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心血”成泡影!宝钢股份撤回子公司IPO,负极材料市场大变天?

3年“心血”成泡影!宝钢股份撤回子公司IPO,负极材料市场大变天?
2024年06月25日 14:08 华夏能源网

创业板又一新能源概念公司撤回IPO。

华夏能源网获悉,近日,钢铁龙头宝钢股份(SH:600019)发布公告称,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将终止分拆所属子公司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武碳业”)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宝钢股份是目前国内市值、净利润(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最高的钢铁上市公司,是宝武碳业第一大股东,持股71.78%。早在2021年11月,公司就启动了宝武碳业分拆上市计划,2022年6月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次年8月过会。到了今年3月,由于财务资料过期,深交所中止了其上市申请审核。

筹备近三年,最终一场空。值得一提的,宝武碳业此次IPO还计划募资20亿元投建一负极材料项目。而随着分拆上市计划的落空,该资金募集计划也将落空。

资本大环境:业绩下滑难过IPO关

随着监管趋紧,今年近半年以来,已有多家拟分拆上市的公司撤回IPO。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已有包括江西铜业(SH:600362)、上汽集团(SH:600104)在内的16家A股上市公司终止了分拆上市的计划(相比2023年全年仅15家)。

资本市场环境是首当其冲的因素,2024年进入IPO寒冬。截至6月中旬,年内已有超200家公司IPO终止审核。对储能等行业的影响更加明显,据统计,在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三大资本市场,今年一季度,储能产业链公司竟然是“零受理”“零上会”。

宝武碳业则是快速发展的储能行业“新秀”。

从2022年开始,储能行业进入“野蛮”发展状态,受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驱动,资本大量涌入,希望能够在尽短的时间内催熟IPO。但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储能行业骤然遇冷,相关企业IPO严重受阻,甚至IPO终止。多家知名新兴企业,如蜂巢能源、中兴新材、品胜电子、双登股份等均未能幸免。

面对更加严格的监管、审核,一些拟IPO企业选择主动撤回申请,以逃避诸多的“灵魂拷问”,比如行业地位、业绩规模、核心技术工艺、行业发展趋势、经营稳定性等等,尤其是持续营利能力就足以让许多企业打退堂鼓。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自2023年以来,包括负极材料产业在内的整个储能产业链企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

数据显示,2023年,杉杉股份(SH:600884)营收同比下降12.13%,净利润下降71.56%;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67%的同时,净利润也亏损了0.7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贝特瑞(BJ:835185)2023年营业收入下降2.18%,净利润下降28.42%;今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下降47.84%,净利润下降25.52%。璞泰来(SH:603659)2023营业收入下降0.80%,净利润下降38.42%;今年一季度,营收减少17.97%;净利润减少36.64%。

上述几家都是行业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厂商,其他二三线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2023年,宝武碳业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全年实现营收130亿元,净利润1.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4%和66%。

对于业绩下滑,宝武碳业早有预料,其曾在招股书的盈利预测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受下游汽车、锂电池行业需求下滑的影响,全年经营业绩将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滑。

行业现实:龙头挤压,利润改善空间不大

2024年的负极材料市场也正处在转折点上。

在今年4月和6月初,电池龙头比亚迪分别启动两轮负极材料招标,招标价格分别上浮约10%—15%和10%。涨价原因主要在于2023年级今年一季度招标订单价格过低,企业面临亏本生产,多数订单难以执行。

数据显示,2023年1月,国内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格约为5300元/吨,到今年1月,则下跌至约为3500元/吨,尤其是中低端负极材料成品价格甚至跌破成本线。这也正是包括杉杉股份、贝特瑞、璞泰来等负极材料厂商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原因。

有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两次提高采购价格,可提振负极材料厂商的业绩,负极材料行业也将迎来好转。但从市占率及产能数据来看,对宝武碳业等大多数负极厂商来说,提振影响不大。

一方面,市场集中度过高。在负极材料市场集中方面,从2021年到2023年,CR3占比始终在50%左右,CR6占比始终在75%左右,一度接近80%,且市场集中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底,负极投产企业超90家,这意味着80余家企业要争夺约20%左右的市场份额,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产能扩张与收缩、停产并存。

《致远新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中提到,在2023年,整个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50%,多数企业面临着投产即停产。自去年年初以来,包括中元股份(SH:300018)、尚太科技(SZ:001301)、易成新能(SZ:300080)等在内,已有多家企业终止或停产了部分负极材料项目。但仍有企业作出了相反的决策,璞泰来、杉杉股份等行业龙头纷纷发布扩产规划,以求抢占更多的市场空间。

市场集中度偏高的竞争格局,叠加头部玩家以扩产挤压市场,让二三线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愈加狭窄。可以预见,未来负极材料项目的停工潮还将持续。

未来,突破行业内卷、打破龙头垄断的出路,将有赖于加速技术迭代,以新技术抢占新的竞争窗口。负极材料行业也不例外。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