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替这位好演员不平!

真替这位好演员不平!
2024年06月12日 23:01 电影派Mr

2024年大离谱事件:张颂文被骂又当又立。

说他太随性,想干嘛就干嘛,立“人淡如菊”人设,不顾节目组拍摄计划。

再批他太抠门,立穷酸人设,身为208w非要跟小摊贩砍价,没有同理心。

逼得张颂文不得不下场解释。

不是吧,“内娱活人”也翻车了?

可问题是,张颂文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啊。

大家爱他的真诚,爱他的真实,会分享自己的生活,会回复网友留言。

在《隐秘的角落》《狂飙》走红前,他就是非常节俭的人。

每晚7、8点去菜摊收廉价菜,连菜贩都看不下去,直接送给他。一件外套可以穿28年还继续穿。

那么,究竟是张颂文变了,还是某些网友一边嫌弃艺人像转发广告的AI,一边抱着放大镜解读荧幕上的明星?

况且人走红靠的是实力。

张颂文的实力,我们早在《我就是演员》里就见识过了——

同样是试镜失败跟家人打电话的即兴表演,一个仿佛是日常敷衍,简单讲几句台词,2分钟完事了,情绪几乎都没有波动。

章子怡看完满脸问号惊呼一句:这就完了?这啥呀?

张颂文呢,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还在屋里跟导演说好话争取机会,恋恋不舍地回头张望。

出了房间,默默脱下戏服。接到父亲的视频电话,整理好仪容外表,故作坚强地报喜不报忧,道道家常。

实在憋不住了,出画蹲下身擦擦泪,继续若无其事讲电话。

四两拨千斤就演出了漂泊在外打工人的辛酸和不易,一个失意不得志的小演员浮现于前。

如此细腻的表演质感,观众怎能不共情?

前浪后浪差距这么大怎么搞?还是李诚儒老师一针见血:没饿着

张颂文呢,的的确确是“饿”过的,一“饿”就是二十年的蛰伏期。

被嘲笑过,被讥讽过,一年被片方拒绝百来次是常态。

最大的苦恼是,40来岁了还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点自卑。不是北京,而是在老家韶关,把大家着急坏了。

被很多人称为“表演教科书”的张颂文,不是天生就演戏异禀。

16岁出来打工,闯荡社会。职中毕业后,帮别人装过空调,在大排档洗过碗,在印刷厂做过挂历,在汽水厂当过洗瓶工。

干过最久的是导游,满世界地到处飞,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因为常跑东南亚顺便学了几句泰语,能跟当地人无缝对话,还拿了优秀员工的称号。

转行的契机,是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

一次,一位日本翻译问他:梦想是什么?

从小就被丢在电影院长大的张颂文,想了想回答说:想每天看电影,做跟电影有关的事儿,但实现不了。姑娘就说,有个学校叫北京电影学院,出来你就能做电影。

张颂文二话没说,毅然辞职去了北京,开启北漂之旅。

25岁,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不仅是全班年纪最大的,也是全校年纪最大的。张颂文走在路上,同学都喊他“老师好”。

年龄没难倒,但普通话难住了他——因为广东口音太重,普通话严重不合格,学校开出录取条件:四个月内内普通话还不过关,就自动退学。

咋办?往死里练。

拿几颗小石子含在嘴里,练卷舌音,走到哪儿含到哪儿。

大半夜十二点钟,在操场上大声念台词。而站在张颂文边上,一起练台词的女同学,就是这次一起搭戏的女主角海清。

凭着这股勤奋劲儿,第一名入学的张颂文当上了班级里的班长,又以专业第一的优秀成绩毕业。

但迎来的却是没名没颜值,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

就拿跑组来说,第一年,被360个剧组拒绝;第二年自尊心受挫,跑了280个剧组;第三年,200多个剧组。

后来,有人在群演中瞅见他,满头问号:你不是北电尖子生吗?怎么跑这儿来了?

