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6年冲击IPO、估值年翻15倍,这只“AI+储能”的“果子”熟了吗?

成立6年冲击IPO、估值年翻15倍,这只“AI+储能”的“果子”熟了吗?
2025年05月21日 14:23 华夏能源网

当AI还是飘在空中的概念时,一家年轻的公司已经将它与储能相结合,并发起了向港交所的冲刺。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近日,果下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建设海外运营及服务网络等。

果下科技成立于2019年,至今仅有6年时间。公司主打“AI+储能”,是一家基于平台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覆盖电力侧、电网侧、工商业及住宅等多种场景。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4年全球多用途储能系统新装机容量计,果下科技是中国第八大储能系统提供商;按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容量计,果下科技是中国第十大储能系统提供商。

或许是“AI+储能”两个热门概念足够火热,果下科技颇受资本关注,截止目前已经获得三轮融资,其中两轮为递表前“突击”完成。目前,果下科技最新估值约60亿元,相比突击融资前的4亿元估值翻了15倍。

很显然,冲上IPO成功挂牌,才是资本最期待的获取丰厚回报的时候。只是,强蹭AI概念做储能,果下科技这只“果子”真的成熟了吗?

主营储能系统业务,主打AI概念

果下科技的核心成员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不足40岁。董事长冯立正35岁,总经理张晰36岁,执行总裁刘子叶37岁。三人均毕业于江南大学。目前,三人合计持果下科技58.54%股份。

果下科技另一持股较高的个人为陈俊德。在果下科技成立之初,陈俊德便投资了500万元,随后又不断增持。招股书显示,陈俊德的持股比例为15.49%。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陈俊德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润达光伏(NQ:832391)董事长,同时担任无锡特钢董事长兼总经理。其之所以投资果下科技,是因为与冯立正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冯立正在创办果下科技前,曾担任无锡特钢董事长秘书一职。

果下科技的业务由三部分构成,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EPC服务和其他业务。其中,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近三年营收占比均在90%以上,2024年更是达到了97.8%。

在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中,大型储能系统业务又占大头。2024年,该业务收入7.85亿元,占比为76.6%;其次是户用储能系统业务,收入为2.08亿元,占比为20.3%;工商业储能系统业务收入957万元,占比为0.9%。

果下科技EPC服务主要为工商业储能项目和光伏电站开发。2023年,该业务营收为3033.3万元,占总营收的9.7%,成为第二大业务。然而,到了2024年,EPC服务的营收不增反降,下滑至1951.2万元,营收占比下滑至1.9%。

果下科技的其他杂项销售还包括叉车、测试设备及作为废物出售的废弃电芯等,但目前对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从上述业务构成来看,果下科技实际主要就是做储能系统业务,与AI关系不大,但公司将AI作为最核心的概念来强调。公司宣传资料称,果下科技是业内首家专门为储能行业开发物联网平台的方案提供商,也是首家基于AI技术开发无缝储能工业模型的企业。

果下科技称,旗下Safe ESS、汉初ESS等智能系统以AI优化算法为核心,能够实现实时能量优化调度、预测性维护和决策分析。这些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能流数据、预测未来需求,在成本和效率上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储能策略。

虽然公司业务增长跟有没有AI关系不大,但AI确实是个好概念,尤其是在融资的时候。

公司董事长冯立正近期在公开活动中亦提出观点称:AI驱动能源技术重塑未来。作为储能与AI深度融合的践行者,未来十年的产业发动机将围绕“能源重构+智能跃迁”展开。

营收增长迅速,盈利略显拉垮

近年来,果下科技的营收规模可以用“飙升”来形容。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其营收分别为1.42亿元、3.14亿元、10.26亿元,三年营收增长7倍以上,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68.9%,呈现出超高速的增长态势。

不过,果下科技也有“烦恼”。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428万元、2815万元、4912万元,利润增长远低于营收增长的速度。

另外,果下科技毛利率和净利率今年呈下滑趋势。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毛利率已由25.1%下滑至15.1%,净利润率从17.1%下滑至4.8%。

果下科技解释称,净利率下滑的原因是业务扩张导致非运营成本增加。但其招股书显示,材料及零部件成本是大头。2022—2024年,该部分成本分别为1亿元、1.99亿元、8.19亿元,分别占其销售成本的94.4%、86.3%及94.1%。

值得一提的是,果下科技目前只有一座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江苏无锡,总建筑面积28156平方米,覆盖交付链和供应链。2022年产能仅为72.8MWh,2024年增至2363.9MWh。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该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极高,2024年居然高达108.1%。

据了解,果下科技还计划投资5330万港元用于建设3条生产线和6套测试系统,分别用于1.5GWh大型储能系统1号生产线及两套测试系统,1.5GWh大型储能系统2号生产线及两套测试系统和60000台带有两套测试系统的户用储能系统生产线,并预计在2025年底前施工/升级,2026年下半年生产。

除了盈利能力未能跟上营收增速外,果下科技还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数据显示,在公司2024年的10.26亿元收入中,有5.14亿元都是贸易应收款,占比高达五成,不仅意味着客户有一半的款项都没有付,而且现金流承受巨大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储能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极为残酷,优胜劣汰的洗牌已经在进行。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有超过300家储能系统供应商,而前30家公司占据了储能系统市场新增装机容量的90%以上。

随着储能行业内卷强度升级,即便是巨头们也无法独善其身,果下科技这样的新兴公司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港股上市对果下科技来说是意义重大,如果能冲上资本市场,抗风险能力将极大增强。能否成功抓住机会,就看公司年轻高管团队的表现了。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