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剧还能这么拍?好刺激!

犯罪剧还能这么拍?好刺激!
2024年06月09日 22:23 电影派Mr

来了!

一部非常与众不同的国产犯罪剧杀过来了!

看阵容。

张颂文 X 荣梓杉,“父子档”三度携手,演技非常让人放心。

看剧情。

一个孩子消失三年后被家人认领,却始终不知所措。

难以适应?

记忆缺失?

还是另有隐情?

这部“迷雾剧场”新作一开篇就埋下悬念,疑点重重,让人忍不住一窥究竟。

而更独特之处在于,相比于悬疑,它更聚焦人心,它在试图证明,在复杂的环境之下,人性是会流动的。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是一部剑走偏锋的犯罪剧。

为何这么说?

传统的犯罪剧往往比较注重案件的起伏波折,同时不断制造事件去营造外在的冲突;这些元素,《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都有,此外,它更致力于描摹极致情境下人物关系与人性的变化,冲突是更加内在的。

这种叙事策略,让本剧显得更为深刻和耐人寻味

01

替身文学升级

简单概括《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核心概念,就是“替身亲情”

1993年4月17日,边杰(荣梓杉 饰)与同学王帅、杜一放学后去游戏厅玩,后来,他们离奇失踪。

显公安局副队长王士涂(张颂文 饰)与市局的精英秦勇(李健 饰)从不同角度切入这场失踪案,尽心尽力,但还是无法找回孩子们。

可三年后,边杰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奇怪的是,除了模样与胳膊上的伤疤,他似乎完全换了一个人

鞋子的尺码变了,吃饭的习惯变了,就连行为、个性都跟边杰迥然不同。

事实上,这个孩子并非边杰,而是流亡少年小七,他曾被人贩子控制,费尽心力逃离。

于他而言,拥有边杰的身份是幸运的,他可以在环境优渥的家庭里生活,再不必承受打骂和颠沛流离。

但另一方面,他又必须面临金家与警方的双重审视,《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利用人物的这层身份编织出了多组人物关系,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有着极强的张力。

对这个陌生孩子,金家的态度是将错就错,重新组建一个完整的家。

继姐金燕(陈雨锶 饰)发现弟弟的脚变小了,没有怀疑,而是贴心地买了两双不同大小的鞋子。

继父金满福(成泰燊 饰)看到儿子的口味大变,没有怀疑,反而耐心地说明他以前的饮食习惯,体贴周到。

你以前最讨厌鸡皮

把鸡皮撕了再吃

因边杰失踪而导致精神失常的妈妈边美珍(郭柯宇 饰)见了小七,视如己出,他们之间发展出了真挚的母子深情。

表面上,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内里却涌动着诡异的气息。

金满福与金燕特别害怕小七逃离,更怕他谈及边杰的事情,他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听话,做好边杰。

美好似乎只是假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对于警察王士涂而言,真相更加重要。

于是,他跟小七之间产生了一场斗智斗勇的猫鼠游戏。

比如,小七煞费苦心地调换作业本,以不让人察觉自己的笔迹有问题,却被机敏的王士涂发现了破绽。

再比如,王士涂以问询为由,引导小七喝茶,在不经意之间提取到他的口水,从而去做亲子鉴定。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妙处是,它在保证情节足够曲折的前提下,力图编织独特的人物关系,以再平常不过的日常戏来营造令人战栗的氛围,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度塑造人物

以派爷的经验来看,这更像是电影的思路。

查了下主创名单,果然,导演周全的前作是电影《西小河的夏天》。

而从视听层面考量,这部剧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02

电影化叙事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非常抓人,冲突在不断升级,氛围在不断深化。

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在派爷看来,导演非常擅长用视听手段来讲故事

比如构图

剧中,金满福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角色。

写这个人物时,导演用到了关键的道具,花盆。

金满福一有时间就会看护那些花花草草,尤其是对某个花盆特别关心,会仔细浇水、培土。

有一处镜头让派爷印象深刻,金满福收拾完毕,花盆位于画面的中央,这是个框中框的构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压迫感

还有其他的视觉设计。

先是鲜花虚焦,这让我们注意到人物的深沉;随后是人物虚焦,画面的重心又回到花盆上,再次渲染悬念。

构图不同,表意就不同。

比如王士涂与小七坦诚交流那场戏,导演选用的构图给人诗意和优美的感受,立即铺陈出了轻松自在的氛围。

再比如打光

剧中有一场戏,小七受到威胁,要去偷金满福的钱。

这场戏,光线偏暗,而且导演特意用百叶窗投出的光强化了紧张感以及审判的意味。

在一些评论中,我们经常见到诸如“电影级”“电影感”的评价,这当然不是指画面要多精美,更重要的是要有表意,能阐述台词之外的信息。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显然做到了。

