发动机总体技术研究。

90年出生的她,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又在同校攻读了热能工程硕士。

随后进入了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加入新型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任务当中。

新型火箭发动机,对整个团队而言,都是从未被解答过的课题。

复杂的公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一样的运算逻辑,成为她探索钻研的对象,但她硬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成为团队的承重墙。

直到2020年9月,当听到国家选拔第三批航天员的消息时,王浩泽毅然决然报了名。

此前,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可以成为航天员。

“当时看到有这个机会,太宝贵了,我就报了名,这太酷了!”

通过层层严格选拔 ,正式入选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但这只是登上太空的第一步。

在第三批航天员中,有17名待选的队友,王浩泽只是其中之一。

她离登上太空看似很近了,却又很远。

由于此前从事文职工作,选拔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功能测试,对她而言都是挑战。

第一次做离心机训练,短短几十秒要接受6个G的负荷,她的肺部像撕裂了一样。

离心机有一个急停警铃,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航天员按过。

王浩泽当时握着警铃,一直在做思想挣扎,虽然很难受,但她不能成为第一个按警铃的人。

好在王浩泽的身体基础不错,尤其擅长田径类项目,上大学时就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过江苏省大运会,为成为一名航天员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又经历了漫长的训练外加严格考评,2024年10月,王浩泽最终打败其它队友,入选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和蔡旭哲、宋令东一起执行本次任务。

他们将合作进行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舱外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

王浩泽主要负责实验项目、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

从航天工程师到航天员,看似有关联的职业,却存在极大的鸿沟。

但王浩泽却凭借着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生两梦,梦梦生花。

就像她曾在采访中说过: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

探索太空,女性从未缺席

事实上,探索太空,从来少不了女性的身影。

早在1962年,苏联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就曾顺利登上过太空。

她不仅是历史上首位女航天员,也是首位独立完成太空飞行的女航天员。

在成为宇航员前,捷列什科娃只是一名普通的织布女工。

但在1961年,当听到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后,捷列什科娃就在想:为什么不能有一位女性登上太空。

捷列什科娃与加加林合影

于是她和航空俱乐部的姐妹们联名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强调男女平等,并呼吁派一位女子登上太空。

令她惊喜的是,没过几天,所有在信上署名的姑娘都被邀请去莫斯科,大家有着一致的目标: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

最终捷列什科娃脱颖而出,成功登上太空,并驾驶着著名的“东方6号”飞船绕地飞行48圈,总飞行时间为2昼夜22小时50分钟。

同一时间,美国也在民航飞行员中,选出13位女性,希望复刻苏联的成功。

可惜遗憾的是,在经历了包括吞橡皮管入胃、电击、冰水注入耳朵等极端测试后,该计划最终排除了女性成员。

1995年,部分参与者重聚

直到2021年,她们中的沃利·芬克,才有机会搭载着贝索斯的“新谢泼德号”火箭,飞往太空。

她终于实现了迟到60年的航天梦,于82岁高龄登上太空,成为史上最年长的太空人。

浩瀚太空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性别而改变其特性,但不同的性别各自有不同的优势。

女性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腿部肌肉力量较弱,相较于男性,没有那么适合执行太空行走和出舱任务。

但女性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雌性激素水平和镁的代谢优于男航天员,体内铁含量低,更适合长期太空生活,不容易出现铁中毒、血栓、血管痉挛、心律紊乱。

所以当招募长期人员时,女性有明显优势。

到现在,全球一共有超过600名宇航员上过太空,其中女性航天员的数量为65人,占总航天员人数的约10%‌。

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航天员的比例更高,达到了40%。

美国航天局2021期10名航天员(外加2名阿联酋航天员)

太空需要女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女性参与的航天事业是不完整的。

她们的加入,弥补了太空探索事业缺失的板块,也将鼓励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航天事业。

航天领域的中国女强人

除了王浩泽,我国还有不少忙碌在台前幕后的女航天工作者。

1997年,有两位女孩考入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她们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的刘洋,和第一位出舱行走的女航天员王亚平。

左图:刘洋,右图:王亚平

刘洋作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曾于2012年和2022年先后两次登上太空。

王亚平不仅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宇航员,还迈出了中国女性在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在航天事业的幕后,女性同样撑起了一片天。

45岁的容易,是我国火箭研制的中流砥柱,目前担任长征二号火箭的总设计师。

为什么说是中流砥柱呢?从神州12到神州19,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都是她。

执行的都是最难、最艰巨的任务,她却能用百分百的成功率,交出满意的答卷。

靠谱到同事都说:再艰难的任务,看到她,就容易了。

黄伟芬是中国航天员们的托举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她早在1992年就完成了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

这不仅是中国首部航天员训练方案,还奠定了之后二十年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

她还创建了中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技术体系,是中国航天员的总教头,为载人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太空领域的女性用强有力的声音告诉大家,没有什么东西是女孩子不能做的。

当我们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很多人的梦想都是天马行空的,要当太空人、当科学家、当摄影师、当首富...

但在成长过程中,总能听到外界不同的声音:

女孩学理科后劲不足,不如早早选文科;天天走南闯北多辛苦,回家当老师吧;厨师多不体面,不如在办公室吹空调;女孩子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够自己花不就行了...

甚至有种论调:女性不适合做技术型、体力型工种。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篇刊登在《Science of Learning》期刊的研究报告显示:无论男孩女孩,他们在接受数学课时大脑反应都是一样的,而且实际表现出的数学处理能力也在同等水平。

研究者Steven Spencer也做过相关实验。

实验开始前,一部分参与者被告知在理科学习方面,男女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异,而另一部分则被反复告知,这方面男性优于女性。

结果发现,前者的测验成绩男女表现相差无几,后者则出现了极为悬殊的差距。

斯坦福大学的学者也复现过这个实验。

而在他们的实验中,没被告知男女数理天分存在差异时,女性的成绩甚至还要稍微好过男性...

所以能不做成一件事,真的和性别有关吗?

刘洋老师给大家回答了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的追求梦想,不要被社会繁杂的声音干扰了你的方向,只要足够努力,在各行各业都能干出非凡的成绩。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第一个坐上火箭的火箭设计师,是她!

2.中国科学技术馆:太空为什么需要女性?——女航天员飞出地球的历史与未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