张颂文没好意思说,要再不演,自己就连演员都做不了了。群演群演,好歹也是演员。

有导演嫌弃他的“认真”——明明是跑个龙套,却非要拉着你问人物背景人物关系,甚至想看完整剧本,谁理你啊?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里的魏成功就是这样的小龙套

收入也成了问题,市区自然是住不起了,就搬到顺义郊区,租个小院子种种花。

好兄弟兼同学的周一围说,谁都有不得志的时候,但惨到张颂文这个地步是真没有。

去他家里坐一坐,都要回车上拿一件羽绒服才坐得住,因为没钱买锅炉烧煤供暖。

04年,无戏可拍的张颂文接受了母校的邀请,回校做起了表演助教,专攻影视表演技巧的研究。

之后干脆成立了自己的表演工作室,干起了一对一教学。学生呢就是那些大明星们,像是钟汉良、林志玲、李菲儿、田亮……

偶尔来戏了,就出去当几个月的演员。

这样的生活,一直到18年才渐渐迎来寒冬里的曙光——

老搭档娄烨找他出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唐奕杰,一个开发区主任。

婚礼合照,一个踮脚的动作,就暴露出了这个角色的自卑和懦弱。

不少网友观后感:张颂文演了这片?人呢?哪儿呢?啥?那是他演的?

然后是大火特火的《隐秘的角落》,他饰演朱朝阳的父亲。

开机前十天,剧组紧急找到他,请他出演,张颂文一看剧本不错,接了。

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让他一脚踏进了大众视野。

网络上有人发起演技排名的投票,张颂文排名前列。

那场吃馄饨的戏,无人看了不为之动容。

店主不知情,照例打包三份馄饨。张颂文也没解释,默默拿走,把一份馄饨放在了垃圾桶上。

但走了两步又回头拿了起来,坐在女儿平时坐的位置,盈着泪,一口一口,吃掉了这碗“多余的馄饨”。

《扫黑》7分钟的即兴表演,落马官员对镜头忏悔,被称为纪录片式演技。

正片里没有,剧本里也没有,他说,这是给角色做的人物小传,给自己留念的。

年轻演员请教他,怎么演好戏?

他诚恳劝告,首先要摘下墨镜好好生活,再来谈表演:“你要跟这个社会活在一起,坐一坐公交车,走到大街上,看看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什么样的。”

所以,你能在他的微博里看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今天在家附近买了二十斤的红薯。

今天吃了好多好多好吃的,吃撑了。

今天路过菜场,拍照打个卡吧。

要不就是小院儿的花开了,立刻分享给大家,

树是怎么种的,什么时候种的,花又是如何开的,

活脱脱一个旅游+美食+人文博主。老粉都知道,这是他长期写博客留下的习惯。

每条微博下,他都会认认真真回复网友的评论,标点符号都不漏一个。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那份真诚——不是明星,也不是演员,就是普普通通一个老百姓。

他说很珍惜和网友的缘分。

闲来无事就去菜市场坐坐,熟门熟路地拣张椅子坐下。

有时候静静观察,有时候就跟摊主们搭搭话:最近身体怎么样?你家孩子现在谁带呢?怎么不卖花了?

《狂飙》卖鱼能演那么生活化,也是张老师在菜市场旁边坐出来的。

无意间在电视上看见张颂文,摊主下意识惊呼:你都能做演员?

有时候张颂文也会主动打个招呼:嗨,我上次那个戏就照着你演的。

张颂文挑戏不看团队不看导演,也不看编剧摄影美工,就只奔着角色去。

难度嘛越大越好,最好还是自己以前没演过的。“角色没兴趣就一切免聊。”

镜头一开机,过去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和细微观察就会自动派上用场——

演主任,去机关单位上班体验生活,增重30斤,把额头前面的头发剃光。

《隐秘》吃馄饨那场戏,提前断食三天,熬了几天大夜。

拍《1921》,为了更真实还原被围剿时的角色状态,他在泥地里爬行,手指插进泥里。

演李大钊执刑,他要求不用替身,全身上下只靠一条威亚保护,把所有人吓得不轻。

但他说:“只要我的生理极限能扛得住,我就努力演完。”

后来有些名气了,找上来的本子多了,张颂文开始“飘”了。

跟剧组提条件:不要酒店,就帮我租一个房子,最好能做饭的那种。

在上海拍戏时,他就住在居民区,没戏的时候也到点下楼逛一逛,感受这座城市的气息。

当时,在戏里有了N套房的张颂文,现实生活中依旧住在北京六环外的顺义乡下。

他在院子里看雪,赏花,逗猫,会客,一年四季,慢慢的过。

明明已经有了取暖条件,屋里头却依旧很冷。

他说害怕自己不平静,“这么多年看着身边的人大红大紫,也有失败的,火了以后,是不是应该先等一等,冷静一下。”

经过十多年的寒冬,靠《狂飙》终于大火,他已经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然而就如他自己所说,火了以后,应该等一等,

等待中和老友聊聊家常,过着接地气的生活,继续热爱表演

《狂飙》唐小龙扮演者林家川爆火后感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