本剧还有个很大的加分项,剪辑

这跟剧集的结构密切相关,它采用的是多线叙事,重要的时间节点有1984年、1992年、1993年、1996年等。

故事在时空交错中推进,这种结构的好处是能时刻保证悬念,而到了一些关键的时刻,借助剪辑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惊奇感

本剧开篇就先呈现了两次孩子失踪案。

1984年,王士涂的儿子被人贩子拐走,后来,妻子在伤心中去世,而他,一直寻找儿子,同时调查相关案件。

时间线回到1996年,王士涂带着小七去找母亲边美珍,途中出了车祸,清醒着的小七及时喊醒了王士涂。

导演将这一幕与王士涂的儿子豆豆在浓烟环境中叫醒自己,以及王士涂在梦境中看到豆豆,剪辑在了一起。

还有一处。

小七去拜访王士涂,他吃了王士涂为已故儿子准备的生日面条,小七吃面爱喝汤,这与豆豆的饮食习惯非常相似,王士涂看着一怔。

这种剪辑方式有着很强的表意作用,它凸显出了王士涂与小七宿命般的羁绊,并为他们后续如父如子的情感关系做了伏笔

而类似的处理,遍布剧集之中。

利用镜头讲故事的优势在于,不倚重于台词,效率高,且更有冲击力,因而显得高级和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后续的剧情也在另一个层面强化了冲突。

比如三年之前消失的杜一突然回来了,并且,他知道现在的“边杰”是假的,于是,小七又将面临更加危急的处境。

03

迷雾再起

随着情节的推进,《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故事愈加精彩。

杜一回来找小七,不为揭穿,而为求财。

从杜一的一些言词,以及金满福不寻常的举动,可以窥见,他们知道边杰的秘密。

边杰很可能是杀害王帅的凶手。

而金满福想留住小七,让他做边杰,最终目的是让他做替死鬼。

为了促成计划,金满福又举证说边杰是母亲边美珍收养的孩子。

于是,即便是用亲子鉴定,小七也难以证实自己的身份。

故事从“冒充一个身份”发展到了“逃离一个身份”,故事张力进一步加强

为了自证身份,小七不得不回到狼窝——人贩子头目“庆爷”周庆枭的窝点。

小七再次变换了身份,他更像是个“线人”,以身犯险,并通过王佳向王士涂传递人贩子窝点的信息,以帮助警察将其一网打尽。

并且,在这条打拐线中,《看不见影子的少年》还深度揭示了人口贩卖的犯罪链条。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不断的碰撞与交流,王士涂与小七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起初,他们相互敌对。

优秀干警与底层草根交手,每一场对话戏都暗藏较量,都是交锋。

后来,他们了解彼此。

王士涂看到了小七的良善本性。

小七可以为了陪护“母亲”边美珍而放弃逃跑的机会,转而回到金家这个险地;他还可以为了解救继姐与匪徒大打出手,差点脑震荡。

小七也看到了王士涂的正直与坚韧,和作为一个父亲的伤感与脆弱。

两人不仅化干戈为玉帛,甚至渐渐发展出了如父如子的情感。

失孤的刑警在小七身上看到了儿子的影子,没有身份的孤儿在王士涂那里体会到了温暖的父爱,他们靠近了彼此,达成了救赎。

后续,他们的关系将往何处发展,非常令人期待。

更关键的是。

这样的人物关系,让派爷想起王士涂与一个被拐的孩子之间的对话。

孩子盼不来亲生父母来找自己,露出失望神情。

如果我的亲生父母也爱我的话

他们为什么不找我呢?

丢失孩子多年的王士涂忍住伤痛,贴心安慰。

叔叔不认识你的亲生父母

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

他们一定很爱你

他们不是不找你

他们是找不到你

这场对话并非闲笔,它跟王士涂与小七的人物关系的用意一致,即以动人的笔触来呈现一种人文关怀,向世上那些失孤的父母、被拐的孩子送去及时的慰藉与治愈。

在派爷看来,这也体现出了《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社会意义

也因此,派爷想将这部剧安利给更多的观众。

它首先是一部扎实的犯罪剧,通过丰富的人物关系、稳健的视听语言去描摹复杂的人性,深化内在的冲突。

此外,它又不仅仅是一部剧。

这部剧的上线,会唤起更多人对于打拐现象的关注。

而每一份关注,都有可能凝聚成希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