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独角兽」是华夏能源网推出的专注于双碳创投方向的原创报道栏目,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公司,深度对话明星创业者、知名投资人,挖掘双碳赛道上科创实力与商业胆识兼备的“未来独角兽”。
华夏能源网团队先后报道了高景太阳能、海辰储能、一道新能、正泰新能等黑马公司,这些产业新势力都在乘风破浪不断前行。若寻求报道,请添加华夏小秘书微信hxny007。
固态电池到底是不是PPT阶段?固态电池为什么上车难?业内关于固态电池的热议一浪高过一浪。
近日,两则关于固态电池重磅消息吸引了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的注意。
一是,日前国内第389批新车公告发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款——智己L6 Max光年版,这款三十万元档的中端电动车,搭载的是固态电池;
另一则是产线消息。华夏储能获悉,近日,清陶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00亿元,将建成四川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年产能达15GWh。
也就是说,清陶能源的固态电池,不仅仅产能建设提速,并且已在智己L6“上车”了。
当前,一边是储能与电动汽车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迫切需求,一边是此起彼伏的锂电池自燃事故,而集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于一身的固态电池,成了行业的“希望之星”。
龙头企业纷纷加码,正是希望掌握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话语权。清陶能源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电池新秀,也是其中之一。
背靠北汽、上汽、广汽三大车厂巨头,清陶能源发展迅速,在今年登上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清陶是何以快速成长为行业独角兽的?
师徒之缘,成于事业
清陶能源成立于2016年,脱胎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的固态锂电池成果转化项目。溯源这份锂电事业,可以从南策文的求学故事讲起了。
南策文是清陶能源的“灵魂人物”,他于1962年生于湖北浠水。出生于偏僻小城,青年时代的南策文对“如何规划大学专业”这件事并没有多少了解,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偶然选择了“玻璃专业”。1982年,南策文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获得无机材料系玻璃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2年,又获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他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来到清华大学工作。2002年是南策文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年,国家“973”计划“功能陶瓷”项目立项,这是该计划中唯一与陶瓷材料相关的项目,激烈竞争之下,南策文功能陶瓷研究团队最终凭借实力脱颖而出。
自2002年至今,南策文一直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并在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也是从2002年起,南策文着手将之前的理论成果实现产业化,同时组建课题组,研究固态锂电池材料。
次年,一个名叫冯玉川的年轻人考入了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跟随的导师正是南策文。冯玉川由此进入了南策文院士团队,开始了固态锂电池研究工作。
冯玉川也许不会想到,这段师生缘却成为其日后电池事业的起点。
2015年,南策文带队参加清华大学“昆山周”活动。期间,他深深被昆山的营商环境、优惠政策吸引,于是在次年11月带着冯玉川等人在昆山开发区成立了清陶能源,投身固态电池产业。冯玉川担任公司的董事长,而南策文的另一名学生李铮也成为联合创始人,担任总经理。
彼时清陶能源已经有了一定的固态电池技术积累,然而固态锂电池这一技术路线,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产业化还很遥远。清陶能源便积极致力于加速推动技术成果的落地。
成立两年后,2018年11月,清陶能源就建成全国首条固态锂电池量产线,完成了固态锂电池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华丽转身;
2020年,清陶能源又建成了全球首条固态动力锂电池规模化量产线,产能也由0.1GWh跨越到了1GWh;
同年,搭载清陶能源固态电池系统的哪吒U纯电动汽车样车正式下线。这是国内首次公开的可行驶的固态电池样车,也是清陶能源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上的成果首秀。
2021年,清陶能源估值已超百亿。
融资近十轮,“借力”巨头
近年来,清陶能源的产能建设步步为营。截至目前,除了拟建的西南产业基地,公司已经在内蒙古乌海(10GWh)、江西宜春(10GWh)、江苏昆山(10GWh)、浙江台州(20GWh)、四川成都(15GWh)设有生产基地,总规划产能高达65GWh。
庞大的产能背后,有多轮融资的加持。华夏储能经公开资料梳理,清陶能源显然是产业投资人的“宠儿”,迄今已完成10轮融资。
早在2015年,峰瑞资本作为“伯乐”发掘了南策文院士团队,在大量调研后决定投资。彼时,清陶能源的估值仅为几千万元;2016年,峰瑞资本先后两次大手笔出资,清陶能源短期内迅速完成了A轮和B轮两轮的融资。
2019年,清陶能源完成C轮融资,峰瑞资本跟投。从本轮资方来看,投资主导方已经成为产投机构,包括北汽和中银投资。同一年,清陶能源又拿下了C+轮融资,北汽领投,昆山国科创投和峰瑞资本跟投。
2020年,清陶能源完成了E+轮融资,这次由上汽集团领投,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淮安市淮上英才创投跟投。
同年,清陶又完成了E++轮融资,这次的投资方为广汽资本。
2021年,清陶能源完成F轮融资,上海科创基金领投,新鼎资本、科森科技、峰瑞资本、上海博福等机构参与。
至此,清陶能源的估值已达百亿级。
2023年5月,上汽集团再对清陶能源进行增资扩股,并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上汽集团追加投资不超过27亿元。
上汽集团籍此成为清陶能源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清陶能源的估值更是抬高至约245亿元。
如果说峰瑞资本是清陶能源的“伯乐”,那么上汽集团可以说是清陶能源的“挚友”。
上汽集团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产业资源:早在2022年7月,上汽集团就与清陶能源共同设立了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以推动固态电池材料、电芯与系统的联合开发,加快推进固态电池产品的量产装车。
增资扩股后不久,上汽集团又与清陶能源合资成立了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其中清陶能源持股51%,上汽集团持股49%。
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的深度合作,是行业内整车企业与核心供应商的合作样本,双方都尝到了甜头。
2024年4月,上汽旗下智己汽车智己L6新车型正式上市,定位为“超级智能轿车”。该车搭载的正是与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据介绍,该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8Wh/kg,且成本与彼时三元锂电池成本相当,在产品性能和成本上均具优势。
而日前公布的智己L6 Max光年版本,搭载的是清陶能源的新一代固态电池「光年」。
上汽集团还披露,到2025年智己、飞凡、荣威、MG等品牌新推出的车型,也将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
清陶能源则通过与上汽集团等整车巨头合作,快速积累从电芯到整车系统级的量产经验,加速产业化进程。
技术前沿,前景可期
实现装车,这无论是对清陶能源还是固态电池行业,都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不过,华夏储能注意到,智己L6搭载的固态电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电池,其不仅保留了隔膜,还保留了一定比例的电解液。
对于全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的区别,南策文曾有个形象的对比,“做液态锂离子电池,就像我们和沙子搅水泥铺地面,加水就可以让石子、沙子与水泥调和。但在全固态电池上,没有液态物质参与。”因此,如何解决固态跟固态材料的界面问题并保证有效物质的活性,挑战很大。
根据清陶能源公布的固态电池产业化路线图,至少要历经三代产品才能真正成熟:
第一代固态电池量产仅需30%的设备替换,可实现与液态锂电池相当的成本;
第二代准固态电池的电解液含量将降低至5%以下,并实现20%成本降低,预计2025年开始规模搭载于上汽MG等车型上;
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可实现超过500Wh/kg的能量密度,并计划于2026年四季度以40%的降本实现量产、2027年实现装车交付。
公开资料显示,清陶能源的第二代准固态电池已完成了小试并进入中试,其电解液的含量已经低于5%,能量密度为400—500Wh/kg;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经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验证,正在进行产线的设计和工艺开发相关工作。
对照路线图,清陶能源的产业化正在实现突破,规模上车时间“预计为2025年”。
业内公认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根据电解质材料不同,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几大技术路线。
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多个性能特性,被认为是理论上最佳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路线,全球多家电池龙头——包括丰田、本田、LG、松下、宁德时代、比亚迪都投票了硫化物。
但清陶能源则更看好氧化物技术路线。据了解,清陶能源第一代半固态电池选择的是氧化物+聚合物的技术路线,第二代固态电池选择了“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的技术路线。
但其路线图中真正意义的全固态电池——第三代固态电池所采用何种技术路线,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
全固态电池这一技术方向,任何一点突破都令产业各界兴奋,前景可期,然而,押注了重金的企业和团队均在艰难前行,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面对来自研发、技术和上车的挑战。
关于这一产业的艰巨,蔚来汽车的李斌可谓最坦诚,在卫蓝新能源150kWh固态大电池量产并在蔚来汽车装车后,他公开表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李斌说的很实在。独角兽清陶能源的固态电池之路,仍充满荆棘。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